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奸臣和排挤贤臣 夏桀自认为统治长久

Posted 奸臣 夏桀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重用奸臣和排挤贤臣 夏桀自认为统治长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重用奸臣和排挤贤臣 夏桀自认为统治长久

2、篡位的伊尹是奸臣还是贤臣

重用奸臣和排挤贤臣 夏桀自认为统治长久

夏桀自认为统治长久,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的夏桀十分的残暴,但是有着这样的说法,夏桀的统治时他武功高强,在当时对自己夏朝充满着信心,一直是认为自己的统治可以长久的,那么这里面是什么样的原因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夏桀的一些事件吧。

夏最后一位皇帝桀为何自认为统治长久原因。

夏桀重用奸臣,排挤贤臣。他重用一个叫赵梁的小人,此人专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杀百姓。夏桀继位后的第十七余年,有人引见伊尹给夏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

临走前,桀自豪地告诉伊尹:“人民跟我的关系,就是太阳和月亮的关系。月亮没有灭亡,太阳会灭亡吗?”伊尹离去后,将这句话告诉给了成汤,成汤也将这句话告诉给夏民,以试探夏民对桀的态度。没想到夏民竟指着太阳恶毒地咒骂桀:“若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我这个月亮愿意跟你同归于尽!(时日曷丧,予及如偕亡!)”这便是成语“时日曷丧”的由来,表达了一种愿意与憎者去死的仇恨心理。

夏朝最后以为皇帝桀的结局

桀只顾自己享乐,不顾民众疾苦,大约在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率领着方国部落讨伐桀。灭了亲夏部族韦、顾、昆、吾后在仓皇与桀开战。汤的势力大,桀抵挡不过,一边逃一边战,最终战败于有娀氏旧址。桀逃至鸣条(一说今河南中部,或今山西安邑),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汤放逐于历山(一作鬲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县)并死于此处(《淮南子·修务训》稍有不同,说汤“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总之,夏桀在政治上倒行逆施,近小人,远君子,刚愎自用,听信谗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激烈。正直清廉者或遭杀害,或离他而去。夏桀在位数十年,已众叛亲离。夏桀自认为统治长久。商纣认为没有人能够推翻他的统治。他们的“预言”符合历史事实吗?

不符合历史事实。夏桀在位52年,因荒淫无度,暴虐无道,被商汤起兵讨伐,桀被放逐而饿死,国亡。商纣在位后期,居功自傲,穷奢极欲,刚愎自用。杀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对商朝发起牧野之战,大批俘虏倒戈,商纣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亡。这是基于“君权神授”的理念。

古代帝王自称“天子”,认为自己是上天的儿子,以此达到理所当然统治人民的目的

这样的话当然是不对的。正如人的一生是从出生走向死亡,一个朝代的命运也是逐步走向衰亡的

这是被无数国家的建立和消亡所证明的事

把人民当作子民、臣民来统治的封建思想注定是要失败的,那拍经历几千年的风车流转,历史雄辩的证明了所谓的上天保佑都是扯淡,在这种封建思想下的长治久安更是妄想,只有人民当家做主,不再有针对人民的强权、掠夺、欺压、剥削甚至镇压,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能得到应有的幸福。那种狼骗羊的把戏(不听话就吃了你,而不管是什么话,哪怕是要你断子绝孙的话你也得听:因为他们是为你“服务”的!)迟早会终结的!

篡位的伊尹是奸臣还是贤臣


历史上真实的伊尹:篡位的伊尹是奸臣还是贤臣?

伊尹和商汤一起灭了夏,建立了商朝,是商汤最信任的大臣,商汤去世后,他先后扶立并尽心辅助汤的儿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他又扶立汤的孙子太甲为王,是主宰周朝的三朝元老。后来因为太甲太过于自我,任意妄为伊尹便取而代之。历史上真实的伊尹:篡位的伊尹是奸臣还是贤臣?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名伊,官名尹,一说名为挚,后官名为阿衡。据《尚书》、《墨子。尚贤下》、《楚辞。天问》、《孟子》、《吕氏春秋。本味》和《史记》等古籍记载,他是夏朝末年有莘氏(今山东省曹县)的家奴,富有谋略,作为陪嫁之臣,随同有莘氏女去到商汤处,汤先任其为司厨小臣,后其运用才智为汤所赏识重用,委以国政,替汤出谋划策,最后经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一战,攻灭夏桀,奠立了商朝的基业。

据说成汤的寿命有一百岁,古人没啥数学概念,经常把寿命越报越长,所以在记载上人瑞很多,但事实上以那个年代的寿命水平来看是不太可能的,估计也是四舍五入居多。但是无论如何,成汤在当时是算长寿的。由于成汤的命太长,结果他的长子太丁等了很多年见老爹越活越精神,跟老爹拼命长拼不过,抢先上天去了,于是王位就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

外丙那会儿年纪也不小了,接位只有三年,也跟着老爹大哥上天了。于是王位又由外丙的弟弟仲壬接任。仲壬也跟他哥哥差不多,接位只有四年,也跟着老爹和两个哥哥去了。成汤有点分量的儿子都死了,于是王位就传到了第三代,太丁的儿子太甲的手中。

