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东汉廉官风采 李恂:不送礼拒受馈

Posted 朝廷

篇首语:人生必须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东汉廉官风采 李恂:不送礼拒受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东汉廉官风采 李恂:不送礼拒受馈

 

 

 

李恂,安定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人,是东汉时期一位以清廉著称的官员。

 

www.cha138.com

李恂博学多识,被朝廷任为桓虞府司徒,又拜为御史。李恂在任上,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懈怠。不久,李恂受汉和帝派遣,持节出使幽州,宣布朝廷恩泽,安抚幽州境内的少数民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汉和帝对此深为赞赏,即任命李恂为兖州史。 在任兖州刺史期间,他劝课农桑,兴利除弊。虽为地方大员,他却自奉简约,生活非常清苦,穿粗布衣服,吃粗米淡饭。他住的宅院不求豪华,从不装饰;居室里更是简朴,一张极普遍的羊皮是席上垫的褥子,盖的是麻布被子。

 

后来李恂又升为张掖太守,勇于任事,刚正不阿,颇有政绩。大将军窦宪当时正率军出击北匈奴,屯兵武威。远近官吏为了巴结窦宪,争先馈送厚礼,李恂却拒不给窦宪行贿送礼,结果遭忌恨免官。由于李恂在朝素有威望,不久又被任命为谒者,持节出任西域副校尉。西域各国殷富,诸国的君主、官吏和商人按惯例多次给李恂赠送奴婢、好马、金银、珠玉、毛织品等,李恂一概不受。开始,他们不理解,以为东西送少了,后来了解了李恂的为人,都非常敬佩他。

 

时北匈奴气焰日炽,经常派游骑截断东汉通往西域的通道,劫杀汉使,东汉朝廷政令在西域不能通畅。李恂精心组织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多次打败北匈奴的侵扰,并诛杀了匈奴大帅。李恂的果敢作风,深得西域各族人民的爱戴,从此,西域与内地的行政隶属关系更加牢固,中西交通也逐渐趋于畅达。

相关参考

康熙帝八次拒受尊号内幕

康熙为何八次拒绝群臣给他上尊号?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

嘉庆帝严行禁止官员送礼的重要原因

嘉庆皇帝确实是一个节俭的帝王,在史料中记录下了嘉庆皇帝厉行节俭的言行。嘉庆皇帝以身作则,不允许臣僚给他送礼,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嘉庆四年正月十五,正是春节期间,官员之间互送礼品。嘉庆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历史人物 给嘉庆帝送礼,他还发怒了,难道怪东西不好吗

1816年,也就是清朝的嘉庆二十一年,一支来自英国的外交使团不远万里之遥,来到了北京,给嘉庆皇帝“送礼”。俗话说“伸手不打送礼人”,但嘉庆皇帝却龙颜大怒,将英国使者赶走。中英双方不欢而散,英国使者连皇

历史人物 给嘉庆帝送礼,他还发怒了,难道怪东西不好吗

1816年,也就是清朝的嘉庆二十一年,一支来自英国的外交使团不远万里之遥,来到了北京,给嘉庆皇帝“送礼”。俗话说“伸手不打送礼人”,但嘉庆皇帝却龙颜大怒,将英国使者赶走。中英双方不欢而散,英国使者连皇

历史人物 袁世凯竟然这么有心机,送礼从来毫不含糊,越多越好。

袁世凯是一代枭雄,能够在众人的拥护下走上最高的位置,本就是一种能力。当然,他做错了事,也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但到底是厉害的人物,所以,他的少年时光也是值得人研究的。袁世凯年轻的时候很聪明,读书用过目不

历史人物 戚继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他也是个收礼送礼的官场小人物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影响力最大的形象,我们都知道戚继光是民族大英雄,可是却不知道戚继光还是一个会送礼和收礼的官场小人物。戚继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

送礼也是门学问,袁世凯就用送礼这招,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

袁世凯少年时期,读书非常用功的,但是袁世凯在参加了两次乡试却都没有中举,年少气盛的袁世凯一怒之下把所有的书籍给烧毁了,于是就决定弃文从军。那袁世凯又是怎么达到政治舞台的巅峰呢?这归功于袁世凯的送礼的事

"宫保鸡丁"送礼

说起丁宝桢,大家首先会想到一道菜“宫保鸡丁”,还会想起一个故事“丁宝桢智杀安德海”。其实,还有一个民间俚语“丁宝桢送礼――皆大欢喜”也和他有关,这里还有一段历史佳话。1859年咸丰皇帝准备过38岁生日

中国历史 齐明帝禁送礼

南朝皇帝中,齐明帝以禁止送礼,崇尚节俭被后世称颂。齐明帝萧鸾(459—498),是始安贞王萧道生的儿子,幼年丧父,由其三叔萧道成抚养成人。刘宋时做过县令、太守等职。有严于治理,善于统民之名。入齐,累官

心理学知识 结婚季,教你聪明送礼省钱又体面

送礼原是“宝剑赠英雄,红粉配佳人”的情意表达,可如今有情早就变成有心,礼节也升华为学问,测试你的品位和实力,考究你的情商和智慧!礼物要送到对方手上,更要插到对方心坎上,送出去只是开场,达到效果才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