历史人物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Posted 民心

篇首语: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问宰相 :「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 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这个 意思是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原是魏征的话,唐太宗李世民常用此话告诫众人,久之成了李世民的「名言」。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把一个政权看作「舟」,而百姓「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大致等同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不知道大大小小官吏们能不能读懂这八个字的意义?如果不能,最好一个个都去从幼儿园开始直到小学二年级让阿姨、老师们教一教!也不知道现在的中国民心是被狗(贪官污吏)吃了?还是被河蟹啃了?甚至是统统让达官贵人妻儿子女移民顺便「移心」夹带出国享受美国绿卡去了?反正:失民心者失天下!是魏征和唐太宗李世民说的;不是我说的!>

相关参考

领导谋略 忌偏听偏信

忌偏听偏信唐太宗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指决策时要多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分清是非、做出明断。若领导干部偏听偏信,往往会导致不能全面掌握事情真相,听取一面之词

政治谋略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视听》原文、译文、解读

【本策解读】视听,就是视者看也,听者闻也;形微而不见,声细而不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诸葛亮曰:“视听之政,谓视微形,听细声。”本策共计2个自然段,主要论述视听之政,其内容为:①君臣为政,要见微知著,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句,唐太宗的名言、名句

唐太宗的名言、名句唐太宗的名言、名句有下面几个内容: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译文: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唐太宗语。2.以铜为镜,可以

原来李世民没有碰过武则天? 唐太宗不爱武媚娘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原来李世民没有碰过武则天? 唐太宗不爱武媚娘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武则天多年没有子嗣 武则天被李世民冷落12年

...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

历史人物 魏征夫人裴氏简介 魏征的妻子裴氏结局怎么死的

  大家都是知道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宰相,对他「薄赋敛,轻租税」的治国策略大加赞赏,对他「居安思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思想推崇有加,对他为人俭朴,直到病危时还没有像样的房子的清廉美德津津

历史典故 兼听则明成语故事_成语“兼听则明”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兼听则明成语故事_成语“兼听则明”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兼听:多方面听取。明:明辨。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  【用法】  可用来劝告他人,或用于

明朝历史 为何有人说传庭亡则明亡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百谷,一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生于明神宗万历21年,卒于明思宗崇祯16年,年约51岁。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明崇祯十五年任兵部

历史人物 为何有人说传庭亡则明亡

  (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百谷,一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  生于明神宗万历21年,卒于明思宗崇祯16年,年约51岁。>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