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朱棣不幸的后宫生活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知识是心灵的活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朱棣不幸的后宫生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朱棣不幸的后宫生活

> 永乐大帝朱棣   帝王也有家,但他们的家庭极为特殊。他们没有庶人柴米油盐的烦恼,却也少了人间的那几分温情。权力争斗伴随着血腥屠杀,可以说帝王很少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朱棣在做藩王时,朱元璋便为他册封了王妃,那便是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徐氏自幼贞静,好读书,朱元璋听说她贤淑,便对徐达说:“我与你是布衣之交,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朱棣配焉。”不知徐达是感到莫大荣光,还是感到君命不可违,总之,马上顿首谢恩了。正式册封是在洪武九年(1367年),这时朱棣十七岁。   靖难之役中,朱棣颇得力于这位王妃。朱棣带兵去攻打大宁,李景隆乘机围攻北平。当时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形势很危急,多亏了王妃徐氏的谋划。城中兵少,徐妃便激劝将校士民的妻子参战,组成一批女兵,披上铠甲,登城拒守,终于坚持到朱棣回师。   朱棣做了皇帝后,王妃册为皇后。她常规劝朱棣与民休息,又劝朱棣对新旧官员不要有不同对待。在靖难之役中,徐氏的弟弟徐增寿常把建文帝朝中的情报送给燕王,因而被建文帝所杀。朱棣要为他追赠官爵,徐氏反对。后来朱棣还是将徐增寿封为定国公,并让其子袭封,徐氏说这不是我的意愿,而不向朱棣道谢。徐氏还曾将那些朱棣所倚重的大臣的夫人们召进宫来,让她们以民生为念,做好内助。徐氏还采辑《女宪》、《女诫》,编成了《内训》二十篇。又编了《劝善书》,颁行天下,以化育人心。   永乐五年(1407年),徐氏病逝,临终她还劝朱棣要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宠外戚。对于她的死,朱棣十分伤心,为她在灵谷寺、天禧寺举行了大斋,听群臣前来致祭。徐氏被谥为仁孝文皇后。后来朱棣在北京天寿山为自己营建了陵墓长陵,首先将徐氏安葬其中。从此,朱棣不再册立皇后。   朱棣还有两个心爱的妃子,一个是昭献贵妃王氏,一个是恭献贤妃权氏。王氏有贤德,侍奉徐皇后很恭谨,为朱棣所倚重。朱棣晚年性情暴躁,臣属动辄得罪,不论太子诸王公主还是大臣,都得到过王氏的调护。徐氏死后,宫中一切大事实际都由王氏掌管。   权氏是朝鲜人,姿质浓粹,善吹玉箫,甚受朱棣宠爱。永乐八年(1410年),权氏随朱棣北征,在还师时死于山东临城。   说到权妃,这中间还有一段长长的故事。   从元朝起,朝廷每年要让高丽进献美女。明朝相沿不改。洪武时,后宫中就有不少高丽嫔妃。朱棣本人就是高丽人■妃所生。到了永乐时期,仍然不断下诏派人到朝鲜(明洪武末年,高丽改称朝鲜)选秀女入宫。   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派内使黄俨等人到朝鲜去,赏给朝鲜王廷花银一千两、丝五十匹、素线罗五十匹、熟绢一百匹,因为朝鲜曾向明廷献马三千匹。临行时,朱棣对黄俨说:“你去朝鲜和国王说,有生得好的女子,选拣几名将来。”于是朝鲜王廷下令禁止婚姻嫁娶,广采童女,以备进献。但最初所选,黄俨以为无美色,甚为不满,并对当事者加以挫辱。朝鲜王廷只得分遣各道巡察司再选,同时通告各地:“前者,不用心推刷,多有漏报者。更于大小守令、品官、乡吏、日守两班、乡校、生徒、百姓各户,如有姿色,一皆采择。如有隐匿或有针灸、断发、帖药多方规避者,论如律。”对于各地所选的女子,黄俨等都要亲自过目。