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张学良年轻时佩服汪精卫北平交恶反目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张学良年轻时佩服汪精卫北平交恶反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张学良年轻时佩服汪精卫北平交恶反目
张学良:那个汉奸人人得而诛之
张学良和汪精卫同是民国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二者都是年纪轻轻就声名鹊起,一个是统领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少帅;一个是“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的民主革命者。在其后的发展中,一个被铭刻于本站网的纪念碑上,赢得亿万民众的尊敬;一个则被钉在民族的耻辱柱,遭到世人的唾骂。两个出身、经历、追求和信仰都不相同的人物,却因时运与机缘,演绎了一段恩怨与情仇。
“年轻时我最佩服汪精卫”
汪精卫,1883年生于广东三水,本名兆铭。“精卫”是他在《民报》上发表文章时所使用的笔名,取自“精卫填海”。汪精卫少时生得眉清目秀,后来曾一度被列为民国“四大美男”之一。他于
1902年春考中秀才,1904年又考取了官费留日生,东渡日本政法大学留学。在日本,他开始投身革命,并成为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孙中山病危时,其著名的《总理遗嘱》就是由汪精卫代笔起草的。
1910年,年仅27岁的汪精卫置生死于度外,刺杀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虽然暗杀失利,身陷大狱,却因此闻名天下。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汪精卫在狱中写的这首诗,悲壮动人、脍炙人口,被传诵一时,激励了很多有为青年投身到资产阶级革命中。
汪精卫口才极佳,他的演讲极具煽动力。在南洋演讲时,有一个华侨巨富的女儿名叫陈璧君,为其所动,从此弃学离家,汪精卫去哪,她跟到哪,只为聆听汪的精彩演说。汪精卫也为美人的如此痴情所动,后与陈璧君结为连理。
对于这么一位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张学良也早就想一睹他的风采,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到了1921年,为了联合反直,奉粤之间往来频繁,汪精卫作为孙中山的使者,曾六次来奉天,张学良才与汪精卫有了初步接触。
汪精卫第一次到奉天,曾举行过一次讲演。张学良听到汪精卫那条理清楚、慷慨激昂的现场版演讲时,全身热血沸腾,完全被这位年轻的革命家折服了。此后,每次汪精卫到奉,张学良都登门拜访,促膝相谈。谈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张学良对汪精卫的钦佩之情就越深。多年后,张学良回忆说:“年轻时候我最佩服汪精卫!”此话并非虚言。客观地说,汪精卫对张学良民主爱国政治思想的形成曾起过积极的影响。
中原大战伤了汪精卫
此后,张学良一路攀升,最终荣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之职。而汪精卫却在政权的争夺中败于蒋介石之手,甚至一度出走香港。其实,在国民党内论资历与名望,以及与孙中山的个人关系,汪精卫都超过蒋介石。 1925年改组大元帅府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汪精卫还以全票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但由于军权掌握在蒋介石手中,没过多久,他就落了下风。
此外,汪精卫败于蒋介石,还有他个性的原因。汪精卫不贪钱财、不近女色,与他周围的污浊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汪精卫对自己的部下要求很严,从不搞“封官许愿”,由于跟他捞不到什么好处,愿意跟随他的人就很少。另外,汪精卫讨厌拜把子那一套,蒋介石曾两次给汪精卫送去兰谱,希望和汪精卫结为“拜把兄弟”,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作为国民党内资深的元老级人物,无论是从资历、声望、理论水平还是政治经验等诸方面综合来看,汪精卫仍不失为蒋介石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因而,在反蒋的军阀们想拧成一根绳讨伐蒋介石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汪精卫。
www.cha138.com
于是,张发奎于1929年9月17日在湖北率先发表《拥汪讨蒋宣言》,电请汪精卫回国。
汪精卫回国后,以“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监委员联席会议”的名义发布命令,分别委任阎锡山、冯玉祥、张发奎、唐生智、石友三、胡宗锋、何键、李宗仁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路军总司令。他一人统领这些反蒋大军,一时声势极盛。
但这支七拼八凑的队伍内部矛盾错综复杂,指挥不灵,步调不一。不到半年,汪精卫的反蒋大军就被蒋介石各个击破或收买瓦解。
