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他是刘伯温的师兄,辞官回家写了这本小说,如今无人不知
Posted 师兄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他是刘伯温的师兄,辞官回家写了这本小说,如今无人不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他是刘伯温的师兄,辞官回家写了这本小说,如今无人不知
古代开国皇帝在打天下的时候,身边都会有智谋过人的谋士辅佐,他们无一不是百年难遇的奇才,因开创的功绩而名留青史,刘伯温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刘伯温不仅精通天文、兵法、奇门遁甲,他的文学功底也非常深厚,是明朝初年的三大文学家之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若没有老师的指点,纵然是天纵奇才,也未必能有太大的成就。据记载,刘伯温有过两位老师,能掐会算的本领是跟师父张中,也就是被称为“铁冠真人”的张中学的;而文学方面的知识,则是由郑复初所传授。> >郑复初是元朝末年江西玉山人,称得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二十多岁就考中进士,后弃官回乡开办书院,很多学子纷纷慕名前来。在众多的弟子当中,有两人最为出名,其中一个是刘伯温,另一个则是刘伯温的师兄,此人倾其一生写了一本书,几乎是无人不知。>他不是别人,正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不是感到很意外?施耐庵出生于公元1296年,比刘伯温大十五岁,估计是由于家境贫寒,他十三岁才开始到私塾读书,十八岁考中了秀才,而此时刘伯温只是个三岁的孩子。> >公元1324年,施耐庵到省城参加乡试,以不错的成绩中了举人,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就拜当时有名的大儒郑复初为师。三年后,年仅十六岁的刘伯温也拜在郑复初的门下,成了施耐庵的师弟。尽管刘伯温年纪很小,但他聪明过人,而且还博览群书,深得老师的器重。> >施耐庵对这个小师弟甚是佩服,而刘伯温对师兄施耐庵也是十分敬重,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势。公元1331年,35岁的施耐庵金榜题名,如愿以偿地考中进士,就给刘伯温写了一封信:“伯温啊,以你的天赋,日后定当大有作为,希望你好好努力。”> >不久后,施耐庵就被任命为浙江钱塘县尹,但当时朝廷已经腐败不堪,他一气之下就辞官回家,从此一心沉迷于著书,最终写成了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另外,施耐庵还收了一个名叫罗贯中的弟子,也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还有一种说法,《三国演义》也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只是他的化名。相关参考
刘伯温辞官回家,临走前留下2句话,朱元璋没有听从,结果很尴尬
刘伯温是明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后人眼中他仿佛是个具有超能力的"神人",堪与三国时的诸葛亮齐名。其实客观地说,刘伯温才干固然卓尔不群,与诸葛亮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诸葛亮是蜀国的二把手,担任军师将军、丞相
历史秘闻 刘伯温辞官回家,临走前留下2句话,朱元璋没有听从,结果很尴尬
刘伯温是明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后人眼中他仿佛是个具有超能力的"神人",堪与三国时的诸葛亮齐名。其实客观地说,刘伯温才干固然卓尔不群,与诸葛亮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诸葛亮是蜀国的二把手,担任军师将军、丞相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学识渊博,还精通奇门八卦之术,时常在战争中出奇谋,杀得敌军措手不及,帮助朱元璋上位。朱元璋登上帝位后,他自知功高盖主的后果,就辞官回乡养老,最后写了一本兵法《百战奇谋》,究竟这本书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宫殿内大封功臣,被他成为“吾之张良”,明朝最伟大的开国功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刘伯温请辞一切职务,告老还乡,朱元璋不同意。刘伯温再三请辞,朱元...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宫殿内大封功臣,被他成为“吾之张良”,明朝最伟大的开国功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刘伯温请辞一切职务,告老还乡,朱元璋不同意。刘伯温再三请辞,朱元...
施耐庵与刘伯温的大名,在后世都是十分响亮的。两人一位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著名军师,扶助朱元璋开创明朝基业,获赞“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施耐庵与刘伯温
说到一梨两枣其实小编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表面的意思就是一个梨子两颗枣嘛,那么有的人问了,肯定意思不是这样的,因为在明朝有一个故事,话说当时马皇后送给了刘伯温一梨两枣,然后刘伯温就马上辞官回家了,那么有
历史人物 刘伯温收到“一梨和两枣”就辞官了,“一梨和两枣”是什么意思
刘伯温收到“一梨和两枣”就辞官了,“一梨和两枣”是什么意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是后世国人对于刘伯温最高的评价。刘基字伯温,公元1311出身于江
朱元璋能得天下,与他慧眼识人、求贤若渴有莫大关系。与同时代的其他各路反王诸侯相比,他手下的人才储备厚度无与伦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在其他势力之上。武将中的徐达、常遇春、邓愈、李文忠、傅友德、冯胜
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的说法,在老百姓心目中,不仅是个公正廉洁的清官,更是个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赛神仙」。而历史上真实的则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