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不讳言草根出身

Posted 孔子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不讳言草根出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不讳言草根出身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由胡玫执导、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刚刚上映。电影未映,“舆论”已先声夺人,其中媒体热炒学者鲍鹏山炮轰《孔子》的话题,就是一例。 其实,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以来,就不断有人在做普及孔子的工作,包括编写《弟子规》之类。普及文本中的孔子,与真实的孔子会有些区别,但普及总比骂倒要好。 电影《孔子》是一种艺术化的普及,要想评判它普及得好不好,就应该先知道关于孔子的真实本站网。 先搞清楚孔子的名字 《论语・子路》里说“必也正名乎”,这是孔子为政之道的首要一条。我们不妨也跟从之,先搞清楚孔子的姓名再说。 我国上古时代的人既有姓,也有氏。姓是远祖的姓,氏则相当于分支一族的“小姓”,多取自地名或官职名。后来,小姓就渐渐取代了大姓。 孔子的姓,追溯到先祖是“子”。其远祖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商朝灭亡后被封为宋国的宗室。孔氏一族,是自孔子的六世祖起,才姓的孔。孔子的曾祖父因躲避内乱,举家移居到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从此孔家就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名,叫做“丘”,他法定的姓名应为“孔丘”。 丘这个名有些来历,相传是孔子之母去附近的尼丘山祈祷,然后就怀了孔子,因而得名。又一说是,因孔子出生时头顶中间凹下,酷似尼丘山,故取名为丘。 至于我们通常所称的“孔子”,是春秋时代人们对学问高深之人的尊称,比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等都是。 孔子的父亲,史籍上习惯称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的一名低级武官,武功超群且十分英勇,曾在一次战斗中,用双手托起城门的千斤闸门,掩护战友撤退。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有人根据这个“野合”,判断孔子是一个私生子。不过也有人解释说,是因为叔梁纥在64岁时,娶了20岁的年轻女子颜氏,两人年龄过于悬殊,与礼不合,所以被称作“野”。 孔子在家里男孩中排行第二,因此他的字,叫“仲尼”。仲,就是“第二”的意思。 1974年“批林批孔”时,批判者们根据这个“仲尼”,送给了孔子一个蔑称,叫做“孔老二”。现今45岁以上者,对此当有印象。 他并不讳言草根出身 孔子的生年,按《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是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今年是他诞生2561周年。孔子生在东周的春秋末期,那时文化多姿多彩,他的家乡鲁国又是出了名的礼仪之邦,这对于他后来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年轻时的孔子仪表堂堂,膂力过人,据说身高1.96米,乡邻都亲切地呼其为“长人”。他通晓“六艺”(诗书礼乐骑射),而绝无文弱书生的迂腐气。 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了,家境随之堕入贫困。到17岁时,母亲颜氏又去世了。从此,他就只能靠自己的本事去打拼。 孔子并不讳言自己的苦出身,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据说还做过乡间乐队的吹鼓手,别人家有丧事,他就要去帮忙。后来他投到大夫季孙氏门下,做了一名“委吏”(管理仓库),稍后又任“乘田”(管理牛羊),都是不起眼的小官。 生活虽苦,但他志向远大,15岁时即“志于学”,到20岁时就以“博学好礼”而闻名鲁国。他的儿子出生时,连国君鲁昭公都派人前来道贺,送了他两条大鲤鱼。孔子就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孔鲤”,以资纪念。 学者鲍鹏山炮轰《孔子》有“六宗罪”,其中一条就是说,电影里孔鲤第一次出场时,字幕错打成了“孔锂”。这个小错误,是错得很不应该。 孔子发愤苦读,果然“三十而立”,开始自己授徒讲学了。凡有送上一点“束修”(作为见面礼的腊肉)的,他就收为学生,连一些鲁国大夫也前来向他学习礼仪。孔子办学,打破了以往“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开了私学的先河。 机智果敢地处理外交事务 自鲁宣公之后,鲁国的国政,就操控在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的手中。因为三人都是鲁桓公的孙子,故称为“三桓”。孔子对三家的这种僭越行为,表示很愤慨。后来鲁国发生内乱,www.cha138.com孔子就去了齐国。齐景公很欣赏孔子,曾向孔子问政。孔子说了他对于理想秩序的理解,即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然后又说“政在节财”,表达了他关于廉洁施政的理念。 可惜齐国的国政也操于权臣之手,孔子没有找到仕进之途,便又返回鲁国,“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各国都有前来求学的学生。 一直到鲁定公九年(前501年),51岁的孔子才被任用,当上了“中都宰”。中都,在今山东省的汶上县;“宰”就相当于县长。因为政绩突出,第二年就跃升为司空(建设部长),随后改任大司寇(司法部长)。 不久,齐鲁两国的国君举行“夹谷之会”,孔子担任鲁定公的助手。在外交活动中,孔子机智果敢,粉碎了齐国想用武力劫持鲁定公的阴谋,还迫使齐国归还了侵占的汶阳之地。 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准备抑制“三桓”势力,提出了“隳三都”的计划,要拆掉“三桓”在各自私邑逾制修建的大城,但最终只拆了两座城墙,余下一家因进行了激烈反抗,故而没拆成。 周游列国“若丧家之狗” 在鲁国,孔子感到终究难以施展政治抱负,于是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10多名弟子,开始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是年,孔子已经55岁了。 孔子先到了卫国。刚开始受到卫灵公的礼遇,但后来卫灵公听信谗言,对孔子起了疑心,孔子为避祸而前往晋国,结果在路上两次被困,又逢晋国发生内乱,只得再返回卫国。在此期间,他出于礼节上的考虑,去见过卫灵公的夫人、美貌而多情的南子。此事的内幕扑朔迷离,至今还引得众说纷纭。 孔子终究还是离开了卫国,经曹、宋、郑至宋。宋国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又微服跑到了陈国,这一年孔子已60岁了。在陈国住了三年后,遇到吴国来攻,孔子只好又带着弟子离开。 据《史记》记载:最后是楚昭王慕名来聘孔子,陈、蔡两国的大夫怕楚国一旦重用孔子,将对本国不利,就指使服劳役的人围困孔子,致使孔子师徒绝粮七日。最后子贡去找到了楚国人,楚国人扬言要派兵来迎孔子,师徒们才得以脱身。楚昭王以隆重的礼节迎接了孔子,但并未给他官做。不久楚昭王死,孔子就在 64岁时又返回卫国,受到“养贤”的礼遇,但仍不见用。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弟子冉有回到鲁国任职,率军战胜齐军。在冉有的努力下,鲁国君臣将孔子迎回,尊以“国老”,但终未重用。 自强不息的理想主义者 孔子晚年专注于整理文献和从事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让孔子很有些伤感的是,孔鲤、颜回、子路竟先于他而离世。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病逝,享年73岁。 孔子一生安贫乐道,在周游途中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在周游列国时,几次被困,险些丧命,但他并不灰心,仍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有郑国人说他“累累(颓丧、憔悴)若丧家之狗”,他欣然大笑,说:“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意思是说:模样是小问题。不过说我像丧家犬,确是这样的,是这样的!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其时奴隶制的政治经济秩序已不能维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纷纷登上舞台,诸侯互相征伐,宫廷篡弑迭起。在一片混乱之下,孔子渴慕西周之礼,希望建立以“仁”为中心的社会秩序。 他的政治理想就是“为政以德”。他主张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将德与礼施之于民,打破“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消除贵族和庶民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 孔子整理了大量典籍,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此外,孔门弟子还根据孔子的言论编撰了《论语》一书,囊括了孔子思想的精华。孔子死后,他的弟子热心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儒家学派。 孔子的政治思想,他的关于“仁”的伦理观,以及他的“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了全民族的精神遗产。 孔子的一生,是勤于思考、自强不息的一生,后世尊他为“至圣”、“万世师表”,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贫苦出身的刘邦为何不贪图金银珠宝