到了1930年初,“中原大战”正式爆发后,阎锡山电请汪精卫北上主持党务。汪精卫在北平组织“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汪精卫被奉为“扩大会议”的领袖。此后不久,汪精卫、阎锡山等人又成立了反蒋国民政府。
为争取东北军这一强大的力量,汪精卫又是去电又是派人,并应允优越条件,期望张学良能站在自己这边。
面对当年的偶像,张学良或许心中会有一丝别样情怀,但面对是支持国家统一,还是助力纷争乱战的选择,张学良最终站在了蒋介石一边,十万东北军进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当得知张学良已经出兵助蒋,汪精卫呆立无语,于20日匆匆离开北平。
张学良的选择,让汪精卫痛失难遇的一次倒蒋机会。此后,他便对这位东北少帅产生了难以化解的怨恨。
北平交恶反目成仇
政治上的事往往是瞬息万变,分分合合,难有定数。 1932年初,汪蒋二人再度释怨,重新合作,汪精卫就任行政院院长之职。这一时期,他对日采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淞沪抗战正酣之际,汪精卫曾商请坐镇北方的张学良进兵热河,以牵制日军。但张学良却以“巩固后方”为辞,拒绝了汪的要求,让汪精卫很是不悦。
此后不久,汪精卫偕宋子文飞抵北平,与张学良进行了一次长谈。之后,二人交恶,甚至掀起一轮互相攻击的电报战。对于这次会谈的内容,过去从未披露过,史家也难知其真相。在沉淀了几十年之后,张学良终于自揭谜团:“汪精卫对我说,现在,你的军队应该跟日本人打一下。我就问他,是真打吗?你中央是不是有所准备,有所办法?如果没有,打一下结果会怎样?一定打败!那你为什么要打呢?
他说,现在外面的压力太大,南京政府受不了啦,你呀,军队动一动,跟日本人打一打,就可以了。你要是不这样,政府恐怕就维持不住了。打一下,可以先平息一下国内反对的声浪。
我说,汪先生,你这是在说什么话?让我的部下打一下,让我的部下拿生命来换你们的政治生命?我张学良从来没有靠牺牲我部下的生命,来换取我的政治生命。为这事,你中央政府也好,你也好,都别来找我!”
相关参考
经常有人抱怨,自己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却一事无成,对未来相当迷茫,甚至开始怀疑人生。小编认为,对于没有背景的草根来说,30岁左右的时候贫穷很正常。古代也曾有不少牛人,年轻时也是一事无成,说不定还不如现在
核心提示:淞沪抗战正酣之际,汪精卫曾商请坐镇北方的张学良进兵热河,以牵制日军。但张学良却以“巩固后方”为辞,拒绝了汪的要求,让汪精卫很是不悦。张学良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
民国四大美男指:汪精卫、周恩来、梅兰芳、张学良,他们是民国时代最负盛名的四个美男子。民国四大美男的说法当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出现的。戴季陶曾经分别点评过汪、周、梅、张四人。西安事变时周恩来张学良相互赞叹
民国四大美男指:汪精卫、周恩来、梅兰芳、张学良,他们是民国时代最负盛名的四个美男子。民国四大美男的说法当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出现的。戴季陶曾经分别点评过汪、周、梅、张四人。西安事变时周恩来张学良相互赞叹
汪精卫是头号大汉奸,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翻开历史这部大书,去认真地阅读它的每一页,每一行。作为抗战时期的天字第一号汉奸,汪精卫一直以对日本人奴颜婢膝的形象存在于国人的记忆中。然鲜为人知的是
汪精卫是头号大汉奸,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翻开历史这部大书,去认真地阅读它的每一页,每一行。作为抗战时期的天字第一号汉奸,汪精卫一直以对日本人奴颜婢膝的形象存在于国人的记忆中。然鲜为人知的是...
民国四大美男子揭秘 关于民国四大美男子,大体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指汪精卫、梅兰芳、周恩来、还有张学良;另一种是指汪精卫、蒋中正、周恩来、还有张学良。 我个人更倾向于蒋介石而非梅兰芳,因为汪精卫、蒋中
提到汪精卫,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大汉奸。但是年轻时的他,也曾是一个热血青年。汪精卫年轻的时候便投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大家都知道,当时的革命党最喜欢搞刺杀。例如光复会的徐锡麟就曾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然后
提到汪精卫,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DD大汉奸。但是年轻时的他,也曾是一个热血青年。汪精卫年轻的时候便投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大家都知道,当时的革命党最喜欢搞刺杀。例如光复会的徐锡麟就曾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然后
文|和佛赏花去于凤至出身在东北吉林一个农村,父亲虽是土豪,但毕竟属于“村姑”,在很多的人的印象中,于凤至是没见过啥世面,其实,全是读者不了解。很多误解的原因是张学良不喜欢于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