这一年被选中者共五名;工曹典书权执中之女,十八岁;仁宁府左司尹任添年之女,十七岁;恭安府判官李文命之女,十七岁;护军吕贵真之女,十六岁;中军副司正崔得霏之女,十四岁。她们连同从者使女十二名、火者十二名,一同被送往北京。上路之日,被选淑女的父母亲戚哭声载道 。朝鲜人在描写这些女子被选入京时写道:九重思窈窕,万里选娉婷。……辞亲语难决,忍泪拭还零。惆怅相离处,群山入梦青。   这五位淑女入宫后,权氏被册立为贤妃,任氏为顺妃,李氏为昭仪,吕氏为婕妤,崔氏为美人。她们的父兄也都授予了官职,如权妃的哥哥被授予光禄卿之职。但这些官是食禄不任事的。不过,他们的俸禄要由朝鲜王廷代发,因为他们离北京实在太远了。同时被册立的还有贵妃张氏,是追封何间忠武王之女,昭容王氏,是苏州人。   五女之中,永乐皇帝最宠爱权妃。权氏姿质浓粹,又善于吹箫。朱棣见到她,问她有何所长。她拿出随身携带的玉箫吹奏,窈渺多远音,朱棣大为高兴,立刻把她选拔在众妃之上。宁王朱权曾写宫词描绘道:   忽闻天外玉箫声,花下听来独自行。   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   鱿鱼窗冷夜迢迢,海峤云飞月色遥。   宫漏已沉参倒影,美人犹自学吹箫。   宫中的女官王司彩(司彩是掌管储藏缎匹的官),朱棣曾命她与权妃同辇而行,她很熟悉权妃。她也写宫词歌咏道:   琼花移入大明宫,旖旎浓香韵晚风。   赢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嘹亮月明中。   但是,这位权妃享年不永。永乐十年,朱棣率师出塞北征蒙古回还,权妃死在山东临城的回途中。朱棣极为伤心,将她葬在峄县 ,命令当地百姓出役看守坟茔,他打算将来把她迁葬在徐皇后陵中。因为思念权妃,朱棣对她的哥哥更加厚待。在给他授予诰命时,朱棣不禁含泪伤叹,悲痛得说不出话来。  七月十七日庚寅,大军行至榆木川,朱棣竟然积劳病倒,骤然去世,时年六十五岁。一代雄主就这样退出了本站网舞台。   这时六师在外,京师无主,朱棣左右商定绝对不泄露朱棣逝世的消息。内臣马云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商议,将军中的锡器收集起来熔成一榇(棺),将朱棣收殓了,然后将锡匠杀死。这样人不知鬼不觉,将榇放在龙■上,每天早晚照常上膳。大军继续朝京师进发,同时派人密报太子。   太子朱高炽不久即位,这便是仁宗。朱棣被安葬在天寿山长陵,与徐氏合葬,尊谥称“启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嘉靖年间,嘉靖皇帝闹大礼,要尊本生父母,于是修改朱棣谥号为“启天宏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则称成祖了。   明成祖朱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皇帝,不用说在明史上,就是在整个中国本站网上,也应该占有重要的一席。然而朱棣果真是个圣主贤君吗?这是个颇费思索的问题。如果要从官书的记载中找一些材料证明他的贤明,那是很容易的,比如他关心民生,勤于政事,永乐元年他曾说:   朕即位未久,曾恐民有失所,每宫中秉烛夜坐,披阅州郡民籍,静思熟记,何郡近罹饥荒,当加优恤,www.cha138.com何处地迫边鄙,当置守备,旦则出与群臣计议行之。近河南数处蝗旱,朕用不宁,故遣使省视,不绝于道。如得斯民小康,朕之愿也。   比如他安不志危,勤读不怠。永乐九年二月癸卯,朱棣在右顺门披览奏章,御案上镇纸金狮欹侧将坠,给事中耿通赶紧移置案中。朱棣就此做了一番说教:   一器之微,置于危处则危,置于安处则安。天下,大器也,独可置于危乎?尤须安之。天下虽安,不可忘危,故小事必谨。小不谨而积之,将至大患,小过必改,小不改而积之。将至大坏。皆致危之道也。   他还曾说过:   朕德谅薄,托於万姓之上,惧弗克负荷,夙夜祗事,不敢暇豫……夫戒谨者,治之所兴,宴安者,乱之所自。   不论出于什么目的,朱棣确实是个勤奋的皇帝。永乐初,他每天“四鼓以兴,衣冠静坐”,“思四方之事,缓急之宜”。上午有早朝,下午有晚朝。外朝处事完毕,还要处理宫中之事。“闲暇则取经史览阅,未曾敢自暇逸”,“诚虑天下之大,庶务之殷,岂可须臾怠惰!