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愤青太监寇连材 一个不忘忧国的太监历史名人
Posted 太监
篇首语: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愤青太监寇连材 一个不忘忧国的太监历史名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愤青太监寇连材 一个不忘忧国的太监历史名人
太监忧国?肯定有人会问,开玩笑吧?因为太监总与阴阳怪气、奴颜媚骨、狗仗人势、巧取豪夺等“美誉”相连。秦时赵高,汉末十常侍,明朝王振、魏忠贤,清代安德海、李莲英,无不遗臭万年。即便有蔡伦、郑和这样的凤毛麟角,也可惜蔡伦是宫廷夺权的帮凶,以逼死皇妃、抢掠皇子等为主业,还被认定为后汉宦官干政的始作俑者,郑和下西洋也不过是明代太监专权的一个缩影。那么,太监队伍中就没有忧国忧民之人,都“脱骨”了吗?幸好,有一个堪称大义大勇、铁骨铮铮的太监,这就是清末的寇连材。
寇连材是直隶昌平人,15岁入宫,先在慈禧梳头房和会计房做事,后被派到奏事处,名为伺候光绪帝,实为监视皇帝。寇连材受慈禧恩宠,却不因此而迎合慈禧。在目睹慈禧独揽朝政,虐待光绪,杖打珍、瑾二妃,大兴土木修建颐和园供她享乐等淫纵专权所为后,寇连材十分不满,并深为国事而“忧之”。寇连材从早到晚皱着眉头,像喝醉了酒的样子,周围的人都以为他得了精神病。当时,寇连材的同事们仍旧是“太监不虑亡国恨,继奉主子享太平”。1896年3月23日,慈禧放下蚊帐准备休息,忍无可忍的寇连材突至并跪到床前痛哭不已。慈禧“揭帐叱问”,寇连材道:“国危至此,老佛爷即不为祖宗天下计,独不自为计乎?何忍更纵游乐,生内变也!”慈禧太后以为他疯了,连声呵斥让他出去。
寇连材看哭谏无效,就请了5天假回家与父母兄弟诀别,回宫后又把积蓄分给小内监。随后,寇连材学大臣的样子上了一道奏折,共有十条:请归政皇上;请勿再修圆明园以幽皇上;请止宫中演戏;请废颐和园;请准皇上回宫办事;请革李鸿章的职;请续修战备与小日本决战,等等。最令人惊奇的是最后一条,说皇上没有子嗣,请仿尧舜选择天下最贤德的人立为太子。奏折虽然内容不合体统,话语土里土气,但都是人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慈禧看完奏折自然火冒三丈,但转念一想,一个小小太监何能有此见识,便怀疑有人背后怂恿。于是,慈禧太后把寇连材召来,拿起奏折质问:“此折,尔所为,尔为人使?”寇连材斩钉截铁地回答:“乃奴才所为也。”慈禧还是不信,命其背诵。寇连材见有机会,便毫不迟疑,将心中积压多时的话和盘托出,他慷慨激昂、言辞恳切,所言竟与奏折几乎一字不差。慈禧确信是他写的无疑了,便说:“尔不知祖制,内监不准言政事乎?”寇连材当然知道,他理直气壮地答道:“知之。然事有缓急,不敢依成例也。”慈禧本很喜爱寇连材,以为他年幼无知,经过一番教训就免他一死。进而威胁道:“尔知此有死罪乎?”寇连材早已视生死于度外,毫不畏惧地回答:“知之,拼死而上也。”慈禧见他至死不悔,即把他交送刑部。
两天后,寇连材被绑赴菜市口刑场,他把自己带着的一块玉佩及金表赠给来送行的同事,又把手上戴着的一只碧玉戒指摘下来赠给刽子手,微笑着说:“费心从速!”随后从容就死,神色不变,当年刚满18岁。
相关参考
太监忧国?肯定有人会问,开玩笑吧?因为太监总与阴阳怪气、奴颜媚骨、狗仗人势、巧取豪夺等“美誉”相连。秦时赵高,汉末十常侍,明朝王振、魏忠贤,清代安德海、李莲英,无不遗臭万年。
太监忧国?肯定有人会问,开玩笑吧?因为太监总与阴阳怪气、奴颜媚骨、狗仗人势、巧取豪夺等“美誉”相连。秦时赵高,汉末十常侍,明朝王振、魏忠贤,清代安德海、李莲英,无不遗臭万年。即便有蔡伦、郑和这样的凤
钱穆先生根据他多年治中国史的心得,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有过这样的结论:“中国历史人物,似乎衰乱世更多过了治盛世,又且强过了治盛世。”证之以史实,则钱穆的这个观点大抵是不错的。以同是衰乱之世的晚清时期
自古以来,外戚、权臣、太监都是威胁皇权的三大暗黑势力。尤其是太监,一旦疏于管教,任其掌权,后果就会极其严重。很多王朝的衰败,乃至覆灭,都与太监干政有关。比如,秦朝“指鹿为马”的赵高,东汉操纵皇帝的十常
寇连才(?-1896),直隶昌平州(现在的北京市北郊昌平一带)人,十五岁入宫,在梳买房为慈禧梳头。寇连才生得聪明能干,慈禧挺喜欢他,升他为会计房太监。寇连才为人正直,由于在慈禧身边做事,对慈禧淫纵专权
寇连才(?-1896),直隶昌平州(现在的北京市北郊昌平一带)人,十五岁入宫,在梳买房为慈禧梳头。寇连才生得聪明能干,慈禧挺喜欢他,升他为会计房太监。寇连才为人正直,由于在慈禧身边做事,对慈禧淫纵专权
寇连才,直隶昌平州(现在的北京市北郊昌平一带)人,十五岁入宫,在梳买房为慈禧梳头。寇连才生得聪明能干,慈禧挺喜欢他,升他为会计房太监。寇连才为人正直,由于在慈禧身边做事,对慈禧淫纵专权之所为耳闻目
他们对政治、经济、社会造成了不可挽救的颓势,甚至直接导致了覆国的厄运。>说到太监,起初觉得他们只是一群可怜人,不但做一辈子奴才,还要净身,做一个残缺的男人。但后来看到:太监的权力原来有如此之大,他们不
李辅国(704年―762年),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唐代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这个太监很能忍,他因为家里穷,人又长得丑,直接被家人卖进了皇宫当太监,
历史人物 刘秀之所以能够建立王朝,这与他众多的能臣猛将有何关系
中国最有情怀的一句话叫做“位卑不忘忧国”,它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后世标明了人生的处身立世之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于孟子的《尽心上·忘势》,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