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魏收人品 魏收晚节不保 魏收的故事
Posted 尚书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魏收人品 魏收晚节不保 魏收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魏收人品 魏收晚节不保 魏收的故事
魏收工诗善赋,才华横溢,但其诗浮艳淫靡,就连他的代表作《魏书》都被时人称作“秽史”。572年,魏收逝世,追赠司空、尚书左仆射,谥号“文贞”。 魏收人品 魏收晚节不保因魏收的才名震动世俗,都官尚书毕义云善于处理繁琐的事务,元海便虚心依赖他们。魏收畏祸保身,不能匡救时弊,被人们所讥讽。>《魏书》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因为写史书得罪了一些人,在北齐灭亡之后,魏收的坟墓被仇家挖掘,遗骨被丢出坟墓外面。>魏收的故事>折节读书>魏收曾随父亲奔赴边疆,喜欢骑马射箭,并想靠武艺建功立业。荥阳人郑伯调侃他说:“魏郎,你使用过的兵器有多少?”他很惭愧,便下苦功夫读书,积年累月磨平了床板,因此以文采扬名。>借赋讽谏>北魏孝武帝曾调集大批士卒到嵩山南麓狩猎,前后共十六天。当时,天气寒冷,朝野一片埋怨哀叹的声音。孝武帝与近臣们以及各位嫔妃都奇装异服,行为轻薄癫狂,大多不合礼度。魏收想劝谏但心里又害怕,想沉默不发却又不能自抑,便呈上自己写的《南狩赋》以作讽喻,文章的辞采虽过于华丽,但终属高雅宏正之作。孝武帝亲手写诏,对魏收的文章大加褒奖和赞美。>吾为魏公藏拙>魏收的文学在北朝颇为出众,魏收便把自己的文集托南朝使臣徐陵带往南朝,期望能够在江东得以流传。结果徐陵渡过长江时,把魏收的文集扔进江水里。随从问起原因,徐陵回答道:“我这是在为魏公藏拙(掩藏拙劣)”。相关参考
史学家魏收北齐虽然是一个文化很不发达的国家,但也出了不少文化人才,而且还编撰了一本很重要的史书——《魏书》,这本书的编写者就是魏收。魏收出身名门,15岁的时候就能写很多文章了。他跟随父亲到边疆去的时候
魏收魏收别称惊蛱蝶、魏特进、佛助,是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的文学家、史学家,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他修撰的《魏书》被编入《二十四史》。魏收简介>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
魏收出生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历任尚书右仆射、特进、太子少傅、中书监等职,著有《魏特进集》《魏书》等作品。魏收代表作《魏书》是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是二十四
魏收(507年~572年)北齐文学家、史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仕魏除太学博士,历官散骑侍郎等,编修国史。入北齐,除中书令,兼著作郎,官至尚书右仆
魏收(507年~572年)文学家、史学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仕魏除太学博士,历官散骑侍郎等,编修国史。入,除中书令,兼著作郎,官至尚书右仆射,
问魏收之事迹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齐下曲阳人。年十五,能属文。在魏除太学博士,及齐受禅,诏册皆出其手,除中书令,仍兼著作郎,寻诏令专修《魏史》。收性颇急,夙有怨者,多没其善,以是众怨沸腾,时有“秽
本名:魏收别称:惊蛱蝶、魏特进、佛助字号:字伯起所处时代:南北朝(北魏→东魏→北齐)民族族群:汉人主要作品:《魏特进集》《魏书》主要成就:修撰《魏书》官职:开府、中书监、尚书右仆射等追赠:司空、尚书左
北方三才北魏至北齐之际,出现了“三才”,他们是魏收、温子升、邢子才。魏收小时候便机警,能写文章,跟他父亲到边境上去镇守,喜欢骑马射箭,想以武艺来捞取功名。有人嘲笑他:“魏郎你能弄戟吗?”魏收惭愧,无言
《魏书》是一部纪传体的北魏史,记述了北魏(包括东魏)王朝兴亡的历史。全书共130卷,作者是北齐人魏收。 魏收才学出众,在当时很有名气。他15岁时,文章就写得很不错;26岁时,奉皇帝之命草拟《封禅书》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累官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