一怠情即百废弛矣。 ”有人建议他务简默,他回答说:“人君固贵简默,然天下之大,民之休戚,事之利害,必广询博闻然后得之。”“不如是不足以尽群情。 ”因此他事必亲闻。他曾指责通政司“四方奏疏非重务者,悉不以闻”。他说:“朕主天下,欲周知民情,虽细微事不敢忽。盖上下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昏君其不知民事者多至亡国……凡书奏关民休戚者,虽小事必闻,朕于听受不厌倦也。” 他曾令人将中外官员的姓名书写在武英殿南廊,间暇观之,以熟悉政情。   又比如,比起后世皇帝,朱棣还算节俭。他曾说:“内府所贮,皆天财,待赏有功,虽朕不敢妄费。” 永乐十二年,一次百官奏事毕,朱棣退朝坐在右顺门,所服里衣袖敞垢,纳而复出。侍臣有人称赞他的贤德。他说:“朕虽日十易新衣未尝无,但自念当惜福。故每濯更进。”这一点颇受朱元璋的影响。他说:“昔皇妣躬补缉故衣,皇考见而喜曰,皇后富贵勤俭如此,正可为子孙法。故朕常守先训不忘”。   其他,如朱棣说“治贵得大体” ,不必拘泥细故小事,“君臣贵相与以诚,谀佞非治世之风” ,“国之兴废,在德,不专在数” ,“一人苟有德可传,何必百岁之寿” ,“一物之异常有之”,算不得祥瑞,“海宇清明,生民乐业此国家之瑞” ,以及认为“虽生知之圣,亦资学问” 等等。   以上所举,虽不为无据,但若仅以此称朱棣为圣明,尚不能令人心服。众所周知,官书之溢美,史臣之阿谀,是不遗余力的。   另一方面,明成祖朱棣急于建立功业,虽欲留圣主贤君之令名,实欲洗以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之耻。看他五出漠北,迁都北京、开设贵州、修《永乐大典》、郡县交、派郑和下西洋、派陈诚出使西域,无不赫赫煌煌,超迈前古。这些业绩是功是过,何成何败,自应给予应有之评价。而其摊子太大,步伐太急,二十余年间,驱天下百姓于无休止的征战徭役之中,虽号称功加汉唐,而当时百姓实未得其惠。欲“斯民小康”,其可得乎!又,其自许神圣,必难入人言,狠厉好杀,定广招民怨,至于其为钳制人口严施控制,恢复锦衣卫刑具,重用宦官,设立东厂,更是历来受人抨击。   然而,以史家之眼光看之,明成祖朱棣自有其本站网地位。明人焦(1392~1449)说:“高皇帝剪除凶残,鸿业未固,必须大圣人继起,乃能定之。汉唐宋统一天下,皆有太宗,乃克永世。” 王世贞(1526~1590)说:“太祖之后而功者,孰不知成祖乎?” 明人自有明人的立场。他们更看重朱姓皇朝的长治久安。对我们说来,即便是由于明成祖的功业而延长了明朝的国祚,也不是我们一定就要给他肯定评价的理由。皇帝姓朱还是姓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给人民带来什么,给本站网留下什么。   放眼看去,中国本站网上似有一个规律性的现象。每当一个新兴皇朝建立,完成了统一事业,它同时带有的缺陷又注定了它迅速垮台。继之而起者,必须把前代皇朝所开创的制度完善起来,把它的缺陷克服掉。这时,便出现了一兴盛的较为持久的新皇朝。你看,秦经百战统一天下,而失于役繁政苛。汉起而代之,承秦制,以黄老无为之治得以安天下。隋继战乱而兴,而失于荒淫奢侈,唐承隋制以“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出现了“贞观之治”。后周虽经改革,已具统一气象,但因未能削除武臣擅权而失败。宋继之,剪除藩镇,强干弱枝,从而完成了相对的统一,建国达三百余年之久。朱元璋建立明朝,其制度可算完备,但用刑过繁,分封过侈而又文武失衡,朱允强行推进政治转轨,却引起了内乱。朱棣以藩王夺位,削弱诸藩势力,文武兼用,强化中央集权,使明祚延至二百余年。这样纵观下来,朱棣在本站网上的地位是不是比较清楚了呢?朱棣虽非开国之主,但也并非继体守成之君。对于明朝,他承袭了朱元璋开创的制度,并把它置于更巩固的基础之上,虽无开创之功,却走了关键性的一步。当然尽管政见不同,这一步朱允或其他什么人也要走,但朱允跌倒了。而朱棣则以此成为明朝本站网上的关键人物,从而也以此,对于中国本站网,成了一个重要人物。经过朱棣,完善了中国君主宗法制度,奠定了明清两朝的政治格局。

