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老子生平简介
Posted 老子
篇首语: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老子生平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老子生平简介
老子生平
「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耽,周守职室之史也。」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自孔子死之后有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而儋或即老子。
以上三个老子是否同一人,实不得而知。
一般记载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公元前六零四年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楚苦县历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 人,谥(人死后所封的名号)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所以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后世视其为道家始祖。近代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也举了很多证据。因此两派人马都说自己对。但是比较多人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
老子思想系统
「道」就是宇宙的本源,是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道」既超越了时间,也超越空间而存在。是一种超乎时空的形上存在,当然不能依据知觉去验证,也无法用言语去称说,所以老子开宗明义便说:「道可道,非常道。」这正与佛家所说得「说是一物即不中」的道理相同。
「反者道之动。」(老子四十章)
「反」是大道运行的规律,当然也是宇宙万物变化的原则。「反」字的意义有三:相反相成-老子以为道体自身独立超然,宇宙一切现象,都是由相反对立的形态所构成。
反向运动-宇宙万物事物既然无不相反对立,而老子特别重视的负面的、反面的价值。
循环反覆-宇宙变化的法则的极致,还在于「循环反覆」。因为道体的运动,就是反覆不已的。
人生哲学。
抱朴守真-保守天真的本性?,以免为外在的事物所蒙蔽,为自己的嗜欲所陷溺,而离道去德,进而混乱社会,扰动世俗。
轻利寡欲-不贪欲,并非一概抹煞其存在意义,只是叫人有所节制,不过份贪求而已。
无私不争-在待人方面,要无私无我,卑弱不争;在接物方面,要无为自然,不骄不矜。
至于道德经你可参考此网站因为太多了
哲学方面的思想
任何哲学思考,大约都能归类成『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我们先由归纳逻辑产生一个可信的『前提』,然后再根据演绎逻辑产生各种推论、预测,然后观察事实证据给予证实,并且产生各种学说与理论。
这样的一个现象,由于科学带来的科技成就,使西方产生『逻辑实证论』的思潮,并且强烈影响了中国文化与台湾文化。这种『逻辑实证论』意谓着:任何思想,若不能得到型式化的逻辑证实,就不是真理。也就是说,今天不能『证明』圣经是上帝默示的,所以『圣经是上帝的启示』这句话为『不可信』。于是这种逻辑实证论寄望能把人类的思考方法完全型式化成逻辑规律,他们也的确发展了许多完整的『演绎逻辑』方法,促使他们有乐观的预期,认为迟早连归纳逻辑都可以完全的型式化。
这种『要求思想必需型式化成逻辑规律才算是真理』的态度,随着科学的发展一直蔓延到世界各处。东方文化,以台湾来说,多是理工背景缺乏人文训练的学术网路bbs 更是这种思潮的全盘接受者。在哲学板上有多少讨论属于这一种逻辑实证论式的思想,我就不一一指出了。
欧陆思想家早就发现逻辑实证论非常不可靠,所以早一步发展了『现象学』的思潮,让哲学界免于逻辑实证论的威胁,这个故事不是我这篇文章的重点,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查查我写过的一篇『做为文化比较的价值现象学』。
老子故事史记上记载,孔子到周,问礼于老子。礼不过是人的道理而已,怎么和天上的道理比呢?老子是传道的,而道是不能轻传的。孔子见老子,问礼不问道,真是可惜哪。所以,老子告诉孔子:孔子在乎的那些人,都已经朽坏了,而礼安在?真正的道,是永恒光耀的。可惜,孔子还是不懂。于是,老子要孔子多去执着:「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所以,老子还是没有把道传给孔子。孔子虽然与道无缘,毕竟还是能够体会道之玄奥。他离开之后,告诉弟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相关参考
老子究竟是谁?我们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找不到答案,在浩如烟海的史书里也找不到答案。而老子的著作《老子》,究竟是一个人写的,还是一个团队写的,历史也没有给出答案,于是老子跟庄子一样,永远被尘封在历史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1]。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
老子究竟是谁?我们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找不到答案,在浩如烟海的史书里也找不到答案。而老子的著作《老子》,究竟是一个人写的,还是一个团队写的,历史也没有给出答案,于是老子跟庄子一样,永远被尘封在历史
1.老子的生平,思想理念??老子(约前604-约前531)大体生活在与孔子(前551-前479)相同的时期,是道家思想的奠基者。根据《史记》的记载,他真正的姓名是李耳。他的家本在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
1.老子的生平,思想理念??老子(约前604-约前531)大体生活在与孔子(前551-前479)相同的时期,是道家思想的奠基者。根据《史记》的记载,他真正的姓名是李耳。他的家本在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
老子简介 老子,一般認為姓李名耳,字伯陽,著有《道德經》,被奉為道教始祖及道家思想的創始人。歷史對於老子的生平,在漢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卷63,已經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說他是周朝守藏室之史李
【生卒】:226~249【介绍】:魏晋玄学创立者之一。字辅嗣,山东高平(今山东邹县境内)人,曾任三国魏尚书郎。当时的儒者研究《老子》成为一种风气,任国家要职的何晏正在注释《老子》,但得知王弼的注释之后
(1)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着有《道德经》,是
(1)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着有《道德经》,是
老子思想的精神有人说老子思想所以能够流行,是因为学术、政治、文学、宗教等取用的关系。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学术、政治、文学、宗教的取用,只是流行的结果,并不是流行的原因,虽然这也能产生推波助澜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