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范仲淹经历了几起几落

Posted 太后

篇首语: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范仲淹经历了几起几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范仲淹经历了几起几落

  通过《岳阳楼记》,我们见识了范仲淹高超的文采,而通过《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认识到了范仲淹这种先忧后乐的爱民爱国情怀。范仲淹不仅仅是说说而言,观其一生仕途,他时刻都在为自己的理想,为天下百姓,为他的国家奉献着自己。     范仲淹一生仕途起起伏伏,除去他母亲谢氏去世,自己丁忧之外,一生四起四伏。     范仲淹服完丧之后,经晏殊保荐,荣升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这个官职虽然没有过多的实权,但是却相当于是皇上的从属,可以经常的见到皇上。对于官员来说,可以说是一条腾飞的捷径。不过可惜的是范仲淹虽然当了秘阁校理,但是最后却没有因此升官,反而遭到了贬谪。     范仲淹在任职期间,发现皇上已经二十多岁了,但是国家大权却仍然掌握在刘太后的手中。并且听说今年太后过寿的时候,准备让皇帝率领百官向其叩首。范仲淹对此严厉批评,上奏疏说国礼和家礼不能混淆,损害君主尊严的事,应予制止。     这份奏疏上奏之后,就连当时保荐他的晏殊都大为惶恐,责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范仲淹却坚持己见,维护国礼。然而尽管他当时呈上奏疏,百官却无人相应,最后范仲淹得了一个调任河中府判官的结果。这是第一次起伏。     三年之后,刘太后去世,宋仁宗亲政。宋仁宗将范仲淹调回京师,升任右司谏,也就是言官。范仲淹当了言官之后,更是畅所欲言,直言不讳。     当时的宰相吕夷简是靠刘太后起势,但是刘太后去世之后,吕夷简调转矛头开始批评刘太后。当时的郭皇后几次揭穿吕夷简的谎言,吕夷简被罢黜相位。虽然相位被罢黜,但是吕夷简在宫里的势力却不小,很快就通过内侍阎文应等重登相位。这一次又将矛头对准郭皇后,他们让年轻的皇帝堕入杨美人、尚美人情网,最后还穿掇宋仁宗废后。皇帝在他们的引领下,还真起了废后的心思。     范仲淹听闻此事之后,当即进言反驳。但是这个时候的皇帝已经坠入美人关,打定了主意要废后。范仲淹的直言勇谏,不仅没有阻止此事的发生,还让自己被贬谪出京。他被外放江外,任睦州知州。这是第二次起伏。     后来范仲淹因为治水有功,再次被调回京师,获得天章阁待制的荣衔,做了开封知府。这个时候仍然是吕夷简为相,范仲淹回京不久再次与吕夷简杠上。当时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致使朝中腐败不堪。范仲淹上书直谏。甚至绘“百官图”,揭露吕夷简私心颇重的用人制度。     范仲淹此举很快遭到吕党反击,他们抓住皇帝还没有继承人的心理。上书说范仲淹曾多次谈论过立什么皇太弟侄之类的事。这事儿触及了皇帝的尊严,在吕党一干人的谗言下,范仲淹再次被贬。他被贬谪出京,任饶州知州。这是第三次起伏。     后来因为西夏的进攻,范仲淹被调往边疆。在与西夏斗争期间,范仲淹建筑了坚固的军事防御体系,保证了边疆的安宁,因此被升官。     等西夏内部矛盾爆发,无暇兼顾宋朝之时,宋仁宗面对当今的朝政,起了改革的心思,并勒令范仲淹等人尽快拿出方案。范仲淹拿出自己为官二十八年的经验,最终呈上《答手诏条陈十事》,轰轰烈烈的改革开始。此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庆历新政。     然而此次改革虽然有了成效,但是却因为涉及到保守派等人的利益,最终受到保守派的坚决阻挠。宋仁宗最后抵抗不住压力,废除了当初改革实行的各项政策,而范仲淹等改革派,最后也被贬谪出京。此次之后,范仲淹再没有回到权利中心,因为他在调任途中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这个在《岳阳楼记》中第一段有交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日本策动中国“华北自治”

日本帝国主义在通过“何梅”、“秦土”两个协定而攫取了冀、察两省的大部分利权之后,即加紧了策动和实施其旨在肢解和吞并中国华北的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策动“华北自治”,经历了如下几起几落的复杂过程:早

不会玩扑克看守员热情地教他

  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他一生几起几落,两次当过皇帝,又两次被关进监狱,一生经历颇为传奇。  1950年8月1日,44岁的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263名「战犯」一起,在绥芬河由

名臣李侍尧数次犯法,乾隆为何不忍杀他

李侍尧,字钦斋,清代乾隆朝名臣。他宦海沉浮多年,几起几落,《清史稿》中说李侍尧“屡以贪黩坐法,上终怜其才,为之曲赦。”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玄机?且容我们慢慢道来。(李侍尧朝服像)李侍尧出身名门,其先祖是清

一家都是悲剧人物 李广之死与李陵之降始末

李广一家都是悲剧人物。李广被匈奴人呼为“飞将军”,是西汉王朝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他一生与匈奴作战70多次,仕途几起几落,始终未能封侯,而人品、声名、战功远在他之下的人则纷纷封了侯。最后,他因不堪忍受大将

一家都是悲剧人物 李广之死与李陵之降始末

李广一家都是悲剧人物。李广被匈奴人呼为“飞将军”,是西汉王朝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他一生与匈奴作战70多次,仕途几起几落,始终未能封侯,而人品、声名、战功远在他之下的人则纷纷封了侯。最后,他因不堪忍受大将

李自成与清朝交兵中的战略防御问题

在明末农民战争的漩涡中,李自成几起几伏,在斗争的坚定性和百折不挠方面具有可贵的品质,但在驾驭全局方面还显得视野狭窄。至于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如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等人,都被后人说成是「”井窥之智”、「

李自成与清朝交兵中的战略防御问题

在明末农民战争的漩涡中,李自成几起几伏,在斗争的坚定性和百折不挠方面具有可贵的品质,但在驾驭全局方面还显得视野狭窄。至于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如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等人,都被后人说成是「”井窥之智”、「

揭秘贤臣范仲淹家族能经历八百年而不衰的秘密

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范仲淹年轻时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把这锅粥再划成四格,

揭秘贤臣范仲淹家族能经历八百年而不衰的秘密

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轻时极穷,生活艰难,心想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给贫穷无田地者耕作。范仲淹年轻时在寺庙里念书,每一天煮一锅粥,把这锅粥再划成四格,

190 范仲淹实行新政

由于范仲淹军纪严明,还注意减轻边境上百姓的负担,北宋的防守力量加强了。西夏和北宋打了几年仗,没得到什么好处,到了公元1043年,西夏国主元昊愿意称臣求和,宋朝答应每年送给西夏一批银绢、茶叶,北宋的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