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西晋名将,兵器革新家马隆简介
Posted 太守
篇首语: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西晋名将,兵器革新家马隆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西晋名将,兵器革新家马隆简介
晋朝人物中文名:马隆
别名:马孝兴
国籍:晋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东平平陆
职业:将领
主要成就:平定鲜卑秃发树机能之乱安守凉州十多年,革新兵器
代表作品:《八阵总述》
官职:平虏护军、西平太守、东羌校尉
封爵:奉高县侯
马隆人物生平
早年义举马隆自幼便智勇兼备,好立名节,起初是兖州的一名武官,王凌于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发动叛乱失败后,与王凌合谋的令狐愚虽已于两年前逝世,但都要被开棺曝尸三日,事后全个兖州都没有人敢收葬他。马隆于是假称是令狐愚的门客领去令狐愚的遗骸,后用私财为他殓葬,更加在墓地侧列植松树和柏树,甚至为他服丧三年。马隆的行为在当时成为全兖州的美谈。后署任武猛从事。西晋泰始年间,朝廷打算征伐东吴,统一中国,下诏州郡举荐一些强壮勇猛、有出色才智和气力的优秀特出人士到朝廷。兖州官员就举荐马隆,说他的才能可以担任杰出的将领。后来渐次迁任为司马督。
自荐西征咸宁四年(公元278年),马隆上言说凉州刺史杨欣失去了与羌人的和好状态,必定会失败。后杨欣果然被鲜卑秃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的支党若罗拔能于武威击败并杀害。因为杨欣的失败,河西地区与西晋就道路断绝,而且令西晋有西顾之忧,无法专心对付东吴。司马炎因而在朝会上感慨地说:“谁人能够为我讨平这些叛胡,开通凉州?”当时其他官员都不能应对,马隆则自荐能够讨伐,并要求招募三千勇士与他西进;司马炎于是命马隆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此时有官员反对,说司马炎应以国家既有军队讨伐,不应另行赏募,乱了常规,但司马炎不听。
马隆后就选拔勇士,合格的人要能拉起三十六钧(约238公斤)的弩和四钧(约26公斤)的弓。到中午时选得三千五百人,马隆即要到武具库选杖,但武库令与马隆有积怨,只以一些已腐朽的杖给马隆,马隆不满而遭御史中丞弹劾,马隆力争后,司马炎下令依从马隆的意思,又给马隆三年的军需品。
讨平叛胡马隆于次年正月出发西行,渡过武威以东的温水。秃发树机能率骑兵万人或者据险抵御,或者设伏截断晋军后路。马隆见山路狭窄,于是依八阵图制作了偏箱车,到广阔地方就列成鹿角车营,到狭窄地方就设木屋放在车上,一边战斗一边前进,沿途箭无虚发,敌人纷纷应弦而倒;另又在道路两边放置大量磁石,因为对方穿着铁制铠甲,会被磁石吸引,故此受制于磁石阵;但马隆部众却穿犀甲,经过磁石时无任何影响,于是能够有效打击对手。行军千余里后,秃发树机能部队伤亡惨重。
自马隆西行凉州以后,朝廷都没有他的音讯,有人以为他已经战死,而马隆在大败秃发树机能后派使者报告,司马炎极为高兴,加命马隆为假节、宣武将军。马隆到武威后,鲜卑大人猝跋韩、且万能等万余落归降西晋。不久更率领友方的没骨能等与秃发树机能决战,最终斩杀秃发树机能,平定凉州。
安守凉州太康初年,朝廷又命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率领手下精兵,又给予一支牙门军,到因战乱而荒废的西平郡驻屯,以大军稳定并重建当地。当时南虏成奚经常侵扰边境,马隆率兵讨伐,成奚于是据险而守。马隆见此,令士兵都带着农耕工具,好像要耕作田地般,成奚以为马隆没有进一步征伐的意思,于是稍为松懈,马隆则看准这个时机,攻其不备,击破成奚部众。而马隆治理当地期间,成奚都没有再侵扰当地。
太熙元年(290年),马隆因功封奉高县侯,加授东羌校尉。马隆在陇右地区驻守了十多年,已经在当地建立了一定的威信,当地大致稳定。此时略阳太守严舒恃著与外戚杨骏通婚,图谋取得马隆西平太守的职位,于是谤毁马隆年老昏惑,不再适合在当地镇守。朝廷于是征还马隆,严舒得以接任。但严舒接任后,当地氐族和羌族人又开始大举集结,当地的人民都十分畏惧,而朝廷又怕当地胡人再次叛变,于是罢免严舒,再次派马隆任原职。马隆最终亦在任内逝世。
马隆著有《风后握奇经》一卷,其述多有发明,并写有阵图于后。
(历史lishixinzhi.com)马隆个人著作
马隆著有《八阵总述》一书,讲述排阵用兵,是中国古代兵书是经典著作。
马隆历史评价
司马炎:“隆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
