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首辅徐溥简介 徐溥的轶事典故

Posted 太后

篇首语: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明首辅徐溥简介 徐溥的轶事典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明首辅徐溥简介 徐溥的轶事典故

  徐溥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人,明朝大臣,历经四朝,为四朝大臣。徐溥生于公元一四二八年,去世于一四九九年,享年七十二岁。景泰五年,得一甲第二名进士,也就是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明宪宗初年,徐溥被选拔为左庶子,后又升太常卿兼学士。从此一路高升,历任礼部右侍郎、左侍郎(古时以左为尊,因此左比右大)、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此后升任首辅。弘治七年,加少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弘治十一年,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徐溥历经景泰,宪宗,孝宗,弘治四朝,辅佐了四外皇帝,他的官衔一路细数下来,竟如此之多。

  徐溥为官严谨,进退有度,遇事从容应对,虽屡遇大狱,但能屈能伸,几经沉浮仍能安静守成。他一生清正廉洁,深受皇帝器重。历任四朝,辅佐四外皇帝,还能安稳回乡,就可见他有多么受器重,也是多么会审时度势了。他曾经多次向皇上请求辞官,直到老的眼睛看不见,写奏疏的手都颤抖后,皇帝才极为不情愿的放他归乡。这位得四朝君主器重的;老臣,得以安静的去世,死后谥文靖,撰有《谦斋文录》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徐溥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老城安稳的性格,这个让他历经几朝仍平稳守成的品格。相传徐溥小的时候就知道将孔孟圣言,抄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以便随时阅读。他所在私塾的老师,见徐溥的口袋老是鼓鼓的,就以为是小孩子随身携带的玩具。作为一位老师,自然不能让学生把玩具带到课堂上,这不是玩物丧志吗?于是让徐溥拿出来,等拿出来一看,才知道是孔孟圣言。知道原委后,老师很是羞愧,于是找到徐溥的父亲,对他说“你儿乃是神童异才,我不能为其师。”,于是请辞离去。

  徐溥少年的时候,听得古时贤人每天都会自检其身,于是效仿古人,每天都会检讨自己的行为。他在书桌上放置了两个瓶子,若是当天他做了好事,就在瓶子里投下一个黄豆。若是他当日有过不好的想法,或者不好的言语,亦或是不好的举动就在相应的瓶子里投放黑豆。开始时,黑豆比黄豆多,看见这种结果。徐溥越发严格要求自己,自此改正了自己的许多错误,到了后来总是善行比恶性多,黄豆比黑豆少。徐溥如此的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他在后来为官途中,能够清正为官,行事总是严谨有度,利国利民不可缺少的品质。

  还有轶闻说,徐溥年老时与宫内太后关系很好。每每进宫拜见太后,太后都会给徐溥呈上一碗燕窝,以显示自己对他的体恤。后来有一次,徐溥再一次进宫拜见太后,太后照例让人呈上燕窝,不过当徐溥发现燕窝上的东西时,一下子就明白了太后想要传给他的意思。那燕窝上放了两颗枣子,一颗茴香,意思是“早早回乡”。原来有与徐溥有仇的太监和大臣,联合在一起,在皇帝面前奏了一本,太后这是给他传消息呢!徐溥读懂意思后,立马启程回乡,皇帝派出的兵马紧紧相追。幸亏徐溥早有预谋,在家藏了一块“白虎堂”(白虎堂是古代相当于现在的军备司令部,擅入者是重罪,是要杀头的)的牌匾,如此才躲过了一劫。不过这个故事,可能是后人杜撰的。毕竟,作为一个国之重臣,皇帝怎么可能随便将他问罪,他又怎么可能随时藏一块“白虎堂”的牌匾呢!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徐溥的主要事迹 徐溥的人物生平 徐溥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徐溥  别名:字时用,号谦斋  国籍:中国明朝www.cha138.com  职业:内阁首辅  代表作品:《谦斋文录》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徐溥自幼天资聪颖,读书用功。他8岁进私塾

历史人物 明朝人物徐溥简介

明朝人物中文名:徐溥别名:字时用,号谦斋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出生地:袱溪(今宜兴宜城镇溪隐村)出生日期:1428逝世日期:1499职业:内阁首辅代表作品:《谦斋文录》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谥号:

明朝 徐溥生平简介?徐溥历史评价?

徐溥徐溥,字时用,号谦斋,宜兴(今江苏宜兴)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的祖父徐鉴,曾做过琼州知府,在任时勤政爱民,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名声很好。徐溥年轻时,性情沉郁,一心求

历史人物 叶向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轶事典故>礼遇利玛窦>据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叶向高在南京任礼部右侍郎时,第一次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并与利玛窦切磋围棋技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叶向高升任内阁首辅后,又多次

历史人物 明朝大臣李春芳轶事典故,退休生活很潇洒

万历年间的首辅王锡爵写的《太师李文定公传》,记载了李春芳退休生活的几个方面:>一是奉亲养老,“公既归,则角巾私第,岁时伏腊,群诸子姓,绯衣蟒玉,奉觞尊人前寿。”归乡后,父母身体尚好,李春芳得以服侍将近

明首辅杨一清简介 杨一清与刘瑾的故事

  明朝有许多首辅重臣都姓杨,特别是还有一个著名的“三杨”。因此有很多人容易把三杨搞混,其中就有许多人认为明首辅杨一清就是“三杨”之一。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历史人物 明首辅杨一清简介 杨一清与刘瑾的故事

  明朝有许多首辅重臣都姓杨,特别是还有一个著名的“三杨”。因此有很多人容易把三杨搞混,其中就有许多人认为明首辅杨一清就是“三杨”之一。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三杨”是同处一个时期,共同辅佐幼主的杨荣、杨

朱由榔的轶事典故 朱由榔的历史评价

  永历帝朱由榔,生于公元1623年,去世于公元1662年,为南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南明最后一位即位的皇帝,总共在位十六年。明崇祯皇帝自缢之后,因为没有指定继承人,因而虽然明朝残余势力在南方扎脚,但

历史人物 朱由榔的轶事典故 朱由榔的历史评价

  永历帝朱由榔,生于公元1623年,去世于公元1662年,为南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南明最后一位即位的皇帝,总共在位十六年。明崇祯皇帝自缢之后,因为没有指定继承人,因而虽然明朝残余势力在南方扎脚,但

刘彧轶事典故有哪些 宋明帝刘彧的故事有哪些

宋太宗明皇帝刘彧(yù)(439年―472年),字休炳,小字荣期,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宋孝武帝刘骏异母弟,465年―472年在位。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前废帝时为南豫州刺史。景和元年(465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