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韩信要是听从了他的建议,三国可能就提前400年出现

Posted 刘邦

篇首语:听闻少年二字,当与平庸相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韩信要是听从了他的建议,三国可能就提前400年出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韩信要是听从了他的建议,三国可能就提前400年出现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朝,以能言善辩、利口覆邦著称的大辩士很多,尤以苏秦、张仪最为知名。就秦末汉初这段历史而言,有一位大辩士的能力可跟苏、张二人媲美,名将韩信若是能听从他的建议,将导致“天下三分”的局面提前400年出现。那么,蒯通究竟是怎样一位传奇人物?他最终的结局如何?>蒯通是战国末年燕国范阳人,本名蒯彻,后人因避汉武帝刘彻的讳,才把他的名字改称为蒯彻。蒯通精通纵横之术,辩才极佳,曾论述战国游说之士所使用过的权变之术,再加上自己的评论,然后汇辑成书,一共有八十一篇(“蒯通者,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见《史记·卷九十四·田儋列传》)。学术界也有一种说法,称《战国策》的作者其实正是蒯通。> >蒯通是秦末汉初最厉害的辩士>蒯通在历史舞台上的首次亮相,是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当年,陈胜命将军武臣北上扫荡赵地,兵锋直指蒯通的家乡范阳。蒯通为避免家乡遭遇战火之灾,便说服范阳县令徐公投降武臣,紧接着又劝说武臣以隆重的礼节迎奉徐公,以此为榜样晓谕燕赵之地,使武臣不费一兵一卒便招降三十余城。武臣对蒯通的谋略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将他奉为上宾。此后数年,蒯通的活动归于沉寂。>蒯通在沉寂多年后的再次“亮相”,要等到楚汉争霸的晚期。彼时,韩信俘虏魏王魏豹,击灭赵、代两国,并成功地迫使燕国降服,随即准备攻打齐国。然而此时刘邦却派辩士审食其劝降齐国,韩信闻讯后准备罢兵。此时蒯通却赶过来劝说韩信,若停止攻齐,那么他的功劳将被一介儒生抢走,还有何脸面再见汉王?不如趁汉王没有下令停战的机会,利用齐国的懈怠快速进兵,一定会大获全胜。> >蒯通劝说韩信奇袭齐国,并大获全胜>韩信认为蒯通所言有理,于是猛攻齐国,并迅速平定该地。齐王逃亡前,误以为审食其出卖自己,便将他用沸水煮死。蒯通此计非常阴狠果决,按照《汉书》作者班固的说法是“一说而丧三俊”,即审食其被烹杀,齐王逃走,韩信战胜而骄从而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伏笔”。>韩信征服齐地后自立为代理齐王,名望和实力更盛,他下一步的举动,将直接影响天下的归属。此时,项羽派武涉去劝说韩信,希望和他联合对抗刘邦,而刘邦也派使节封韩信为正式齐王,要求他坚决地跟自己站在一边。韩信对两方的拉拢都采取暧昧的态度,心中不知所从。此时蒯通建议韩信拥兵自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这样既可以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又能赢得天下诸侯的拥戴,简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蒯通劝说韩信自立,与刘、项三分天下>通因请间,曰:“...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以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天下孰敢不听!足下按齐国之故,有淮、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君王相率而朝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愿足下孰图之。”见《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如果蒯通的建议能得到采纳,那么“天下三分”的局面将提前400多年出现,只是由于韩信不忍心背叛刘邦,最终婉拒了蒯通的“好意”。数日之后,蒯通再次劝说韩信背汉自立,依然遭到拒绝。蒯通自知韩信意志坚决,并觉察到自己面临险境,便假装疯狂而做了巫师。> >韩信被吕后诛杀,临死前悔不听蒯通的话>若干年后,韩信因“谋反”被吕后、萧何设计诛杀,临死前哀叹悔不用蒯通之计,以至于今日死在女子之手(“天下既定,后信以罪废为淮阴侯,谋反被诛,临死叹曰:‘悔不用蒯通之言,死于女子之手!’”引文同上)。刘邦闻讯后,马上派人搜捕到蒯通,准备将他烹杀。>要说蒯通的口才可真是棒,面对着刘邦发出的死亡威胁,以做狗的都向主人以外的旁人狂吠做比喻,不慌不忙地替自己辩解。蒯通称当时天下纷乱不已,各为其主的人实在太多,他们提议反楚或反汉,不过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罢了,如果都该杀的话,皇帝能杀得过来吗?刘邦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释放了蒯通。> >刘邦认为蒯通的话很有道理,便释放他>通至,上欲烹之,曰:“昔教韩信反,何也?”通曰:“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邪!”上乃赦之。引文同上。>蒯通获释后回到齐地隐居,汉朝的开国元勋曹参在担任齐国相国时,将蒯通召为门客,对他极为礼遇,这也是后话了。

