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的一件家事,为何使得朝中四位宰相罢官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万历皇帝的一件家事,为何使得朝中四位宰相罢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万历皇帝的一件家事,为何使得朝中四位宰相罢官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万历皇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张居正去世两个月后,朱翊钧的长子出生,取名朱常洛。但升格为父亲的皇帝对这个孩子一点也不喜欢,甚至还很嫌弃。原因很简单,这是他脑子一热临幸宫女后所得到的意外产品。

相比于那个土里土气的皇长子生母王恭妃,以及包办之下成婚的王皇后,朱翊钧更喜欢又漂亮又懂事的郑贵妃。很快,他们之间爱情的结晶、皇三子朱常洵就诞生了。喜不自禁的朱翊钧对这个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其具体表现就是想把朱常洵立为太子。

根据封建时代的嫡长子继承制,除非郑贵妃做皇后,不然这个太子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朱常洵来做。朱翊钧没有那个魄力废掉王皇后,但却又想打破礼法的束缚把朱常洵立为太子。想法很好,问题是,外朝的大臣们能干吗?

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文官们当然不会同意。早在朱常洵出生以前,身为首辅并且还是皇帝老师的申时行就要求立朱常洛为太子。朱翊钧以皇长子岁数太小为由推脱了过去。但是很快,朱常洵一出生郑贵妃就升为皇贵妃,而诞下皇长子数年的王恭妃却没有获得升迁,这就让大臣们一致怀疑是不是皇帝想废长立幼了。

册立郑贵妃为皇贵妃当日,就有言官率先发难,直言这种做法是在忽视皇长子及其母亲,要求皇帝收回成命,其言辞相当激烈。万历勃然大怒将其贬到外地。不想立刻就有数位官员接连上书要求皇帝收回成命,万历将他们全部赶出京城,以示惩戒。

尽管处理官员的手段有些严厉,但是万历还是做了一些让步,表示其立储一定会按照嫡长次序来。就这样过了几年,申时行再次旧事重提,要求皇帝立皇长子为太子。万历表示会让皇长子出阁读书,事情似乎有了转机。

结果拖了几个月,万历口头许诺的出阁读书还是没有明文批示。内阁成员一商量,干脆以全盘辞职相要挟。万历深知自己离不开这些辅臣的帮助,便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诏令:一年之内如果没人再提国本的问题,就立皇长子为太子;如有人提,六年以后再说!

万历这么干,是因为他深知一定会有人按不住性子要提这桩事。果不其然,很快汤显祖(就是《牡丹亭》的作者)上书,言官群起而呼应,不仅大提国本,还捎带着攻击了首辅。结果,立储的问题就真的拖到了六年以后,而首辅申时行也只好被迫辞职。

申时行的离去意味着没有人在皇帝和朝臣之间起到缓冲剂的作用,双边矛盾愈发激烈。皇帝连续罢黜十二名官员,甚至连礼部尚书都被拖到午门廷杖,结果不仅没有让大臣们屈服,反而让仅剩的阁臣王家屏直接辞职走人,形势非常的尴尬了。

无奈之下,朱翊钧只好宣布他打算将皇长子、皇三子和皇五子并封为王,再从中选取优秀者为太子。此时的首辅王锡爵出于和稀泥的目的,表示应当将皇长子交给皇后抚养,以确立嫡子身份。皇帝很高兴,打算批准这个提议。

然而这种做法立刻遭到了其他大臣们的反对。顾宪成指出,这表面上看起来是在给皇长子拔高身价,实际上是在表明皇长子做太子合法性不足,留下了十足的隐患。于是大臣们一边抗议“三王并封”,一边痛斥王锡爵无能。万历也只好把这个自以为绝计的提议废止了。

王锡爵离任以后,赵志皋继任首辅。由于他性格温和懦弱,结果成了当时举国上下的出气筒。大臣们骂他不作为,皇帝嫌弃他顶不住。四年以后,争国本事件愈演愈烈,赵志皋却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终于,在皇长子十九岁那年,皇帝终于将其立为太子。然而促成争国本事件走向终点的并不是官员的力量,而是被儿子闹得实在看不下去的李太后出面质询万历为什么不立朱常洛。万历虎头虎脑地来了一句:“他是宫女的儿子。”话一说出口他就后悔了,因为他忘了自己的母亲原来也只是个宫女。