陈頵:“马隆、孟观虽出贫贱,勋济甚大。”
房玄龄等《晋书》:①“忠为令德,贞曰事君,徇国家而竭身,历夷险而一节。罗宪、滕修,濯缨入仕,指巴东而受脤,出岭峤而扬麾。属鼎命沦胥,本朝失守,郕巴丘而流涕,集都亭而大临。古之忠烈,罕辈子兹!孝兴之智勇,玄威之武艺,灭丑虏于河西,制凶酋于硜北,审杨欣之必败,讥杨骏之速祸。陶璜、吾彦,逸足齐驱,毛炅屈其深谋,陆抗奇其茂略。薪楢之任,清规自远;鼙鼓之臣,厥声弥劭。景武,南楚秀士;元孙,累叶将门,赴死喻于登仙。效诚陈于上策,竟而俱毙,贞则斯存。”;②“孝兴、玄威,操履无违。”
李世民:“马隆西伐,王濬南征,师不延时,獯虏削迹,兵无血刃,扬越为墟。通上代之不通,服前王之未服。”
魏元忠:“若陈汤、吕蒙、马隆、孟观,并出自贫贱,勋济甚高,未闻其家代为将帅。”
曾公亮:“马隆以步卒三千,案八阵图,转战千里,破者机能数万骑之众,以复凉州。”
李塨:“李药师破突厥,马隆讨树机能,皆以正兵,是千古最知兵者。”
黄道周:“晋地凉州,为羌所没。帝叹无人,隆请往复。募勇三千,鼓行而足。树机万人,沿途邀突。隆造偏箱,可战可宿。广列为营,挟上起屋。射人应弦,盖张弩镞。磁石在旁,羌甲被束。我兵披犀,尽惊神速。既到凉州,叛者仍服。隆西无音,尽疑诛戮。一旦捷闻,帝喜可掬。假节武威,令享荣福。想象其人,实一英物。”
马隆史籍记载
《晋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资治通鉴·卷八十》
马隆家庭成员
马隆有一子名叫马咸,为人英勇善战,效命于成都王司马颖。八王之乱时,司马颖攻打长沙王司马乂,任用马咸为鹰扬将军,率兵驻扎于河桥江中小岛上,马咸被司马义部下将领司马王瑚打败,战死阵中。
相关参考
当初,晋的幽、并2州都同鲜卑接壤,东是务桓,西是力微,于是多有边患。卫秘密使用计谋进行离间,结果务桓投降,力微忧卒。晋武帝为嘉奖卫之功,封其弟为亭候。>> 卫璀,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
周处人物生平简介 周处字子隐,是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西晋,
张方(?—306),河间王派系的,河间人。以骁勇为河间王赏识。「八王之乱」,为司马颙前锋,讨伐齐王司马冏。冏败,继受命与成都王司马颖共讨长沙王司马乂,303年,率精兵七万自函谷关入河南,在洛阳附近
BA-3重型装甲车BA-3装甲车是苏联在战间期研制的轮式装甲车,由老式的BA-I装甲车改进而来,最主要的革新是炮塔和武器装备。BA-3装甲车安装了来自T-26轻型坦克的炮塔,炮塔装甲被减至8毫米,安装
历代名将的兵器实际有多重?真实重量让人哭笑不得,关羽无辜躺枪导语:一提到名将,除了他们故事和战绩之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们手上的兵器了。传说中吕布使用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连刘关张三兄弟齐心合力都不是
1.古代名将兵器有哪些你说的可能是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民间故事里的兵器。其实,古代的兵器主要是长矛、弯刀、弓箭三大件,并没有所谓的“十八般兵器”。西周及其以前,主要兵器是“戈”,一种能刺能砍的兵器
要说起历史名将用的兵器,大家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的就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其实三国时代并无朴刀,朴刀是唐朝才发明的,《三国志》上说:「”曹公使张辽及关羽为先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陈子昂简介】唐代文学家诗文革新人物陈子昂故事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
西晋的两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灭吴。而孙皓又中了晋军的反间计,调走了西陵的最后一个名将。至此,西晋双“车”驰骋,而东吴几乎只剩下“士”和“相”保护着可怜的老“帅”。杜预是个文理工通才杜预属于“
西晋的两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灭吴。而孙皓又中了晋军的反间计,调走了西陵的最后一个名将。至此,西晋双“车”驰骋,而东吴几乎只剩下“士”和“相”保护着可怜的老“帅”。杜预是个文理工通才杜预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