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岩仓使团是什么 岩仓使团的影响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岩仓使团是什么 岩仓使团的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岩仓使团是什么 岩仓使团的影响

  19世纪60、70年代,维新政府建立,改革成为当时日本政府的一个重要人物,而富强的西方则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所以日本才决定派遣高官到西方进行实地考察,这就是后来的岩仓使团。岩仓使团对日本历史影响深远,日本后来的近代化改革这帮人功不可没。 岩仓使团是什么>岩仓使团 (Iwakura Mission or Iwakura Embassy ) 以右大臣外务卿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以大久保利通(大藏卿)、木户孝允(参议)、伊藤博文(工部大辅)、山口尚方(外务少辅)为副使,共48人,另有50多名留学生随行。这些成员都是王政复古明治维新的主力军,大多为萨长藩的开明武士,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还都是维新三杰(另一人是西乡隆盛),后来他们归来战胜留守派,大力推进维新立宪,岩仓具视做了日本的太政大臣,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都做了日本首相。>岩仓使团的影响>岩仓使团的欧美之行,耗资百万日元,历经20个月,其规模之大,人员之重要,历时之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日本历史上史无先例,在世界历史中也属罕见。日本政府使团通过欧美之行看到了日本与西方在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距,加深了民族危机感,同时激发了努力学习西方文明的动力。找到了“内治优先”,发展日本资本主义的切实可行的道路,基本上使日本政府形成了推行改革的指导思想。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们在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更多地看中的是能给他们带来实惠的便捷之途,缺少长远眼光,似有急功近利之嫌。如果从历史的因果关系上来看岩仓使团的欧美之行,则不难得出,日本在二战中对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犯下的种种战争罪行,甚至战后在日本盛行的右翼思想,皆肇始于当时日本领导人的选择———效仿德国军国主义模式。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岩仓使团成员 岩仓使团如何将日本推向西方

 岩仓使团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其成员中还产生过两位日本首相。岩仓使团将欧美各国学习到的先进文化和制度引入当时相对落后的日本,促使日本走向西方世界,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的国家。明

历史人物 岩仓使团与日本近代化 岩仓使团的考察成效

 岩仓使团对日本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对欧美各国先进的文化和制度进行考察之后,岩仓使团回到日本开始对日本进行近代化改造。这些改造其实就是岩仓使团的考察成效,究竟岩仓使团的成效具体如何呢

历史人物 岩仓使团考察欧美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岩仓使团考察欧美各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的,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明治政府确立了将日本从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的目标,岩仓使团的目的之一就是考察欧美各国的文化和制度,其内

历史人物 岩仓使团考察欧美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岩仓使团考察欧美各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的,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明治政府确立了将日本从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的目标,岩仓使团的目的之一就是考察欧美各国的文化和制度,其内

历史人物 中国蒲安臣使团和日本岩仓使团出使西方有哪些差别

 近代中日都曾遭受过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而且两国都曾经在其武力的胁迫下打开国门。日本方面为了富国图强向西方派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岩仓使团,而中国方面则派遣过蒲安臣使团。这两个使团虽然都是在列强环

英国使团究竟给乾隆帝下跪了没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政府先后派出两个使团,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来到中国。第一个使团由乔治第二个使团由阿美士德勋爵领衔,史称“阿美士德使团”。马戛尔尼使团

英国使团究竟给乾隆帝下跪了没? 马戛尔尼访华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政府先后派出两个使团,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来到中国。第一个使团由乔治第二个使团由阿美士德勋爵领衔,史称“阿美士德使团”。马戛尔尼使团

英国使团究竟给乾隆帝下跪了没? 马戛尔尼访华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政府先后派出两个使团,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来到中国。第一个使团由乔治第二个使团由阿美士德勋爵领衔,史称“阿美士德使团”。马戛尔尼使团

明朝历史 明朝政府如何接待勘合贸易使团 日本勘合贸易使团在中国的活动

由于明朝的海禁和勘合贸易的朝贡特性,明朝政府对此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不仅设立了专门的组织负责接待和检查勘合贸易使团,而且对他们在国内的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比如他们被限制在特定的地点进行贸易活动。>对勘合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就有葡萄牙人派使团来华,其后荷兰人、俄国人,都没有少做努力,也都有所成就。只有英国使团的来华,波澜起伏。一 英国的对华接触从万历四年(1576)开始,英国商人就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