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林语堂简介

Posted 鲁迅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林语堂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出身

  林语堂(1895——1976年),1895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

  求学经历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并在《语丝》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论士气与思想界之关系》。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出版《大荒集》。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林语堂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婚姻

  烧掉结婚证书

  林语堂出生于福建漳州城内,婚前曾有两位恋人。林语堂的妻子廖翠凤是他的第三位恋人。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而当二人拟订终身时,廖翠凤的母亲却有异议,说:“和乐(林语堂的本名)是牧师的儿子,家里很穷。”廖翠凤却坚决果断地说:“贫穷算不了什么。”就是这句话一锤定音,成就了林语堂与她的婚姻。

  1919年1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结婚后,他征得廖翠凤的同意,将结婚证书烧掉了,他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烧掉结婚证书,表示了他们永远相爱、白头偕老的决心。婚后不久,林语堂和廖翠凤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在哈佛读了一年,助学金却被停了,林语堂只好前往法国打工,后来到了德国。先在耶鲁大学攻读,获得硕士学位,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

  经济困难时,廖翠凤只得变卖首饰以维持生活。终其一生,林语堂在操守上也是绝对纯洁的。美色当前,欣赏一番,幽他一默,亦不讳其所好,惟不及乱耳。

  林语堂漳州纪念馆简介

  林语堂纪念馆成为漳州芗城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新景点。 林语堂纪念馆地处319国道北侧,坐落在其父母长眠的虎形山上香蕉林中,占地面积7亩,前眺林语堂先生的故居,背蕉林环抱,清静幽雅。主体为半圆形二层建筑,借鉴台北林语堂故居的建筑风格,体现林语堂先生中西合璧的思想。馆舍正面墙上,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林语堂纪念馆”六个大字, 馆前,安放一尊2迈克尔的林语堂先生坐式青石塑像,神态安详,栩栩如生。登上纪念馆有81级花岗岩台阶,暗喻林语堂81年光辉的生命,参观者拾级而上,油然而生崇敬心情。 纪念馆内一层为活动室,二层为展览室,布局简洁,空间感强。馆内展出林语堂先生100多幅珍贵照片和100多种书籍及一些林语堂用过的实物。 林语堂轶事

  1、1933年12月8日,林语堂在上海某大学演讲《关于读书之意见》,他说:“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认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认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2、林语堂将自己的传记取名为《狂吠的专家》,不料被上海密勒氏评论报社的英文版《中国名人录》作为林的身份编了进去。潘光旦说:“这编辑有改正的责任,否则嬉笑怒骂尽成文章,名人录变做滑稽列传了。”

  3、林语堂一生曾三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上书”。

  4、林语堂把在台北阳明山家中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他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

  5、林语堂曾为自己作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他在台湾阳明山,自己设计房子,用几根西方螺旋圆柱,顶着一弯回廊,绕着的却是一个东方式的天井。

  6、林语堂在美国从事写作,有时发生难题,常常到哥伦比亚图书馆查找,但不便用自己名字,其女儿替他取了一个“林语珠女士”。

  7、林语堂到美国后,原由他主编的《宇宙风》改由其弟林憾庐主编,不久林憾庐病死,林语堂没赶回送葬,只是寄回两篇文章,将其稿费充作葬仪。

  8、林语堂很珍视郁达夫的文才,当他以英文写出《京华烟云》后,曾认为惟有郁达夫是将这本书译为中文的“最理想的人”。但郁达夫没有翻译,后来是由黄嘉音、黄嘉德合译。

  9、林语堂在美国讲学,有两个哲学学会不谋而合,都指定他讲的题目是“孔夫子与林语堂”。

  10、《人世间》停刊,林语堂又创办杂志《西北风》。他说,用西北风并无什么深意,浅一些说,我们认为西北风的尖锐,能使人兴奋;不若东南风,使人感到软绵绵的。

  11、林语堂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读书,说学校专读教科书,而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读一部小说概论,不如读《三国》、《水浒》;读一部历史教科书,不如读《史记》。

  12、林语堂自称,成功的秘决是写的东西必须是心得之言,有见地,有力量。

  13、林语堂在寻源书院、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均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他的理由是:不论做什么事,一生都不愿居第一。

  14、林语堂应美国迈克尔梅电影公司之约,将旧小说《四杰传》中的故事“唐伯虎点秋香”作为题材,改编电影剧本。为契合西方习惯,把“唐伯虎”更名为“唐伯纳”,并把它作为剧名。

  15、林语堂将《浮生六记》译为英文,内称沈三白曾向洋人借高利贷。此“洋人”,原作中为“西人”,指山西人。

 

  16、鲁迅还在世时,常把林语堂骂的狗血淋头。可在鲁迅去世以后,林语堂这样写道:”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林语堂生平故事简介,林语堂历史评价,林语堂怎么死的?

林语堂,原名和乐,入大学时改名玉堂,又改名语堂。1895年10月10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出生于福建龙溪板仔村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家庭。六岁在本村从师启蒙,十岁入鼓浪屿一所基督教教会办的小学就读

从风流才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简介

...才子,后半生成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高僧。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也因为其剧变的人生轨迹,而被世人视作是一个传奇。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

历史人物 弘一法师李叔同简介

  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名字叫,青年时是一个进出名场、潇洒无羁的风流,后半生成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高僧。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也因为其剧变的人生轨迹,而被世人视作是一个传奇。>

历史人物 林语堂苏东坡传_林语堂散文_林语堂语录_林语堂晚节不保

中文名:林语堂外文名:LinYutang别名:和乐、玉堂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出生日期:1895年10月10日逝世日期:1976年3月26日职业: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毕业

体现林语堂幽默的故事有哪些?对林语堂的评价

林语堂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的幽默不仅仅表现在他所写的文章中还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上,有非常多林语堂的故事都表现出了林语堂的幽默。他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就算自己对某件事非常不满也不会直接说出来,因为他

林语堂与陈锦端的爱情 林语堂跨越一生的三角恋

民国大师们的婚姻多有不如意之处。最典型的就是胡适,这暂且不叙。一代文学巨匠林语堂,也逃不过这个怪圈。虽然他们深深相爱,但才子佳人的故事没有能够在林语堂身上上演。尽管如此,林语堂,与他跨越一生所爱的人,

林语堂与陈锦端的爱情 林语堂跨越一生的三角恋

民国大师们的婚姻多有不如意之处。最典型的就是胡适,这暂且不叙。一代文学巨匠林语堂,也逃不过这个怪圈。虽然他们深深相爱,但才子佳人的故事没有能够在林语堂身上上演。尽管如此,林语堂,与他跨越一生所爱的人,

体现林语堂幽默的故事有哪些?对林语堂的评价

林语堂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的幽默不仅仅表现在他所写的文章中还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上,有非常多林语堂的故事都表现出了林语堂的幽默。他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就算自己对某件事非常不满也不会直接说出来,因为他...

从风流才子到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简介

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名字叫李叔同,青年时是一个进出名场、潇洒无羁的风流才子,后半生成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门高僧。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也因为其剧变的人生轨迹,而被世人视作是一个传

民国历史 林语堂故居

林语堂故居  到台北,有一个地方是非去不可的,那就是阳明山林语堂故居。  1966年,在美国居住了30年的林语堂准备回台湾居住,蒋介石给他安排了一块地,然后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而建,这也是他第一次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