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张居正的君主教育为什么失败
Posted 君主
篇首语:我以为我们之间的故事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后来我才发现,在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我遗忘了我们之间的故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张居正的君主教育为什么失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张居正的君主教育为什么失败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宫廷教育,明代又多有小皇帝,对少年天子的教育尤其重视。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代贤明君主,然而在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中,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又往往失效,张居正对少年天子教育的失败就是典型的一例。 张居正以神宗的老师和顾命大臣的声望,热切期待神宗成为一代圣主,对少年神宗的教育,呕心沥血。为了营造宫廷的读书氛围,鼓励小皇帝读书,让宫女、太监都接受经书教育,使后宫无人不读书。对神宗的起居日用、行事为人,更是关怀备至,循循善诱地进行教导。他为小皇帝亲自编写《帝鉴图说》。书中讲了117个帝王故事,有81件“圣哲芳规”,记载圣明君主的嘉言美行;36件“狂愚覆辙”,阐述暴君的恶行劣迹。文字浅显易懂,琅琅上口,一篇一个故事,配有插图,文后附有解读,生动有趣,堪为一部优秀的帝王启蒙读物,后来远传到日本,广为流传。 十一岁的神宗喜好书法,作为帝王这也受到限制,在张居正看来:“帝王之学,当务其大。自尧舜至唐宋的贤明君主,都重视修德养性,治世安民,不追求一技一艺。汉成帝知音律,能吹箫作曲。梁武帝、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宁宗,都能文善书,精通绘画,但都无能挽国家的乱亡。君主要以道德修养为重,岂能以一艺沾沾自喜。”神宗刚满十四岁,张居正就把他爷爷嘉靖的242件文档,交给他学习治理。不停地进呈四书直解,进呈大宝箴,进呈皇陵碑,进呈宝训,进呈御札,进呈百官图御屏等等,使一个少年背负这样的重担,连书法的爱好也不能尽兴。 此时的神宗对张居正甚为畏惧,背诵《论语》,偶有失误,张居正说一声读错,神宗也会吓得一跳。作为一个少年免不了爱好玩耍,可是神宗却没有这个幸运。有一次,夜间跟随太监孙海到别宫游乐,穿窄袖小衣,学着走马持刀嬉戏,被李太后知道,罚了长跪还不算,又写下罪己诏才作罢。还有一次偶尔在宫中唱戏,突闻有巡城御史的呵呼声,赶忙停下来说:“我畏御史!” 值得玩味的是,神宗对张居正由敬畏而生嫌隙,www.cha138.com是在“帝渐长”时发生的,这预示神宗随着年龄的长大,权力意识开始苏醒,他本是受万众山呼万岁的皇帝,权力之大所向披靡,无所不能,也无所没有。 对君主是自律还是他律,实际上是人治和法治的问题,不论儒、法、道、佛的主张有多少差别,但都崇尚道德自律,张居正努力实践帝王教育的结果得到的是失败回报。他本是裕王府的讲官,又是神宗的老师,为父子两代君王授课,对小皇帝兼有老师和顾命的情谊。作为首辅又得到皇帝和太后的充分信赖,这是他放手教育小皇帝的极好机会和条件。按理说,皇帝自小就受到他严格的教育和训练,本应成长为一名他所期望的圣主,事实上全都化为泡影,这一失败,证明依靠道德自律来约束君主根本行不通,促使人们丢掉对君主自律的幻想。只有抛弃对自律的幻想,才能从自律以外的途径,寻找限制君主的方案。黄宗羲、唐甄的抑制君权,成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飞跃,就在于突破传统的道德制约说,提出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新思路。虽然因为社会条件的不成熟,这一思想没有实践的可能,可贵的是在中国终于出现了具有近代因素的新思想。张居正君主教育的失败,是他君主观念的破灭,这种破灭必然促发人们对君主专制的反思,所以这也可说是抨击君主专制主义思潮酝酿中的阵痛。这种阵痛,是对帝王教育难以化解的艰难,不身处其境者,不足以理解这难点的发生和发展。张居正死后,神宗失去最后的顾忌,犹如脱缰的野马,贪婪地掠夺社会的一切财富,甚至踢开地方官府,派出太监特使到各地征税,把本该收归户部的税金,纳入皇帝的小金库,横征暴敛,杀人夺产,激起全国性的反对矿使税监的风潮。因此清代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说:“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云。”这祸害就起自神宗的疯狂掠夺,自己搬起石头砸向自己的统治基础。 反观张居正的道德教育,真是莫大的讽刺!君主教育的彻底失败,有力地证明,再优越的教育条件,再严格的自律要求,也无改于制度造就的帝王本性。张居正有清醒的君主观念,却醉心于君主教育,呕心沥血地想造就的圣主,竟成为一代暴君。连自身都保不了,又何从保民、保天下?超越自律,在他律中寻找制约君主的力量,才是唯一的出路,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兴起,以抨击君主专制主义为主题,就是最好的回应。刘志琴(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相关参考
昨天聊了商鞅变法,其实历史上变法图强的朝代并不少见,而能够真正功成名就者,确实又为说不多。改革家是需要必备的勇气、魄力和胆识的。今天,说一说明朝的改革家张居正。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
张居正是明朝中期著名宰相、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帝时期为内阁首辅,辅佐万历帝开创“万历新政”。补充说明,在明穆宗时期,也曾与高拱、陈以勤等人辅佐明穆宗开“隆庆新政
张居正是明朝中期著名宰相、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帝时期为内阁首辅,辅佐万历帝开创“万历新政”。补充说明,在明穆宗时期,也曾与高拱、陈以勤等人辅佐明穆宗开“隆庆新政”。 明朝中后期,国家实力明显下降
明朝张居正最后的改革家 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改革家,前有商鞅,中有王安石,后有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公认的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的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各项措
引言说到五代时期的君主,自然不能忘了石重贵,但是鉴于石重贵统治这四年内主要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与晋国的宗主国契丹的关系破裂,然后大打出手,这就是我们这次的重点晋辽之战。而晋国最后为什么会被契丹所灭呢?
姬瑕(公元前?-公元前977年),即周昭王,中国周朝第四代王。汉族,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人。姬姓,名瑕。周康王之子。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
年号是封建王朝特有的记录时间的形式,用来表示纪年。秦始皇建朝并没有年号,汉朝初期也没有,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被创造出来。汉武帝第一个使用年号的,之后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制度。隋朝第一个皇帝隋文帝也同样沿袭
年号是封建王朝特有的记录时间的形式,用来表示纪年。秦始皇建朝并没有年号,汉朝初期也没有,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被创造出来。汉武帝第一个使用年号的,之后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制度。隋朝第一个皇帝隋文帝也同样沿袭
古代中国的皇室历来都重视宗室子弟的教育,就拿明朝来说,教育当朝太子往往落在朝中重臣和才华横溢的学士身上。比如刘健教导朱佑樘(明孝宗)、李东阳、杨廷和教授(明武宗)、张居正教导朱翊钧(明神宗)……当然以
居正,原名之骏,字觉生,号梅川,1876年11月8日(清光绪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湖北广济县一个塾师家庭。七岁启蒙接受传统教育,十五岁开始习作八股文,希图通过科举谋进身,却连年屡试不中,想去当兵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