伊尹跟商王朝的前三位君王都相处愉快,没曾想到了第四代君王太甲的手里头,就开始不顺了。太甲的爹死得早,他爷爷成汤又忙于国事,他的叔叔辈们估计也没时间理会他。但他的地位又是摆在那儿,他是成汤的长孙,是将来要继承王位的人。于是一边没人管,一边又被惯坏了,颇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其实也不怪他,你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小时候当惯了“小皇帝”,长大了个个超有性格,浮躁轻狂那是年轻人的普遍特征,连爹妈都未必放在眼中。更何况太甲是名正言顺的“小皇帝”,更何况伊尹又不是他爹,而且还是他名义上的“臣子”,所以更加不用客气。

年轻人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当然是好事,可是他的知识水平和行政能力跟伊尹相比,那当然是拍马也追不上。如果没有个伊尹衬着他还能够弄个一二三四出来,可是跟伊尹一比那就是小学生水平,如果他再存着个“我的青春我作主”的心思,一定要跟伊尹走反方向,那就处处显出毛病来。

伊尹是什么人哪,他可以把不待见他的千古第一王朝夏王朝给弄完蛋,那万万人之上的夏桀因为没长眼睛不懂得赏识他,落得个身死国灭。那本来安分守己的商部落会被他挑得去挑战夏王朝,那死定了的成汤能够被他从夏台捞出来按他的设计去干活。

太甲的爷爷成汤是开国之君,够威风了,可是他的人生几乎都是按照伊尹设计的路线在走,成汤活着的时候,都得对伊尹恭恭敬敬,言听计从。更别说太甲的两个叔叔,基本上就属于伊尹说了算的程度。

事实上,在成汤年老体衰的时候,王朝的事务已经基本上由伊尹说了算了,至于外丙仲壬时期,更是没君王啥事情了。

太甲年轻不懂事,伊尹可以看在他爷爷他爹他叔的分上,容忍他一次两次三次,可是总没有个永远容忍的时候。太甲不懂得看人眼色,终于越过了伊尹容忍的底线。于是伊尹干脆就宣布太甲“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把太甲抓了起来,关在城郊成汤陵墓边的桐宫。照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打入冷宫了。

对于伊尹夺权篡位,小编认为这个可以理解的,因为太甲太过自我,这样很容易走上歧路,说不定会步了夏桀的后尘,作为三朝元老的伊尹肯定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在度发生,所以伊尹虽然夺权篡位,可我认为他还是贤臣。

相关参考

17. 人心向背定成败 —— 伊尹助汤王天下(2)

汤将伊尹请来后,觉得他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自己不敢用他,就将伊尹推荐给国君夏桀。但是,夏桀荒淫无道,重用奸臣,驱逐贤臣,根本就没有把心思放在治理国家上面。伊尹见状,心里非常失望,就再次回到汤的身边。

篡位的伊尹是奸臣还是贤臣

历史上真实的伊尹:篡位的伊尹是奸臣还是贤臣?伊尹和商汤一起灭了夏,建立了商朝,是商汤最信任的大臣,商汤去世后,他先后扶立并尽心辅助汤的儿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他又扶立汤的孙子太甲为王,是主宰周朝

行废立的伊尹是贤臣还是奸臣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名伊,官名尹,一说名为挚,后官名为阿衡。据《尚书》、《墨子。尚贤下》、《楚辞。天问》、《孟子》、《吕氏春秋。本味》和《史记》等古籍记载,他是夏朝末年有莘氏(今山东省曹县

行废立的他到底是奸臣还是贤臣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名伊,官名尹,一说名为挚,后官名为阿衡。据《尚书》、《墨子。尚贤下》、《楚辞。天问》、《孟子》、《吕氏春秋。本味》和《史记》等古籍记载,他是夏朝末年有莘氏(今山东省曹县

商朝名臣伊尹到底是奸臣还是贤臣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名伊,官名尹,一说名为挚,后官名为阿衡。据《尚书》、《墨子。尚贤下》、《楚辞。天问》、《孟子》、《吕氏春秋。本味》和《史记》等古籍记载,他是夏朝末年有莘氏(今山东省曹县

商王武丁举贤任能重用了哪位“农民工”出身的贤臣

文献和甲骨刻辞告诉我们,有商一代,迁都是常态,而不迁都的时间反而较少。史书上说商族迁徙前八后五,也就是说,商王朝一共13次迁都,一直到了盘庚迁殷,才渐趋稳定下来,如《古本竹书纪年》所说盘庚迁殷,至纣之

一代贤臣曾国藩,咸丰为何不肯重用他

作者:谭伯牛在中国近代史中,曾国藩是一个非常人物。誉之者说他是理学大师、大儒、圣贤、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一代名臣;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毁之者说他是卖国贼、大刽子手、杀人魔鬼。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

为暴君夏桀喊声冤,夏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根本不是他

初中历史书上大家都学过,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任君主,以荒淫暴虐著称,老百姓们都非常恨他,甚至愿意和他同归于尽。后来汤带领大家推翻了他的统治,建立商朝,夏朝就此灭亡。夏桀也落了个千古暴君的恶名。然而,事实真

百里奚真的是秦穆公“买”回来的贤臣良相吗

...家数年间,百里奚先后辗转于宋、齐等各国间,始终不被重用,饱尝颠沛流离的战乱之苦,甚至有过亡国沦为奴隶的惨痛经历。

此人乃奸臣后代,仅说了6个字,就受到皇帝的重用,最终以身殉国

自古就有“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说法,若是先祖是被人唾弃的奸臣,那么此人也会受到世人的冷嘲热讽,朝廷一般也不会予以重用。然而,却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是大奸臣的后代,从小就立志杀敌报国,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