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鳌拜从大清辅政权臣到阶下囚
Posted 皇上
篇首语: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换来同情,后者却可以为你赢得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鳌拜从大清辅政权臣到阶下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鳌拜从大清辅政权臣到阶下囚
> 鳌拜 在四位辅臣里,索尼资格最老,此时已经年逾六旬。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顺治皇帝的庙号)三朝,是大清王朝的开国勋臣。康熙即位后,他就成了四朝元老,我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在我们四个人里居于领袖地位。但是他年纪太大,体弱多病,为人比较圆滑,与辅臣里排名第二的苏克萨哈有积怨。这些都给我的崛起留下了充足的余地。 苏克萨哈,满洲正白旗人。其父苏纳是天命汗的女婿。原是多尔衮的亲信,多尔衮死后,他见风使舵,立即揭发检举多尔衮,从而逐渐得到顺治皇帝的信任,成为议政大臣。由于他曾经有过这样落井下石的经历,让朝臣们常常对他不屑一顾。他在朝臣心目中的地位太低,太受鄙视,也让我尽管跟他家有姻亲关系,也不得不与他划清界线。 遏必隆出身钮祜禄氏,家族显赫;来自满洲镶黄旗,根正苗红。他的父亲是我朝五大开国元勋之一额亦都,他的母亲是和硕公主,家庭地位没的说。由于都是名门之后,所以我与遏必隆关系很好,在事业上他经常帮助我。然而,他缺乏乃父的为政之风,个人才干有限,难以独当一面,逐渐成为我的追随者。 由于他们各有缺陷,所以我在辅臣中的作用就日益凸现。我决心抓住这样的机会,让自己成为四辅臣中的真正核心。而顺治皇帝留给我们和康熙小皇帝的烂摊子,就是我大展身手的好舞台。 这时,远在云贵厦门,抗清势力一直是大清的心腹之患;近在江南水乡,明朝遗民继续对我朝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大到官场的腐败,府库的匮乏,小到制度的漏洞,不满的滋生,这一切,都是顺治朝留给现今的烂摊子。 在我的直接策划下,一系列改革开始大刀阔斧地展开。 首先,结束顺治的汉化改革,整肃吏治。 先帝执行了仿照明制的汉化改革,其用意就是用汉族制度来巩固我朝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的直接统治。然而,我认为先帝的汉化改革却过于彻底,忽视了满族自身的民族精神,所以现在有必要加以纠正,以避免几百年前入主中原的女真、蒙古被完全汉化的一幕在这里重演。为了顾全先帝的面子,也为了保证我的执政思路能够得到令人信服的有效贯彻,我和其他三位辅臣以先帝遗诏的方式,对顺治年间的汉化改革做了检讨,用先帝的口吻否定了此前十几年汉化改革的成果。明亡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我不希望我朝因为学习了明朝的旧制,而重蹈明朝亡国的覆辙。所以,我必须改弦更张,恢复旧制。 明末朝政废弛的突出体现在于吏治腐败,于是,我首先从吏治入手。康熙即位之初,我就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要求严惩“徇情贪贿”者。从康熙四年(1665年)开始,我主持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严查地方劣政的专项整治活动,康熙六年(1667年)全年,我就先后下令将贪酷、不谨、罢软、年老、有疾、才力不及、浮躁等官共五百多人革职,还裁撤了各省大小衙门官吏近四千名。 在用重典震慑了那些贪官和昏官之后,我又搬出多尔衮曾经制订的“四格六法”(四格是从操守、政绩、才能、年龄四个方面对官员作出评价,六法是从“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足、年老、有疾”六个方面处理不称职的官员),作为考核官员的基本准则。 康熙上台伊始,我就下令废除先帝恢复的一项重要的明朝制度――内官十三衙门体制。此举让我心情平静了许多,因为我相信,这一举动,可以从根本上断绝宦官干政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我朝不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魏忠贤那样祸国殃民的人物。 其次,在照顾满族利益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我深知,经过多年战乱,天府之国四川人烟稀少,土地荒芜,而京畿地区由于满洲贵族的大量圈地,造成大批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资源。