在李太后的勃然大怒之下,以及时任首辅沈一贯的敦促下,万历只好一万个不情愿的把皇长子立为太子。至此,持续了近二十年,逼退四个首辅的“争国本”事件终于落下了帷幕。

然而这一事件的余波却根本没完。二十年来,明朝的文官们逐渐养成了一个恶习,那就是为了“国本”之类的清谈而奋不顾身地论战甚至搞斗争,全然不顾京城之外的事情。从近处来看,万历三大征的每一场战争都打得不甚漂亮,就与文官在内斗而无暇顾及战事有关。至于长远来说,由争国本所间接导致的党争局面,更是直接把明朝带往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相关参考

他从爷爷到曾孙管了皇家四代人,屡干涉皇家家事为何还能明哲保身

历来臣子染指皇家家事,一般都没有好下场,但是,历史上有位牛人,历经四代帝王,屡屡染指皇家家事,不仅安然无恙,还特别深受四位皇上的青睐,这个人就是历经唐朝四代的李泌。李泌自幼就被称为神童,曾被张九龄尊为

为救50多人被罢官,冥府为他装上帝王须,官至宰相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是庐陵人,曾负责管理临安府的和剂局。(注释:庐陵,今天的吉安县;临安府:今天的临安县;和剂局:宋官署名,掌配制药品出卖。)有一次,和剂局发生火灾,有五十多个人因此被捕入狱

秦朝之所以能夠一統六國,這幾位宰相功不可沒

秦始皇不僅統一了六國,而且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不過秦朝的成功,離不開魏冉、范睢、張儀、商鞅這四位宰相。內政家魏冉從惠王時就開始在朝中當官,歷經三朝,並且四度出入宰相。魏冉在職期間,從宋國奪取陶丘

老人當上宰相後做了一件事,推翻武則天統治,結局讓人意外

80歲老人當上宰相後做了一事,推翻武則天統治,結局讓人意外並沒有真正得到重用,但他的能力卻早已經被朝中不少的大臣看到。比如狄仁傑和姚崇,兩人都在武則天面前推薦過張柬之。這就是所謂的神龍政變,而策劃這場

康熙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灭了这位太监满门,这是为何

清朝276年一共十一位皇帝,其中最出名和贡献最大的皇帝就是康熙,自康熙雍正后,清朝皇帝几乎没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康熙当皇帝之路坎坷无比,朝中有鳌拜把持朝政,外有叛乱四起,他靠着自己的手腕将这些事情一一

为何20年不理朝政? 揭明神宗万历皇帝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代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可是,其间从万历皇帝主持朝政十四年至此后的二十年里,却不理朝政。作为一个帝王,上朝理政是分内之事,为什么万历皇帝二十年不理朝政呢?网络里、...

为何20年不理朝政? 揭明神宗万历皇帝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代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可是,其间从万历皇帝主持朝政十四年至此后的二十年里,却不理朝政。作为一个帝王,上朝理政是分内之事,为什么万历皇帝二十年不理朝政呢?网络里、...

晚清四大名臣之曾国藩为何一生中四次拒绝称帝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万历皇帝为何派兵,将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生擒,还凌迟处死

明朝万历三年八月的一天,年仅12岁的万历皇帝,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登上了紫禁城午门的城楼。在这里,明朝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献俘礼,建州右卫都督王杲被「”献俘阙下”,之后惨遭凌迟之刑。王杲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

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为何后期三十年不理朝政

明神宗朱翊钧在整个明朝这段历史中,一共有多位皇帝。其中朱翊钧就是其中的一位。朱翊钧除了明神宗这个称号以外,还有万历帝的称号,因为他统治国家时期,一片好景,便有了万历中兴的年代称号。朱翊钧像因为从小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