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绅是哪个朝代的 李绅的真实生活历史名人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心静可以生慧,行善方能得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绅是哪个朝代的 李绅的真实生活历史名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绅是哪个朝代的 李绅的真实生活历史名人
李坤曾创作的是《悯农》更是让现代广为人知的诗句。他一生最最闪光的是在于他诗歌,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但他对弟子轻浮。生活有多处污点。那么李绅是哪个朝代的?他人生事迹历史网小编下面一一道来。
李绅是哪个朝代的?
李绅是唐代诗人。
李绅,在公元772年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小时候他父亲去世,母亲一手把他养大。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赠太尉,谥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史书《云溪友议》记载李坤脾气暴躁,生活有许多污点。李元将经常到李绅做客,但李元将称李绅为叔叔,他很不高兴,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之后叫他爷爷李绅才勉强接受。
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得知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20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
在晚年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其时,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李绅接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下狱,判以死刑。但此案上报到朝廷后,谏官怀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不实,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
以上是历史网收集李绅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人物信息,敬请关注历史网风云人物频道!
相关参考
人物经历李绅(772年—846年)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
中文名:李绅 别名:李公垂 国籍: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州乌程县(今浙江湖州) 出生日期:772年 逝世日期:846年www.cha138.com 职业:诗人、宰相 主要成就
李绅是唐朝著名的宰相和诗人,祖籍亳州谯县人氏。李绅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有才学。 二十七岁的时候,李绅高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有一年他回故乡探访亲友,正好与他同榜进士的
李绅是唐朝著名的宰相和诗人,祖籍亳州谯县人氏。李绅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有才学。 二十七岁的时候,李绅高中进士,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有一年他回故乡探访亲友,正好与他同榜进士的
你们知道写下《悯农》留下千古名句的李绅,百姓为何十分痛恨他,接下来本站小编为您讲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出自李绅的《悯农》,在今天成为千古名句。而《悯农》也一直出现在小学的课本上,让后世体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代诗人,以一首短短二十个字的悯农诗《锄禾》,名声响彻古今中外,然而近年来,常有文章揭发他后来品性不端,如生活奢侈糜烂、对百姓不复有悲悯
唐代三俊,又被称为“翰林三俊”,因李绅、李德裕、元稹同为翰林学士,又因为他们生活在唐朝的长庆年间,所以又被称为唐代“长庆翰林三俊”。李绅、李德裕、元稹三人是中国文学史中无法忽视的三个名字,因为他们在唐
唐代三俊,又被称为“翰林三俊”,因李绅、李德裕、元稹同为翰林学士,又因为他们生活在唐朝的长庆年间,所以又被称为唐代“长庆翰林三俊”。李绅、李德裕、元稹三人是中国文学史中无法忽视的三个名字,因为他们在唐
锄禾日当午作者品行低劣、生活奢华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诗作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短短20个字生动
锄禾日当午作者品行低劣、生活奢华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诗作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短短20个字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