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魏忠贤除了阉党,还有一个能给明朝续命的身份,崇祯临死才想明白
Posted 身份
篇首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魏忠贤除了阉党,还有一个能给明朝续命的身份,崇祯临死才想明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魏忠贤除了阉党,还有一个能给明朝续命的身份,崇祯临死才想明白
宦官,在历史上就不是一个好词,历史上出名的太监几乎没有一个好人。赵高、张让、李辅国、王振等等,有一个改造造纸术的蔡伦在人品上也是污点重重,更别提这位被文人喷的体无完肤的魏忠贤了。
魏忠贤出身卑微,没有喝过多少墨水,也不出什么好文章。只是凭借一个太监的身份获得了皇帝的恩宠,一度作威作福,但也给明朝做了不少实事。
魏忠贤得势的时候是天启帝,天启帝虽然年龄不大,但是通过魏忠贤掌控朝局水平却不低。压制后金,平息底层人民愤怒等都做的不错。但其还有一个身份,即是给明朝续命的身份,也是让文人大力抹黑他的身份,就是负责征收全国的税。
当时,明朝经历了一些灾难,西北的百姓几乎没有什么活路。南方受灾比较轻,而且商业、矿业等比较发达,收税比较多。魏忠贤就对这些人课以重税,然后补贴其他地方,当然自己也贪了不少。
就这样,天启帝时期,虽然偶有动摇,但明朝还不至于散架。
崇祯帝上台之后,突然之间就变天了。在东林党的捣鼓下,魏忠贤顷刻之间毁灭。商业税和矿税等收不上来了,急需用钱的崇祯帝没有办法,东林党人给他出主意让加征西北地区农民赋税,裁撤基层员工等。原本就需要救济的西北地区瞬间反叛,爆发了农民起义。其实李自成根本就没有取代明朝的打算,只是崇祯派去的大将基本上都无法有效的安抚当地百姓,以至于局面无法收拾。
崇祯临死才想明白,原来魏忠贤的存在是为了向这些东林党人的“乡党”收取税收,用以维持明朝运转。收钱的人被杀了,换上来的都是东林党的人,他们也没有那么大义凛然的为国家着想,明朝灭亡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图文来源于网络
相关参考
...中后期的阉党之祸非常严重,到了明熹宗的时候,宦官魏忠贤权势遮天,一手操纵朝廷,形成了明朝最大的阉党集团。天启七年八月,明熹宗病故,其弟弟朱由检便受命即位,次年改国号为“崇祯”,是为明思宗,也就是历史上...
他献出为大明续命的良方,却被崇祯否决,晚清却用此方续命六十年
明朝末年,一直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明王朝面对着两场不得不打的战争:外有关外虎视眈眈的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内有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两支农民起义军。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此时,有一个人
公元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其五弟信王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皇帝。崇祯皇帝继位没多久,就对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动手了,曾经显赫一时的魏忠贤极其阉党势力被赶尽杀绝。权倾天下的"九千岁",奉圣夫人客氏,
「阉党」不是一个政党,而是晚明天启年间以为首的一个擅权乱政的帮派。宦官干政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曾出现,例如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十常侍之乱」,是东汉由盛转衰直至逐渐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唐
崇祯帝铲除阉党——主动出击,逐渐削弱对手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网罗了一大批宦官阉党,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为了把持朝政,他极力排除异己。顺他者昌,逆他者亡。大肆残杀朝中贤臣。这时候,明王朝的江山已经
皇位更替阉党灭天启末,魏忠贤的权势达到炙手可热的地步,臣下奏书不能直书魏忠贤的名字,而要称他“厂臣”,内阁拟旨时,竟然写“朕与厂臣”,魏忠贤俨然与皇帝并列了。天启六年后,各地纷纷为他建生祠,每建一祠,
崇祯杀掉魏忠贤,不到一年就后悔了,他很快发现东林党是什么货色
本文节选自《大明权力场》出版机构:台海出版社崇祯即位后就将阉党内阁斥退,所以在崇祯元年(1628年)组建一套新的内阁班子已经是迫在眉睫。崇祯皇帝曾经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不受党争支配的皇帝,但在崇祯元年(
内外勾结阉党成天启初,熹宗依靠东林党人,并不是出于政治需要,而不过如儿童依靠成人一般,所以更亲近的阉党很快便占据了上风。阉党的头目叫魏忠贤。魏忠贤自幼是个浪荡子,常和市井流氓鬼混,一次赌博输了,便自行
魏忠贤临死对崇祯说一番话,本能救明朝,但崇祯只想杀他,没听懂
要说中国历史上的奸臣人物,魏忠贤应该是比较出名的一个了。对于他的印象,人们总是用上很多的负面语言叙述!当然,魏忠贤落得这么一个名声是他应得的,毕竟他一生作恶多端,引得满朝文武痛恨于此。这不,刚上任的新
天启七年(1627年)思宗朱由检登位以后,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伤民财;十通关节。思宗下令清查“阉党逆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