是亭长,出身下层阶级,不免沾染了很多流氓习气。《史记》作者对此并不讳言,说他对轻视下人,好酒好色,没有钱,常向别人赊酒喝,酒喝多了,就高卧不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成就了一方霸业。纵观历史,凡是成

历史人物 为何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最爱杀功臣

  为什么出身的爱杀?中国自秦以来,由汉人完成统一的王朝有西汉、东汉、隋、唐、宋、明。北宋勉强算做「一统」;而南宋只是偏安一隅,无所谓统一,更无所谓。>  隋、唐、宋的建立者都是旧朝的王公贵族。隋高祖

历史人物 徐达、常遇春这些草根出身的人为什么会精通兵法?

说到精通兵法这件事情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啊其实还是有蛮多的意思的,因为会这些的人一定都是很有学问的吧,那么最近不少的网友也说了,其实不仅仅是这样的,因为话说徐达、常遇春这样的草根他们也是非常的熟悉兵法

出身草根,被夫卖身,借腹生子,都挡不住她“君临天下”

配图《开封府传奇》>​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皇帝下令册封德妃刘娥为皇后,此时距原皇后郭氏去世已5年。>因为真宗此时唯一的儿子赵祯是刘娥“所生”,所以许多大臣反对刘娥为后,也是无计可施。真宗令

刘备根本不是草根 他爷爷是县长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能人异士车载斗量,但是,这群人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出身较高的人。以曹操、孙权、司马懿、诸葛亮等著名人物为例,曹操是官二代,孙权是富二代,诸葛亮是士族代表,司马懿更是世家大族出身

历史人物 高俅是怎么从草根到太尉的?得益于大文豪苏轼的举荐

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破落户高俅能发迹,得益于苏东坡的大力举荐。>看看高俅的出身,根据《水浒传》中的描写。他最开始只是一个汴梁的破落弟子,在家中排行老二,也没不喜欢读书,整天弄枪使棒,却把气

事实证明草根真的误国

文/搜史官阶级史观习惯把王朝末年遍地而起的叛乱称为「”农民起义”。实际上,这些战争最后的获胜者,他们基本都不是农民,而是权贵出身:秦朝的开国皇帝是国王。晋朝的开国皇帝是魏国的权臣。南北朝的皇帝不是部落

汉朝历史 汉武帝初恋皇后阿娇为何败给草根小三卫子夫

汉武帝初恋皇后阿娇为何败给草根小三卫子夫?  元光五年(前130年),“金屋藏娇”中的女主人公,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被废长门宫。很快,出身草根的卫子夫母仪天下。“

汉朝历史 汉武帝初恋皇后阿娇为何败给草根小三卫子夫

汉武帝初恋皇后阿娇为何败给草根小三卫子夫?  元光五年(前130年),“金屋藏娇”中的女主人公,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被废长门宫。很快,出身草根的卫子夫母仪天下。“

历史人物 汉武帝皇后阿娇何败给草根卫子夫

  元光五年(前130),“金屋藏娇”中的女主人公,汉武帝第一任皇后陈阿娇被废长门宫。很快,出身草根的卫子夫母仪天下。“君不见咫尺长门锁阿娇,不如意兮奈若何!”名门闺秀陈皇后为什么不得善终?平民歌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