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医学发展史是啥?朝鲜族医学简介
Posted 朝鲜族
篇首语:或许是时间炖化了他们的异端,或许是岁月油炸了我的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朝鲜族医学发展史是啥?朝鲜族医学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朝鲜族医学发展史是啥?朝鲜族医学简介
朝医药是我国朝鲜族在固有文化基础上,吸收中医药的理论,结合本民族防治疾病的经验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体系。简称朝医学或朝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医、 藏医、蒙医、维医、壮医、傣医是我国目前发展成熟、从医人数众多的六大民族医学。
朝医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1920年以前,历时50年的民族医队伍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延边仍处于开垦初期,我国的朝鲜族人口由1907年的8万猛增至30多万,医疗卫生主要以朝鲜族民间东医及其医书的传入和本地草医、针灸医队伍形成为特征时期。此时,已从朝鲜传入了很多医著,如《东医宝鉴》《东医寿世保元》等经典著作和《医方活套》等民间医籍及《百症赋》等针灸手抄本。由于《东医宝鉴》的理论较深,故绝大部分民族医主要靠《医方活套》起家,当时,这一类民间民族医队伍的基本力量,约有二百人之多。
第二阶段是自1920年到1945年近25年历史的民族医药普及提高时期。此时我国朝鲜族人口达60多万,朝鲜族民族医队伍得到很大发展。
据当时和龙县公安局和延吉道尹公署文件记载,我国朝鲜民族医队伍里的一些有志之士,配合文化启蒙运动致力于民族医学教育,于1920年在和龙县成立医学研究会,吸收会员48名,开展民族医学教育,此后各地又相继成立了类似的医学研究会,大量吸收民族传统医药人员和民间医,系统学习民族传统医学理论。1938年成立了汉医讲习会,主讲东医与中医相结合的《汉方医学指南》一书,培训民族医567人次,至1945年末统计,延边民族医已达460人,民族药人员270人。在这个时期,形成了延边朝鲜族“四象方”医学派,对民族医药队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阶段是自1945年开始,至1952年建州初期,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三大原则指引下,民族医药队伍得到迅速发展。据1953年国家统计,民族医药人员达720人,进入了延边朝鲜族医疗队伍最兴旺发达时期。
朝鲜民族医学医籍较丰富。其中以《乡药集成方》《医方类聚》《东医宝鉴》《东医寿世保元》为主要代表经典。
相关参考
中医学主要是在传统中医和印度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学习而来的。其治疗方法和技巧基本属于传统中医的范畴。蒙元时期,韩医开始自成体系。“四象医学”得到发展。在朝鲜王朝时期,韩医得到长足的发展。医学著作《东医宝鉴
1、汉方医学公元5世纪由朝鲜传入。因当时的朝鲜使者为天皇治病收效,使日本认识到中国医学的价值并且接受,中国医学便以朝鲜为媒介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医学的起源。公元552年,梁元帝赠给日本《针经》一套,公元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
早期迁徙在清朝对东疆的“封禁”时期,中朝两国对边界的管理都相当严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朝鲜人越江而至中国领土者仍屡见不鲜。公元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朝鲜肃宗二十三年)至1699年间,朝鲜全国遭
和龙市是朝鲜族聚居地,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朝鲜族民族气息。朝鲜族是尊老爱幼、崇歌尚舞的优秀民族,几千年来,朝鲜族民间文化娱乐生活中一直有老两口唱跳的节目,在群众中一直是喜闻乐见的节目,并形成了
《东医宝鉴》:《东医宝鉴》是朝鲜医学家许浚所着。公元1596年(李王朝宣祖二十九年),宣祖王命许浚编纂一本医书,许浚与太医杨寿礼、金应铎、李命源、郑礼男等一同设编辑局,着手编辑医书,不幸于翌年遇上“丁
《东医宝鉴》:《东医宝鉴》是朝鲜医学家许浚所着。公元1596年(李王朝宣祖二十九年),宣祖王命许浚编纂一本医书,许浚与太医杨寿礼、金应铎、李命源、郑礼男等一同设编辑局,着手编辑医书,不幸于翌年遇上“丁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
朝鲜民族饮食以清淡为主,少油腻。稻米是朝鲜民族最普遍的主食。石锅拌饭、紫菜包饭、韩式炒年糕、辣白菜炒饭等都是朝鲜民族饮食中常见的饮食。牛肉在韩国是肉类中最贵的。韩国本地产的牛肉被称为韩牛。韩牛经精心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