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齐明帝禁送礼
Posted 皇帝
篇首语: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齐明帝禁送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齐明帝禁送礼
南朝皇帝中,齐明帝以禁止送礼,崇尚节俭被后世称颂。
齐明帝萧鸾 (459—498),是始安贞王萧道生的儿子,幼年丧父,由其三叔萧道成抚养成人。刘宋时做过县令、太守等职。有严于治理,善于统民之名。入齐,累官至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傅,封宣城王。494年,受禅为帝。
萧鸾做皇帝后,把禁止送礼,崇尚节俭作为国策,向全国推行,以反对当时社会盛行的贿赂、奢华之风。他即位当年就为此连发数道诏书。第一道,禁止远近向皇室上礼,不几天又发第二道,要求说: “州牧守宰,每每向宫中进献方物礼品,凡非分配任务者,一律禁绝。”接着,又发第三道,说: “县令等官,禄薄俸微,还抵不上农业大户的收入,即便担任供应方物之责,也是劳民奢费,自今日始,禁绝贡献。”把自西周以来历代王朝所执行的各地贡献方物的政策也取消了。一个月后,为太子修建东宫,又有人送礼表示庆贺,明帝为此又下一道诏书,坚决给以禁绝。
明帝个人生活也极为节俭,还是在他做侍中、骁骑将军的时候,诸王子侯都乘把帷幕高高挂起的时髦车,他却仍乘车帷拖地的旧车,随从也都象寒素士人。一次,他乘这样的旧车到贫民市场去了解老百姓的生活,面食小贩担的火炉居然烧坏了为他拉车的牛的鼻子。做皇帝后,禁止皇宫殿宇每年涂漆刷新,把旧有的苑囿一律还民耕种,甚至还把皇帝乘舆上的镏金刮下来入库。一次,御膳房给他送午饭,是一大块蒸糕,明帝对送饭的人说:“我这一顿吃不完,把它切成四片,剩下的晚上再吃。”皇帝竟然还吃剩饭。对于齐明帝禁礼尚俭,历史家给了极高的赞扬,曰:“高宗旁起,宗国之庆。慕名俭德,重文法令。兢兢小心,察察吏政。”
相关参考
在中国的清代,曾经出现过两个着名的廉吏:一个是礼部尚书张伯行,他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任江苏巡抚的时候,为禁下属送礼,专门发布檄文:“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
袁世凯少年时期,读书非常用功的,但是袁世凯在参加了两次乡试却都没有中举,年少气盛的袁世凯一怒之下把所有的书籍给烧毁了,于是就决定弃文从军。那袁世凯又是怎么达到政治舞台的巅峰呢?这归功于袁世凯的送礼的事
说起丁宝桢,大家首先会想到一道菜“宫保鸡丁”,还会想起一个故事“丁宝桢智杀安德海”。其实,还有一个民间俚语“丁宝桢送礼――皆大欢喜”也和他有关,这里还有一段历史佳话。1859年咸丰皇帝准备过38岁生日
嘉庆皇帝确实是一个节俭的帝王,在史料中记录下了嘉庆皇帝厉行节俭的言行。嘉庆皇帝以身作则,不允许臣僚给他送礼,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嘉庆四年正月十五,正是春节期间,官员之间互送礼品。嘉庆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1816年,也就是清朝的嘉庆二十一年,一支来自英国的外交使团不远万里之遥,来到了北京,给嘉庆皇帝“送礼”。俗话说“伸手不打送礼人”,但嘉庆皇帝却龙颜大怒,将英国使者赶走。中英双方不欢而散,英国使者连皇
1816年,也就是清朝的嘉庆二十一年,一支来自英国的外交使团不远万里之遥,来到了北京,给嘉庆皇帝“送礼”。俗话说“伸手不打送礼人”,但嘉庆皇帝却龙颜大怒,将英国使者赶走。中英双方不欢而散,英国使者连皇
送礼原是“宝剑赠英雄,红粉配佳人”的情意表达,可如今有情早就变成有心,礼节也升华为学问,测试你的品位和实力,考究你的情商和智慧!礼物要送到对方手上,更要插到对方心坎上,送出去只是开场,达到效果才算完,
在西游记中天宫里的高官同样也是送礼只送益寿延年的“土特产”,让收礼的人收得舒舒服服,名正言顺。且说那个经常给上仙们制造恐慌的头号恐怖分子孙猴子,把个天宫搅了个天翻地覆,人仰马翻。掌舵人玉皇大帝坐不住了
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官僚,他科举出身,从翰林院编修起家,做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最后一路做到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以说出将入相,位极人臣。我们可以通过曾国藩这
俄国沙皇派人送礼,嘉庆帝却为何龙颜大怒,将使者轰走?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嘉庆九年(1804年)二月,嘉庆皇帝得到一封奏报,顿时龙颜大悦。原来俄国沙皇“衷心感谢贵国皇帝陛下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