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是人为的,但我作为满洲贵族的利益代言人,当然不可能让贝勒爷们吐出已经到嘴的肉,剩下的选择只能是让百姓另寻出路,而四川则是最好的去处。于是,我下令“无论本省、外省文武官员,有能招民三十家入川、安插成都各州县者,量与纪录一次;有能招民六十家者,量与纪录二次;或至百家者,不论俸满,即准升转。”动员官员的积极性来招徕移民,充实四川。 康熙八年(1669年),在经过朝臣的多次争论后,我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选择――实施“更名田”政策。明末大乱,很多王公贵族死于非命,他们的土地仍然由其佃户耕种。而为了保护这些辛勤耕耘的佃户的利益,我做出了决策,“命查故明废藩田房……给与原种之人,令其耕种,照常征粮”“将无人承种余田,招民开垦”,从而承认他们对那些贵族土地的实际接管。我想,这绝对是一个既不损害满洲贵族利益,又对贫苦百姓大有裨益的好政策。然而,在我做出这项谨慎选择的两个月后,我就锒铛入狱,结束了辅政生涯。我很遗憾,没有看到百姓感恩和获利的大好局面。 与此相配合的是,随着永历政权的垮台和郑成功移居台湾,我对南明残余势力的军事打击也逐渐减少,这不啻是促进经济恢复的利好消息。 我的执政思路是“率循祖制,咸复旧章”,为了实现这样的思路,我必须坚持“首崇满洲”“重满轻汉”的政策,因为我是满洲贵族的代表。在中央部院,满族官员在数量和权力上都占据绝对优势;地方各省的督抚大员,几乎都被我们满人垄断。 然而,我要统治几千万汉人,不笼络汉人,就不足以控制全国的政局,所以,我必须对汉人给予一定的让步,给他们起码表面上的平等。比如说中央六部尚书、侍郎的设置,满汉数量均等;地方府县一级官员,几乎都清一色由汉人担任。 政权建设和经济恢复取得成就,我对眼前的功劳簿得意洋洋。然而,在我的事业中,还有两个大难题,一是如何改变四辅臣并立的局面,二是如何控制年幼的小皇帝。 四辅臣中,索尼老奸巨猾,但年事已高,事事中立,不足为虑;遏必隆事事皆听我调遣,成了我的左膀右臂,我很放心;只有苏克萨哈,仗着自己身处正白旗的尊贵地位,处处与我作对,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扫清我权力之路上的障碍,必须首先干掉苏克萨哈! 土地是满洲贵族最关心的经济资源。我朝入关以后,贵族们就开始圈地。顺治初年,多尔衮凭借摄政的便利,将冀东肥沃之地圈给了自己所在的正白旗,而于保定、河间、涿州等处别拨土地给镶黄旗。这让两黄旗的大臣十分不满。康熙五年(1666年),我提出圈地应按八旗排列顺序,冀东的土地按顺序应归黄旗所有,要求和正白旗换地。如果土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身处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坚决反对换地,而身处两黄旗的索尼和遏必隆则坚决支持我。在四个辅臣里,我用这件事孤立了苏克萨哈和他所在的正白旗。 就在这时,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突然跳出来,皆反对换地。正在冲苏克萨哈生气的我,马上以“藐视上命”、“纷更妄奏”的罪名,俱论死罪。小皇帝把四个辅政大臣召来讨论,索尼和遏必隆都附和我的意见,苏克萨哈见势不妙,转而沉默不语。皇上居然公然不允我的奏陈,只是批准刑部拟定的处罚,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了事。眼看着削弱苏克萨哈及其正白旗的计划要泡汤,愤怒的我矫旨将三人处死,然后强行换地。这件事,让我十分得计,我心中清楚,苏克萨哈已经无力反抗我了。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同属黄旗的身份,使他生前不可能与我为敌,但就在临死前,他竟上书请十四岁的小皇帝循顺治先例,宣布亲政。我无奈地认可了小皇帝亲政的现实,但仍旧担任辅政大臣,www.cha138.com把持朝纲。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苏克萨哈竟然主动提出解除辅臣之职,愿往遵化守护先帝顺治的陵寝。这个举动太突然了,让我措手不及。因为在索尼去世后,苏克萨哈成了辅政大臣之首,他如果辞职,言外之意就是带动我和遏必隆跟着辞职,而这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一幕。于是,我转守为攻,借着苏克萨哈辞职的机会,给他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二十四款罪名,议罪当诛。