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万历皇帝为何对张居正秋后算帐历史名人
Posted 太后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苦难,但不能忘却艰辛;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万历皇帝为何对张居正秋后算帐历史名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万历皇帝为何对张居正秋后算帐历史名人
万历皇帝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继承皇位的时候还是幼年时期,那时候辅助他执政的是张居正。张居正在生前得到万历皇帝的信任,而后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却对张居正打压、株连九族,抄家灭门这种事情对至高无上的皇帝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万历皇帝是听信小人的煽动还是自身本来就是个没有什么立场的人,毫无判断的万历皇帝听风是风听雨是雨,导致后来由张居正提拔的臣子也遭受其害,明朝一度陷入混乱,人心惶惶担心遭受杀害。且来看看这段历史故事是怎么发展的。
张居正上任首辅后,首先就是给隆庆皇帝的两位遗孀上尊号。因为新皇上登基,老皇上的后妃要升格为“太”字辈,如太后、太妃等。明朝进封制度规定:“新天子登基,尊老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亦封为太后,但加徽号以示分别。”这意思是,陈皇后是当然的皇太后,李贵妃作为皇上的生母,也可以进封皇太后。
但是,为了显示两个皇太后的差别,则应在陈皇太后前边加两个字的尊号。冯保与张居正商量:鉴于李贵妃担负着小皇上的监护作用,两宫太后不应该有差别,都应加两个字尊号。虽然,这件事在礼部实施过程中遭到一些官员的反对,但因张居正的强力支持,最终获得通过。陈皇后的尊号是仁圣皇太后,李贵妃是慈圣皇太后。从此,两宫太后遂无差别。
皇帝读书,叫出经筵。张居正亲自给万历皇帝挑选了六位讲臣。每逢在文华殿听讲归来,李太后便邀来陈太后,让儿子将听讲的内容复述一遍。小皇上讲完了,李太后就问陪皇上听讲的冯保,皇上讲的是否有错漏。如果全部都讲对,就给予褒奖;如果有错漏,就给予惩处。有好几次,小皇上因为逃学而被罚长跪。
由于管教极严,万历皇帝对李太后充满敬畏。万历六年(1578年),母子间曾发生过一次极为严重的冲突。其时,万历皇帝新婚不久,李太后便离开乾清宫,搬回慈宁宫居住。离开了母亲的监护,万历皇帝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便在太监的唆使下,做一些往常不敢做的事情。> 一次夜游西城,贴身侍应太监孙海为其找来两位年轻貌美的宫女陪酒。喝得半醉时,万历皇帝要这两位宫女唱时令新曲。所谓时令新曲,类似于今天的流行歌曲,但明代坊间的曲子,语颇轻佻,与时下东北民间的二人转,庶几近之。两位宫女说不会唱,孙海在一旁怂恿,宫女仍坚持不唱,万历皇帝因此大怒,喝令推出斩首。经孙海提醒,万历皇帝这才醒悟杀人不是好玩的事情,于是改为削发代替斩首。
第二天,李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情,找来那两位惊魂未定花容失色的宫女,问明事情原委,顿时大怒。她跑到奉先殿祭告亡夫,竟然作出撤销万历皇帝的九五至尊地位的决定,改让潞王继承皇位。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朱翊钧吓得三魂出窍,六魄离身。他跑到李太后面前长跪不起,乞求得到宽恕,并保证悔过自新。李太后在陈太后的一再劝说下,终于松了口气,但仍坚持说:“能不能留你,要看张先生的态度。”张居正在李太后的授意下,写了一道劝诫皇上“慎起居”的奏疏。《明史·李太后传》中说张居正“具疏切谏”,过几天,张居正又遵李太后的懿旨,替万历皇帝代草“罪己诏”颁示天下,此场风波才告平息。
这次事件,可看做是朱翊钧与张居正这一对君臣关系的转折点。此前,朱翊钧对张居正深为倚赖,信任有加;此后,他对张居正除了敬畏,更在内心中潜藏了一份不满。
李太后与张居正的关系,在万历初年,始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因为李太后对张居正的欣赏几乎是不加掩饰,无论是国事上的谋划还是对皇帝的教育,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朱翊钧年满18岁后,张居正多次提出归政于皇上,均遭李太后拒绝。朱翊钧20岁时曾向母亲委婉提出想亲政处理国事,李太后亦明确回复:“30岁前不要提亲政的事,一切听张先生的安排。”母亲的这个态度,增强了朱翊钧对张居正的反感。
因为李太后的完全支持,张居正得以大刀阔斧地推行万历新政,使本已气息奄奄、病入膏肓的明王朝迅速恢复了生气。但是,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一死,亲政的万历皇帝迅速对张居正进行无情的清算。导致在短短几年内,万历新政的改革成果丧失殆尽。
