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因秦桧未得功名 唐宋八大家竟无一是状元

Posted 陆游 秦桧 状元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陆游因秦桧未得功名 唐宋八大家竟无一是状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陆游因秦桧未得功名 唐宋八大家竟无一是状元

2、陆游本是状元 秦桧让孙子当状元将其淘汰了

陆游因秦桧未得功名 唐宋八大家竟无一是状元

上千年的时间里面,并非历届状元都有清楚记载,也并非考取状元那一刻的风光就能保证此后生活中的顺风顺水。唐朝落第学子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留名千年,而那一年的状元无人记得。罗贯中、蒲松龄、李时珍、徐霞客,这些人其实都没有在科举中考取什么功名。

科举考状元更多是为入仕做官,而要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以政治家的身份留名,则需要比较特殊的时间和历史背景。中国古代那么多文人、政客,单纯以政绩闻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从数量上就不好比较。

大诗人王维

得状元也要靠公主提携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但实际上,王维也是一名状元,不过,王维的这个状元却是“活动”而来的。刘先澄介绍,唐朝的进士不好考,王维考试之前听说当朝名士张九皋也打算考试,并且拿到一封太平公主名义写的推荐信,呈给长安的主考官了。王维很担心自己在长安考试的名次,于是去找岐王想办法。

岐王让王维精心修饰一番后,带他到了九公主府,说是献酒乐。王维演奏了一曲哀切的《郁轮袍》,让本就对王维外貌心生好感的公主更加高兴。岐王趁机说,这是位书生,不仅通音律,而且诗作也无人能及。

公主更加惊异,当即要了王维的诗作品读,这一读更加吃惊,原来都是她平常爱读的诗,还以为是古人的佳作。公主马上请王维换上正装,坐到贵宾席,王维也大施个人魅力。

看时机成熟,岐王便漫不经心说明来意,公主也答应下来,愿意为王维的长安考区解头之名“尽量使劲”,回头,公主将京兆府主考官招到府中,让婢女传话,将解头换成王维。王维就这样当上解头,紧接着又在第二年春天的省试中被点成状元。

唐宋八大家

居然无一是状元

唐宋八大家可谓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群文人之一。然而,在这群人中,除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父亲苏洵没有科举功名,其余都是进士,而非状元。

苏轼、苏辙、曾巩都是嘉祐二年的进士。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才名,当时的考官之一欧阳修早有耳闻。据说,殿试时,苏轼的策论文章得到详定官梅尧臣的赞赏,并立即被呈荐给主考官。欧阳修一气读过,又惊又喜,很想评为第一,但是转念一想,觉得文章很想曾巩写的,曾巩和欧阳修有师生之谊,为避嫌,欧阳修没有把苏轼的文章定为第一,苏轼也因此与状元擦肩而过。或许有读者会问,殿试不是皇上定名次吗?实际上,考官会先对文章排一个序,呈前10本给皇上,皇上再确定是否要挪动名次。

由于唐宋两朝的科举制度略有差异,唐朝的进士需要经过吏部的考核才能做官,这考核也涵盖了公文、书法、言辞、长相等几个方面,据说韩愈考中进士后,却因为个子原因,等了十来年才开始做官。

大文人陆游

因秦桧未得功名

陆游的故事却有那么一丝唏嘘。陆游天性爱读书,自幼有“扫胡尘”、“清中原”的梦想。28岁时,陆游到临安参加考试,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这次的考试。本来秦桧想授意主考官陈之茂让自己的孙子当第一,但是由于陆游的文章太好,陈之茂没有听从秦桧的安排。秦桧一怒之下,取掉了陆游的卷子,所以陆游不要说夺魁,连进士都不是。

不过,殿试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秦埙也没有得到状元,状元被另一位才子张孝祥夺得。后来宋孝宗登基,起用主战派,陆游才进入朝政。因为没有科举功名不好做官,当权派重新给陆游补了一个进士功名。

陆游本是状元 秦桧让孙子当状元将其淘汰了

在科举史上,能金榜题名的无疑都是当时的精英,不过,金榜题名与名传后世并不是同义词,考场上的精英们往往很难成为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大名人,甚至很多时候,名落孙山者,比金榜题名者更容易让人记住。不过,在有些时候,一科金榜题名者却有不少真正的大名人,不光当时显耀,更流传千古,被称为“名榜”。下面这三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第一名榜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

关于苏轼的一个典故大家都很熟悉,说苏轼参加科举的时候,主考官欧阳修对一份卷子非常欣赏,有意把他定为第一,但又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排在了后面。后来才知道,这份卷子不是曾巩的,而是苏轼的。这个典故大家都听说过,还有不少人以为是在考状元的时候,其实是在会试。

实际上,除了苏轼和曾巩这两位大家,这科还有不少后来的文坛大腕,比如苏轼的弟弟苏辙,曾巩的弟弟曾布。要是范围再扩大点,这科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还有苏氏兄弟的老爸苏洵也跟着来了,好家伙,一次考试就汇集了唐宋八大家的五位,除了那个不合群的王安石,大宋朝最会写文章的都齐了,这不是盛事是什么?