颇有主见的小皇帝本来不同意,气势汹汹的我干脆“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小皇帝被迫签发了死刑令,苏克萨哈被诛。 至此,索尼已死,苏克萨哈已诛,遏必隆已完全投靠于我,在朝政上,没有人再敢对我提出异议。我也培植了属于自己的亲信集团,包括弟穆里玛、侄塞本特、讷莫及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玛尔赛、泰必图、济世、吴格塞等人。四臣并行的局面终于结束,惟我独尊的局面完全形成。 我早该预料到这样的结局。 我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对付苏克萨哈上,却忽视了一个潜在的对手――爱新觉罗・玄晔。 这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不乏他父亲和祖父的智慧,而且早熟。这是一个还没有经历过多少沧桑的孩子,却逃离了天花死神的纠缠,成为紫禁城里为数不多的幸运儿。而我呢?一介赳赳武夫,三朝老臣。顺治是小皇帝,但那时太宗皇太极的余威尚在,且顺治皇帝是我亲自力争才上台的,我自然能忠心耿耿;而康熙虽说也是小皇帝,但他上台的时候,我已经是辅政大臣了,多少有点看不起他。这个小皇帝似乎不太顺从我,所以我早就想教训一下他。他身边的侍卫倭赫是内大臣费扬古的儿子,在御前对我不很恭敬。我一直想收拾他,也给小皇帝一个教训。康熙三年(1664年)四月,机会来了,这小子擅骑御马、擅拿御用弓箭射鹿,被我抓个正着,当即处死。费扬古对我自然痛恨不已,我干脆以“怨望”之罪,将其和儿子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家产籍没。这肯定给小皇帝一个极大的震动。 小皇帝个性很强,总是跟我闹别扭。在朝堂之上,我常常当面顶撞他,当着他的面呵斥大臣。我的穿着也比较张扬,经常也身着黄袍,只是帽结与皇上不同。这个不听话的小皇帝,总让我气不顺。于是,我就暗自定下了刺杀,至少是用死亡来胁迫小皇帝就范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冒险,且莫名其妙。有一次,我装病在家,皇上来探望我。我赶紧装着卧床不起。也许是装得不像,也许是神情有点紧张,被皇上的侍卫察觉了,他一下子就搜出我的枕席之下藏有尖刀。局面很尴尬,我万分紧张,豆大的汗珠子一下子就淌下来一大堆。如果小皇帝一声令下,我就完了。然而,只见他从容镇静地笑着说:“刀不离身是满洲故俗,不要大惊小怪!”一句话替我解了围。小皇帝待了一会儿,向我寒暄安慰了一番,就匆匆离去了,我偷偷观察他的表情,什么信息也没看出来。 这件事之后,小皇帝会对我怎么样呢?我心里没底。于是,我就让遏必隆收买几个宫里的太监,帮我看看皇上每天都干点什么。得到的消息是:皇上从八旗子弟里征召了一批“布库”,都是十几岁的孩子,由索尼的三子索额图带队,皇上每天在宫里和他们一起厮打,练习摔跤,没有别的异常举动。听到这个消息,我大喜过望,皇上毕竟年幼贪玩,我无忧矣!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皇上宣我到武英殿议事。考虑到自己的安全问题,本来我不太想去,在宣旨太监的一再催促下,我不得不起身前往。当然,与以前一样,我带刀入宫,没人敢拦。到了宫门口,索额图拦住了我的去路,他说,皇上大了,您是不是把刀放在宫门外,给皇上一个面子,别老吓着他。我觉得有理,也就没太在意,把刀交给了索额图。而我的随从也被拦在了武英殿门外。 皇上在大殿里接见了我,还给我赐座。坐下之后,我发现,椅子后面站着一个少年侍卫。虽然如此,我还是没有太在意。这时,一个少年太监端着茶碗来给我,当我接过来之后,突然被烫了一下,不小心把茶碗摔到地上,碎了。我赶紧弯腰捡碎片,结果,这把椅子的一条腿突然折了,啪的一声,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这时我才感觉到,我所坐的这把椅子,虽然四腿齐全,但其中一条腿是被锯断之后拼接上的,只要我一弯腰,必然会让我摔跟头。 刹那间,我感觉自己再也无法直起腰来了。原来,端茶的太监和椅子背后的侍卫已经把我按倒在地,从大殿屏风后面突然闪出十几个少年。这时,我才感觉到大难临头,这难道就是小皇帝平时的玩伴?这难道就是那些以摔跤为乐的“布库”? 顷刻间,我从趾高气昂的权臣,变成了五花大绑的阶下囚。 小皇帝似乎早已准备好了,非常得意地请出真正的太监,宣读对我的定罪: 一、徇情补用官员,通同结党,以欺朕躬; 二、于朕前办事不求当理,稍有拂意之处,即将部臣叱喝; 三、引见时在朕前施威振众,高声喝问; 四、科道官员条奏,鳌拜屡请禁止,恐身干物议,闭塞言路; 五、文武各官尽出其门下,内外用其奸党,大失天下之望; 六、凡事在家定议,然后施行,且将部院衙门各官于启奏后常带往商议; 七、倚仗凶恶,弃毁国典,与其相好者荐拔之,不相好者陷害之。 总之“其上违君父重托,下则残害生民,种种恶迹,难以枚举。” 