关于张居正的悲剧,大多数人归结于他的改革对势豪大户惩抑太过。我看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与李太后的关系已引起万历皇帝的极度不满。
我一直不认为李太后与张居正两人之间有什么暧昧之处。须知明代宫禁甚严,李太后与张居正尽管互相倾慕,也绝没有勇气进行这种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的尝试。但是,改革的反对派们仍会捕风捉影,含蓄制造这两个人的“绯闻”。民间的戏本中,就攻击张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我想,朱翊钧对张居正的清算之所以那么残酷,除了皇权与相权之争,大概也是受了“绯闻”的蛊惑,从维护皇室尊严的立场出发而施以雷霆手段。
自从张居正死后,李太后再也没有过问政治。她的儿子朱翊钧迅速变坏,乃至40年不上朝。奇怪的是,李太后也没有作出任何指责。她的态度为何有180度的大转弯呢?这里头大概有两重原因:第一是儿子大了,她再也无法管教;第二是张居正过早去世,她失去了可以信赖的后援而心情沮丧。
研究这段历史,似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李太后是最称职的母亲,而朱翊钧却是最不争气的儿子;张居正是非常合格的帝王师,而朱翊钧却是一位糟糕的皇帝。
相关参考
明朝万历皇帝为何要找张居正秋后算帐? 万历皇帝是在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五日上午十一时举行的登基大典。到了下午三时,便有一道中旨传到内阁:免去孟冲司礼监掌印之职,冯保接任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万历皇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张居正去世两个月后,朱翊钧的长子出生,取名朱常洛。但升格为父亲的皇帝对这个孩子一点也不喜欢,甚至还很嫌弃。原因很简单,这是他脑子一热临幸宫女后
张居正对海瑞的弃而不用是理智的,在封建官场中要干大事,仅仅凭道德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对这点张居正深有体会,他在官场上的发达已证明了要有大的作为,是不能保持个人品德的高洁,有时还得不择手段,由天,自污名...
历史秘闻 张居正力挽狂澜,匡扶明朝于危难之际,为何最终却被皇帝抄家
编者导读自古君臣多CP,有道是「”明忠搭配干活不累,昏奸搭配老百姓遭罪”。明朝后期,万历皇帝与大臣张居正的组合无疑是情感最为复杂的一对,他们曾携手力挽狂澜,造就了「”万历中兴”,后来又因种种因素走向决
编者导读自古君臣多CP,有道是「”明忠搭配干活不累,昏奸搭配老百姓遭罪”。明朝后期,万历皇帝与大臣张居正的组合无疑是情感最为复杂的一对,他们曾携手力挽狂澜,造就了「”万历中兴”,后来又因种种因素走向决
李太后是万历的生母,隆庆皇帝只做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这个时候他年仅十岁的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登上了皇位。皇帝年幼,只能由皇太后来维持政治上的平衡,而这个时候,一向权倾朝野的高拱,却因为一句话的失误,被李
懂得明史的人,都知道张居正,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因为是江陵人,世人称之为“张江陵”,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主导了著名的“万历新政”,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可以说,张居正是得明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报复他是怎么回事?万历为什么这么做?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万历十年,明朝重臣张居正病故,子厚被追赠上柱国,谥号文忠。然而就在这仅仅9个月之后就被万历皇帝定罪
懂得明史的人,都知道张居正,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因为是江陵人,世人称之为“张江陵”,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主导了著名的“万历新政”,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可以说,张居正是得明...
张居正是大明王朝一位不可或缺的宰相,他的上位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积弊的大明,所以有“救世宰相”的赞誉,更甚至后世有人称赞张居正为“千古一相”。 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