除了这几位大文学家,这科还出了两位名气不在他们之下的大思想家,一个叫程颢,另一个叫张载。程颢就是著名的“二程”之一,师从周敦颐,开创的理学思想与朱熹的学说并称“程朱理学”,直接影响了之后近千年的中国人的思想。

而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也是理学创始人之一,其庙庭与周敦颐庙、邵雍庙、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影响极为深远。

另外,在政坛上也是人才济济,共有9人官至宰相,比如大名鼎鼎的吕惠卿、章惇、林希。尤其是吕惠卿,王安石变法的第二号人物,协助王安石推行了很多政策,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实干家,王安石盛赞他说:“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

看到了吧?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而且全都是顶尖级的,称为“史上第一名榜”一点都不为过!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传千古的大名人,在这科的名次都不是很高,比如苏轼,史书上没说第几名,只说拿了个二等,至少跟前三名没关系。那么前三名都是谁呢?听好了: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不好意思,都不认识。

第二名榜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的考生中,出现了一位大名人——陆游。陆游的才华世人皆知,应试水平也非常高,是当时公认的状元最大热门。可惜的是,他遇上了一个人——秦桧的孙子秦埙。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唐宋八大家无一是状元 陆游因秦桧未得功名

  导读:上千年的时间里面,并非历届状元都有清楚记载,也并非考取状元那一刻的风光就能保证此后生活中的顺风顺水。唐朝落第学子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留名千年,而那一年的状元无人记得。罗贯中、蒲松龄、李时珍

陆游因秦桧落榜 唐宋八大家无一是状元

上千年的时间里面,并非历届状元都有清楚记载,也并非考取状元那一刻的风光就能保证此后生活中的顺风顺水。唐朝落第学子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留名千年,而那一年的状元无人记得。罗贯中、蒲松龄、李时珍、徐霞客,...

陆游因秦桧落榜 唐宋八大家无一是状元

上千年的时间里面,并非历届状元都有清楚记载,也并非考取状元那一刻的风光就能保证此后生活中的顺风顺水。唐朝落第学子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留名千年,而那一年的状元无人记得。罗贯中、蒲松龄、李时珍、徐霞客,

陆游本是状元 秦桧让孙子当状元将其淘汰了

在科举史上,能金榜题名的无疑都是当时的精英,不过,金榜题名与名传后世并不是同义词,考场上的精英们往往很难成为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大名人,甚至很多时候,名落孙山者,比金榜题名者更容易让人记住。不过,在有些时

秦桧孙子不到一岁竟高中榜首 史上最离奇的状元

史上最荒唐离奇的三次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揽延人才、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在封建社会的几千年历史中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算比较公平,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秦桧孙子不到一岁竟高中榜首 史上最离奇的状元

史上最荒唐离奇的三次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揽延人才、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在封建社会的几千年历史中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算比较公平,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唐宋八大家无一是状元 王维科举靠公主

王维得状元靠公主提携绵延千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并非历届状元都有清楚记载,也并非考取状元那一刻的风光就能保证此后仕途生活的顺风顺水。唐朝落第学子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留名千年,而那一年的状元无人记得。罗

唐宋八大家无一是状元 王维科举靠公主

王维得状元靠公主提携绵延千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并非历届状元都有清楚记载,也并非考取状元那一刻的风光就能保证此后仕途生活的顺风顺水。唐朝落第学子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留名千年,而那一年的状元无人记得。罗

状元竟因长得丑被降为榜眼 明朝科举要看颜值

“来岁锦标先夺得,天街听喝状元声。”高高站在科举功名的金字塔尖,状元身份尊贵、备受荣宠。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考生的最高荣誉。从童试到殿试,状元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独占鳌头。

历史人物 陆游是怎么惹到秦桧的?只是因为自己成绩太好?

对于秦桧这个人,我们更多的知道的是他陷害岳飞这件事情,但是毕竟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现在害了岳飞,其他时候也还会祸害到别人。就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南宋文学家、诗人陆游,也曾经因为秦桧的干预而没有办法施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