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张格尔简介
Posted 伊斯兰教
篇首语: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张格尔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张格尔简介
清朝人物中文名:张格尔
别名:卓·亚海亚,张格尔和卓
出生地:浩罕王国
逝世日期:1828年
职业:清朝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
信仰:伊斯兰教
张格尔
张格尔,生于中亚地区的浩罕王国。本名和卓·亚海亚,尊称“张格尔和卓”,翻译过来就是“世界的和平”的意思。
(历史lishixinzhi.com)(历史lishixinzhi.com)张格尔的爷爷是大和卓布拉呢敦,其爷爷的弟弟乃小和卓霍集占。张格尔的这两个爷爷跟道光的爷爷乾隆对着干,闹叛乱,被乾隆灭了。大和卓的儿子、张格尔的父亲萨木克在大、小和卓灭亡后出逃葱岭西边的浩罕国,清政府每年拿一万两白银,让浩罕国国王代为监视萨木克。
萨木克逃至浩罕后生有三子,次子即张格尔。张格尔野心勃勃,时刻梦想在南疆恢复和卓家族的统治,为此“以诵经祈福传食部落”。张格尔继承祖业,早年曾在英国控制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留过学,接受英国人的顾问、训练和武器,并潜回新疆试图恢复其祖先和卓时代的统治。
他从嘉庆二十五年,一直捣乱到1831年(道光十一年)。在浩罕支持下,潜入南疆发动叛乱。道光六年的一次叛乱规模最大,张格尔率浩罕、布鲁特500余人,窜回喀什噶尔(今喀什)附近,以礼拜其祖先玛杂(坟墓)为名,利用南疆各族人民的反清情绪及其宗教影响,集众万余人发动叛乱。先后攻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等城,自称赛义德·张格尔苏丹,复辟和卓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命伊犁将军长龄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清军万余人,会师于阿克苏,组织全面进攻,相继收复喀什噶尔等城。道光八年初,张格尔逃至喀尔铁盖山被清军擒获,解至北京处死,叛乱平定。
张格尔叛乱经过
1817年,浩罕汗反复提出在喀什噶尔享受贸易特权的要求,并以要放出和卓们相威胁。清朝的答复是停止对他的茶、钱赏赐,并撤销他派遣使节到北京的有利可图的特权。浩罕于是派遣两名使节提出一个折衷方案:浩罕派遣两名没有司法权限的代表驻在喀什噶尔,简称为“阿克沙哈勒”(直译为“灰白胡子”,即长者)。清朝再次拒绝,打发使节们回去,并对他们的货物足额征税;因此,浩罕汗就利用在浩罕的萨木萨克之子张格尔和巴布顶,放出了宣称要发起一场圣战的张格尔。张格尔召集了一支主要由柯勒克孜人组成的数百人的军队,打回他祖先的“六城”地区。
清朝的军队很快击溃了入侵者,张格尔逃回浩罕时只剩下二、三十人,但是他的入寇表明阿法其·玛赫杜姆的残余势力仍存。当浩罕在8年再次和喀什噶尔交涉,试图再次取得1809年的免税常规时,清政府恢复了汗国的贸易和进贡权利,但不许免税,并且仍然拒绝一名浩罕使节留驻在清领土内的要求。然而,就在这一年,浩罕的统治者死了,张格尔逃进了他的柯勒克孜盟友的领土上。于是,清朝和浩罕政府便失去了达成协定的机会。1824年,和卓开始以一支有数百名柯勒克孜人的队伍骚扰清朝边境。这时否认了对张格尔的一切责任的浩罕,在1825年又一次试图为他的商人取得免交关税的特权,但没有成功。但收获是可观的,因为根据一份俄国的报道,每天有一百到三百头骆驼从中国本部驮来货物。
如果不是一个清朝官员的愚蠢,张格尔的“圣战”也许已成泡影:这官员带着二百名骑兵在1825年攻打这个和卓时,没有捉到他,反而屠杀了一处未设防营地的柯勒克孜妇孺。当这位柯勒克孜首领发现这一暴行后,他召集了两千名骑兵把清军围困在一处峪谷中,最后把他们全都杀死。张格尔的同盟者已经击溃一支清军的消息迅速传遍塔里木盆地各城镇。和卓自己“看到中国人已经多么不得人心”,就通知浩罕汗、乌腊提尤别的统治者、昆都士的首领、各支哈萨克的头人以及柯勒克孜的首领们说,这是夺取六城地区的机会。张格尔逐渐召集起一支由喀什噶尔人、浩罕人、柯勒克孜人和哈萨克人组成的超过五百人的军队;军队中还有哈尔查斯人(山区塔吉克人),他们的黑色服装在西伯利亚引起了有欧洲人在和卓军队中战斗的流言。
1826年张格尔入侵,在进攻喀什噶尔之前先去牙忽都的阿法其陵墓祭扫,并在交战中损失了四百名士兵。当退入牙忽都时,侵略者被清帝国军队所包围,但是用火绳枪武装起来的张格尔军队突破了包围,叛乱规模迅速扩大,使和卓的队伍扩大到大约一万人。参赞大臣庆祥在此期间组织了相应的抗御,但是因叛军此时士气正盛,清军不得不在喀什噶尔城堡中设置防御,在那里庆祥处死了阿奇木伯克玉努思以及许多被认为同情侵略者的城市居民。市场位于满城外边,这使张格尔能够抢劫有助于他取得成功的贵重货物,同时起事者发泄了他们对汉族商人的愤恨。
相关参考
一、新疆的历史人物1、张格尔张格尔,清朝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是逃居国外的伊斯兰教封建贵族。后回国发动叛乱,失败后被杀。张格尔从嘉庆二十五年,一直捣乱到1831年(道光十一年)。
玉麟清代有一位在乾嘉道三朝做官,曾任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道光皇帝称赞其“回疆梗概,知之颇悉”的“边疆通”式的人物,他就是玉麟。一乾隆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大和卓木波罗尼部兴兵谋叛,兵败被擒遭诛,
清朝新疆法律制度述略 清代前期,天山以北区域主要为蒙古准格尔部控制,时称“准部”;天山以南区域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且多崇奉伊斯兰教,时称“回部&rdq
巩固中华西北疆域:乾隆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乱 白山黑山两派之争 “和卓”是波斯语的译音,原意是“圣裔”,后来对伊斯兰教学者和大阿訇均尊称为
本名:小和卓别称:小和卓木所处时代:乾隆民族族群:维吾尔出生地:新疆去世时间:1759性别:男小和卓——新疆分裂势力的叛乱者 霍集占(?一1759)的俗称。新疆喀什噶尔人,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传入新疆最晚、但发展最快的宗教。伊斯兰教于10世纪初传入新疆后,在历代伊斯兰政权的大力推行下,至16世纪时已发展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由于创传时期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伊斯兰教与其
清朝新疆张格尔叛乱:西方借贵族扰乱边疆 19世纪上半叶是清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国内统治腐败,民族矛盾尖锐;外有西方列强觊觎,边患日亟。张格尔叛乱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张格尔叛乱是该时期发
20世纪以来,在外国势力的怂恿、支持下,“东突”分裂势力多次在新疆制造动乱。1933年11月,新疆人沙比提大毛拉(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等在喀什建立了所谓“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个所谓的“东突国”仅
20世纪以来,在外国势力的怂恿、支持下,“东突”分裂势力多次在新疆制造动乱。1933年11月,新疆人沙比提大毛拉(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等在喀什建立了所谓“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个所谓的“东突国”仅
新疆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现在新疆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包括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萨满教在一些民族中仍然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