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当朱棣变为永乐大帝,他终于变成了自己曾经痛恨的那种人
Posted 边关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当朱棣变为永乐大帝,他终于变成了自己曾经痛恨的那种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当朱棣变为永乐大帝,他终于变成了自己曾经痛恨的那种人
削藩向来都让历朝历代的皇帝最为头疼,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削藩都造成了军事政变,即使是盛世王朝也是要伤筋动骨才能彻底平定削藩带来的祸乱。比如康熙时代的三藩之乱便是如此。其实历史上削藩削的最惨的皇帝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一次削藩运动,导致了自己的政权被颠覆,而朱允炆自己也彻底从历史上消失了。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给孙子朱允炆铺路,洪武后期几乎杀尽了可能会对朱允炆产生威胁的开国功臣。但是朱元璋当年把儿子们都派到各地当藩王,朱家江山朱家人守护,他以为万无一失,恰恰这些藩王才是带给朱允炆政权最大威胁的人。登基之后年轻气盛的朱允炆立刻感觉到了来自各个叔父之间对自己的威胁,所以年轻就是任性,朱允炆在毫无准备下就开始贸然削藩,最终被他的叔叔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推翻了。
当年朱棣可是最痛恨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他号召各地藩王联合抵抗削藩,痛斥削藩违背了祖制,不尊敬他死去的老爹朱元璋。那么好,他以这个名头推翻了朱允炆的政权,那么他登基为永乐大帝之后,他真的是认为他老爹定的朱家江山朱家人守护的制度好吗?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燕王朱棣成为永乐大帝之后,就立刻变成他曾经最为痛恨那种人,坚定不移的继续开展朱允炆未完成的削藩大业,将手中的利刃指向了曾经一起奋战的藩王兄弟们。但他不是像建文帝那么大张旗鼓、明目张胆、五马长枪的削藩,他是采取的怀柔削藩。
在名义上藩王并没有被削除,不仅没有被削除,朱棣还下诏恢复了包括他的胞弟之前被建文帝废为庶人的周王朱橚在内的等几位已经被削藩的藩王。
同时朱棣下诏把几位镇守边塞的藩王迁往内陆,即把当初同他一样曾掌管数万兵马、驻守边关的宁王、辽王、谷王分别迁往南昌、荆州和长沙。然后再把他们手里的部队收归回朝廷,仅留下“军校厨役三百人,备使令。”
这其中宁王朱权是当初被朱棣绑架强迫参加“靖难之役”的藩王,当初宁王朱权没有想过要推翻建文帝,而朱棣就是看重了宁王手下的“朵颜三卫”军队的强大实力,于是设计绑架宁王朱权,强迫他和自己打出“靖难”的旗号,并和他约好推翻建文帝后平分天下,可以说没有宁王朱权的“朵颜三卫”支持,朱棣的“靖难之役”能不能取胜都是未知数。
结果朱棣大权在握了,第一个开刀的就是朱权,他先委婉的告诉朱权让他改迁藩属,“燕王善战,宁王善谋”,这是当时社会流传开来的话,所以朱权不是傻子,他知道朱棣是想干啥,他也没有太大野心,既然朱棣不信任自己,他也就爽快地交出兵权,愿意内迁。
但是朱棣防他防的最甚,朱权本想去个富庶地方休养,说想去苏州和钱塘,都被朱棣驳回,结果朱棣给他封了一个当时十分不发达的地方南昌,朱权一看凑乎去吧,也就去了。
朱权可谓一生都被朱棣摆弄了,所以他一生韬光养晦,不敢有丝毫想法,每天研习文学、戏剧和道法,最后郁郁而终。结果一百年之后朱权的曾孙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叛乱,震慑了明武宗正德帝,也算是给他老祖宗出了口气吧。
把像宁王这种边塞藩王内迁以后,其他的内陆藩王更好处理了,永乐帝朱棣名义上还尊奉他们为藩王,但是把这些藩王的属官和三护卫全部削除,仅“止给校尉三十人随从”。这点人他们够干啥的,说句不好听的,当时稍微有钱点的地主家,长工都比这点人多。
最后一招也是最狠的一招,朱棣严厉执行朱元璋定下的祖训:“藩王无诏,不得进京。”后来甚至发展到了,藩王无故不得出城,否则就会被当地的官员上报朝廷,有谋逆之嫌。
朱棣的意思很明白,你们这些藩王,就安心地当个被圈养在封地的废人就行了,最好什么都不要学,光会吃喝玩乐就行了。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明朝的藩王们立马老实了,他们大多一辈子没出过自己所在的城市,活得甚至比一些普通人还悲哀,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只有一生富贵可以享受,所以他们就以多娶老婆多生娃为第一任务,以至于有明一代276年,明朝宗室从最初的49人,最后发展到了恐怖的三十万人。
总结起来朱棣削藩手段就是三步走,第一步把镇守边关的藩王迁往内陆,把边关的兵权收回朝廷;第二步裁撤藩王官署,削除藩王三护卫;第三步限制藩王活动范围和人身自由,也就相当于把藩王全部用荣华富贵软禁起来。
对比朱棣和朱允炆二人的削藩方法,明显朱棣的手段要高得多,削而不废,不把这些人逼到绝境,他们就还是愿意束手听命,一辈子当个享受荣华富贵的废物王爷。
当最后一个藩王也就是朱棣的亲弟弟周王朱橚被迫主动上交了藩王三护卫的指挥权,朱棣应该是彻底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了朱允炆未完成的削藩大业,原来变成自己当初最痛恨的人是这么爽啊!
相关参考
在历史长河中,方孝孺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方孝孺当年师从宋濂,这个宋濂是明朝有名的大文豪,曾经还是太子朱标的老师。所以按照辈分上来说,方孝孺和太子朱标还是
后谁:明成祖,他是的第三位皇帝,也被后世人们称之为永乐。朱棣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那么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呢?> 明仁宗朱高炽(公元137
1.永乐大帝的历史评价如何,为什么他不如朱元璋有名气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袓朱棣的年号,相对于公元1403年至1424年,前后共二十二年。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
对于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明朝那些事儿》里有一句评价:「”他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夺取侄儿皇位的永乐大帝朱棣,暴虐成性,没想到竟是个妹妹控说他是好皇帝,体现于在位期间,五征蒙古,六
>永乐大帝朱棣 帝王也有家,但他们的家庭极为特殊。他们没有庶人柴米油盐的烦恼,却也少了人间的那几分温情。权力争斗伴随着血腥屠杀,可以说帝王很少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朱棣在做藩王时,朱元璋便为他册封了
上一篇谈到,朱棣靖难成功,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明朝进入了永乐时代。朱棣登基初期,就改变了朱元璋时代对北元军事歼灭的政策,开始尝试同蒙古恢复外交和经济上的各种往来。靖难之役,朱棣起兵时曾大量启用过来自大
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数一数二的暴君,比起老爹朱元璋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夷十族,送教坊,手段卑鄙1402年,他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了几十万人的战死沙场;建文帝宫中的宫
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数一数二的暴君,比起老爹朱元璋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夷十族,送教坊,手段卑鄙1402年,他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了几十万人的战死沙场;建文帝宫中的宫
明成祖(1360-1424)是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
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数一数二的暴君,比起老爹朱元璋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无不及。1402年,他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了几十万人的战死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