相关参考

那就不赏了

在古代,皇帝若想让将军誓死效忠,必须要做到赏罚分明,否则就会出问题。楚汉之争时,在平定齐地之后,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封韩信为齐王,这让韩信感动的不行,最终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辅佐他坐夺得了天下。假设

历史人物 如果咸丰听了他的建议处死慈禧的话,晚清就不会走向灭亡之路吗

>  爱新觉罗·肃顺,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咸丰帝即位,擢内阁学士,兼任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咸丰三年正月肃

历史秘闻 那就不赏了

在古代,皇帝若想让将军誓死效忠,必须要做到赏罚分明,否则就会出问题。楚汉之争时,在平定齐地之后,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封韩信为齐王,这让韩信感动的不行,最终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辅佐他坐夺得了天下。假设

历史人物 源于他没用听从管仲的建议

  齐国国君带领大军伐鲁,军中有一个心事重重的。齐军势如潮水,淹向鲁军,鲁军也不是吃素的,飞箭如蝗虫一样扑向齐军,但齐兵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就这么打起来了。>  可是齐军中有一个人却并不「奋勇」「争先

何进是如何当上大将军的?什么导致了他的死

...有弟弟妹妹,一家人几乎都要靠他一个人来养,这种故事要是放到现在肯定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但是在那个年代,谁管你,说到底还不就是一个屠夫,所以为了改变家族的困境,何

三国庞统怎么死的 庞统之死对刘备的损失有多大

  庞统趁机向曹操献计,建议曹操把战舰全部横锁起来,完全可以提高战力,克服北方士兵不服水战的弊端。曹操果然中计,立即听从了庞统的建议。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庞统的妙策,就是再精明能干,不可能在赤壁大战

刘邦下令处死韩信的谋士,此人只说4个字,刘邦立马赦免了他

蒯通,秦朝范阳人士,虽然他的名气不大,却差点改变了历史走向。蒯通谋略过人,且口才相当了得,曾经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让武信君轻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三十座城池。韩信投奔刘邦之后,被拜为大将军,蒯通来到韩信的军

雍熙北伐,若非此人的无能,幽云十六州可提前400年回归

幽云十六州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大部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然而公元936年,石敬瑭以出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取契丹出兵帮助石敬瑭灭亡

司马光如何评价韩信

提起“兔死狗烹”可能很多人都会因此想到韩信,韩信被誉为是刘邦开国的第一功臣,最后却遭到陷害,不得善终。虽然史书提及韩信有谋反的迹象,但真相究竟是什么早已无从知晓。韩信也是有勇有谋之人,难道他就没提前想

鸿门宴刘邦脱险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鸿门宴刘邦脱险的故事。  刘邦攻下了咸阳后,一想到项羽,就有些不安。项羽实力雄厚,拥有几十万大军,随时可能开进咸阳。于是,刘邦就听从手下人的建议,派人死守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