相关参考

明朝历史 大明永乐帝朱棣惨烈不幸的后宫生活

  帝王也有家,但他们的家庭极为特殊。他们没有庶人柴米油盐的烦恼,却也少了人间的那几分温情。权力争斗伴随着血腥屠杀,可以说帝王很少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朱棣在做藩王时,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朱棣配焉

荒诞传说

  永乐皇帝朱棣的后宫,有位从朝鲜国选来的妃嫔权元妍。权元妍美艳姝丽,聪慧过人,入宫不到一年便被册封为地位仅次于皇后的贤妃。可天妒红颜,永乐八年,权贤妃随朱棣率兵北征,不幸病死归途。就在朱棣为失去宠妃

汉朝历史 不幸的妃子幸福的母亲――薄姬

  术士预言,天子之母>>  薄姬,人如其名,她在家庭生活方面的遭遇,尤其在夫妻情缘上,薄之又薄。汉宫岁月,她没有得到刘邦的宠爱,只有一个儿子相依为命,在互相倾轧的后宫苟活。当时,吕雉和戚夫人的争斗如

历史人物 昭君出塞与其身居后宫的不幸有关

  ,字嫱,西汉时期南郡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故事在《汉书》和《后汉书》中均有记载,几经民间文艺和野史小说的描写和传播,「昭君出塞」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出塞之举,已

朱元璋为什么用铁裙刑处死朱棣生母呢? 残忍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没有一个不好色的,此言有道理。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

朱棣皇后去世,为何是太子妃统领后宫而非贵妃

比来的热播古装大剧《大明风华》,真有不少的剧情设定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好比婚期失贞的胡氏,究竟是怎么躲事后宫的搜检,入选为太孙妃的呢?再好比朱棣作古,居然晒咸鱼来掩盖味道,这是卖力的吗?还有,当初朱棣的

朱棣皇后去世,为何是太子妃统领后宫而非贵妃

比来的热播古装大剧《大明风华》,真有不少的剧情设定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好比婚期失贞的胡氏,究竟是怎么躲事后宫的搜检,入选为太孙妃的呢?再好比朱棣作古,居然晒咸鱼来掩盖味道,这是卖力的吗?还有,当初朱棣的

历史秘闻 朱棣皇后去世,为何是太子妃统领后宫而非贵妃

比来的热播古装大剧《大明风华》,真有不少的剧情设定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好比婚期失贞的胡氏,究竟是怎么躲事后宫的搜检,入选为太孙妃的呢?再好比朱棣作古,居然晒咸鱼来掩盖味道,这是卖力的吗?还有,当初朱棣的

朱元璋为什么用铁裙刑处死朱棣生母呢? 残忍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没有一个不好色的,此言有道理。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

徐氏死后为何朱棣不再后宫立后

明成祖的皇后徐氏是开国大将、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明史》载,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堪称女中儒生。明太祖朱元璋听闻后,便将徐达召来说道:「”朕与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