接着,我就被作为反面典型,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讨论,罪名越来越多。五月二十八日,康亲王杰书代表议政王大臣会议提出了我的三十项罪名,几乎每项都有确凿证据。我的党羽悉数被拿下,我也被打入死牢。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将我处死,并抄家。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已经冷了。 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见皇上。小皇帝神情自若地坐在大殿上审讯我。在他的眉宇间,我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得意之态。我绝望地大吼一声,请求松绑。皇上下令给我解开了绳子。我忽然脱下了自己脏兮兮的外衣,上身赤裸,转身背对皇上。在场的所有人似乎都惊呆了,皇上也不例外。我什么也没说,身上几十处伤疤已经替我诉说了一切。 我转过身来,小皇帝已经走到我面前,他抚摸着我的后背,潸然泪下。他知道,这些伤疤,哪个不是我跟着太宗皇太极和亲王贝勒们打天下时落下的。小皇帝让我把衣服穿好,缓缓地回到宝座上。我穿好了衣服,双腿扑通就跪下了。我现在已经无地自容,也许唯有这些伤疤能挽救我的老命。 稍后,皇上颁布了口谕:鳌拜“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我终于免于一死,但从此将与牢狱相伴始终。当我被押出大殿的时候,我哭了。哭的伤心,哭的可怜。如果我为人谨慎一些,如果我不那么欺人太甚,如果我给小皇帝留足面子,如果我对小皇帝的布库提防一些,今天还会是这个样子吗?相关参考
清朝人物中文名:瓜尔佳·鳌拜国籍:清朝民族:满族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1669年职业:辅政大臣、太子太傅主要成就:斩张献忠,辅政荣誉:满洲第一勇士爵位:一等超武公鳌拜人物生平(历史lishixinz
顺治为什么指定鳌拜为四大辅政大臣?鳌拜在康熙年幼时,杀死同位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把持朝政,是个权臣,恶人的形象。那么顺治当初为什么要指定鳌拜为辅政大臣呢?顺治指定鳌拜四大辅政大臣原因鳌拜的战功鳌拜在满
导读:鳌拜在康熙年幼时,杀死同位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把持朝政,是个权臣,恶人的形象。那么顺治当初为什么要指定鳌拜为辅政大臣呢?鳌拜的战功鳌拜在满清打天下时期立下过汗马功劳,军功赫赫,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
受鳌拜牵连,被削爵论罪的遏必隆,为何死后能被康熙恩赐修建家庙
顺治皇帝驾崩以后,年仅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承大清皇位,登基为帝,是为康熙皇帝。按照大清祖制,玄烨未成年,尚不能亲政,顺治皇帝临终前委派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为「”辅政四大臣”,辅政康熙皇帝处
鳌拜简介武功高强的鳌拜怎么死的 鳌拜(满语:Oboi),中国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
康熙皇帝是一代圣主,他一生有四个皇后,其中有一个非常特别,她是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钮钴禄氏是康熙初年辅政大臣遏必隆的亲生女儿,也是著名权臣鳌拜的义女。她12岁的时候被选入宫中,康熙帝封其为妃子,当时朝
鳌拜(?—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
鳌拜(?—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
清初「”辅政四大臣”(下文简称「”四大臣”)即索尼(赫舍里氏)、苏克萨哈(叶赫纳喇氏)、遏必隆(钮祜禄氏)和鳌拜(瓜尔佳氏)。这四位是在顺治皇帝驾崩之后,受命辅政年幼的康熙皇帝。众所周知,随着时间的推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顺治帝福临病故,庙号世祖。遗诏由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次年改元康熙(和平之意),即大清圣祖仁皇帝。但因其年幼,故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康熙六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