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自我阉割的第一刀

Posted 御者

篇首语: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自我阉割的第一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自我阉割的第一刀

竖貂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统称为“士”,“士”是象形字,象形男人的生殖器。“寸”是指事字,一只手的手腕处掩着一柄小刀。“士”和“寸”组合在一起就是阉割的意思,拿刀割去男人的生殖器。因此,周朝时把阉割过的男人称为“寺人”,“寺”就是“士”和“寸”的组合字。   《春秋左传・僖公二年》出现了有史可稽的第一个著名的“寺人”:“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齐国的寺人貂,开始在多鱼这个地方泄漏齐国的军事机密。这一句记载空谷足音,奠定了这个叫“貂”的人寺人之祖的地位的同时,更指控貂是一个间谍。可惜,关于间谍的指控却仅此一句,下文再无记载,《左传》惜墨如金的简洁文风让我们错过了一个也许更加精彩的传奇故事。   宫刑的起源很早,学者们相信,至迟到夏禹时代,宫刑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刑罚。据《周礼》记载:“夏宫辟五百。”夏朝的宫廷里有五百人施了宫刑,正说明宫刑的技术手段已足以完成大规模的惩罚。宫刑又叫“去势”,“势”同样是男人生殖器的代称。不过,宫刑是他阉,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惩罚(参见本书《蚕室里的花朵》),而寺人貂却是自宫,自我阉割,为的是进入齐桓公的内廷。   寺人貂,又叫竖貂,竖刁,竖刀,最通行的称呼是“竖貂”。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名字,不知道是他一出生就起了这个名字,还是因为他是寺人才起的这个名字。“竖”的本义是短小,引申为童仆,又引申为宫中供役使的小臣。貂是一种动物,长于寒带,聪明伶俐,生性慈悲。北极圈内的猎人捕貂,常常假装快要冻死的样子,躺在貂出没的地方。貂看到后就跑出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人。猎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捕到了貂。本站网上有很多以动物入名的人,比如董狐、阳虎、西门豹、乐羊等等,竖貂的最初命名应该与貂这种动物有关。可以想像,作为齐桓公的男宠,竖貂一定是个美男子,小白脸,他穿着用貂皮和貂毛装饰的短上衣,更显得貌美如花,更能得到齐桓公的欢心。竖貂用自己的身体去取悦齐桓公,与貂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人是多么的相像啊。   “竖貂”这个名字开创了两个传统:一是后世关于宦官的更加著名的称呼―阉竖,毫无疑问,这个称呼来自竖貂。一是一种官职的装饰。《汉官仪》载:“中常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银左貂。光武已后,专任宦者,右貂金。”从秦朝沿袭下来的文官名中常侍,按照礼制,帽子上装饰着“银左貂”,汉光武帝刘秀以后,这个官职就专用宦官充任,装饰也改为“右貂金”。宦官充任的这个官职,吸取借鉴了竖貂的装饰灵感,从而使这一装饰固定为一种代代相袭的礼制。  竖貂此人,再也没有见诸史册,倒是“竖貂”的混合体―阉竖和“银左貂”,成为中国史上耳熟能详的专有名词,刺激着某一个有知识的群体在朝代易色时的神经:要么成为阉竖,要么成为“银左貂”的代表。易牙呢?这个“雍巫辨味”的民间传说的主角,在齐桓公死的那一年(公元前643年),改奉齐桓公的最后一个如夫人宋华子所生的公子雍, “以为鲁援”。至此,易牙―雍巫,雍巫改奉公子雍,易牙易了主人的口味,正所谓名至实归。   竖貂不仅是中国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寺人,而且是第一个自宫者。即使在齐桓公时代,www.cha138.com即使在好色的齐桓公后宫充盈的情况下,竖貂凭借自己的美色,仍然得到了齐桓公的宠幸。自宫者被宠幸的荣誉,在自宫的源头处就得到了最大的兑现。   后世的自宫者呢?是超越了这种被宠幸的荣誉,还是被某种未被宠幸的荣誉谋杀了呢?   作为自宫者的一个最佳参照,和自宫者同出一源的御者,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   即使源头一致,性质相同,但御者仍然不同于自宫者:御者高声喧嚷,发为牢骚;自宫者默默无声,等待着君王的宠幸。   牢,象形指事,本义为“闲养牛马圈也”(《说文》);骚,形声,本义为“摩马”,“摩马,如今人之刷马”,引申为“扰也”,马扰动的样子,再引申为因纷扰不安而导致的忧愁(《说文》)。牢骚一词,最早都与畜圈里的马有关。马和马车是古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赶马车的人被称为御者,因为是干体力活的,所以地位低下。一天劳累下来,晚上还要在马圈里刷马。伴随着马的扰动,御者不免哀叹自己的身世,有抱负的人更有怀才不遇之感。   这一职位造就了中国史上四个著名的词―   “御用”。用于御,用为王的御者,为王前驱。如此责任重大,如此辛苦,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反而被人看不起;御者在马圈里哀鸣的时间久了,言为心声,歌以咏志,遂诞生了“马圈文学”,纯粹干体力活儿的御者慢慢就转变成了专事歌咏的“御用文人”。   “舆论”。舆者,车也,车上的言论。黄帝最早设计了车服,御者被分为三六九等,奠定了等级制的基础。既有等级就有不满,御者驾车的时候不免嘟嘟囔囔,抱怨车服配不上自己的技术。时间长了,御者的言论渐渐密集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言论圈子,后世就用“舆论”这一专门术语来命名这个独特的言论圈子。   “骚人”和“骚客”。特指诗人。从“马圈文学”脱胎而出的御者,春风得意之后,“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开始了不切实际的妄想。虽然河山还是以前的河山,但揣着俸禄游山玩水看到的河山显然迥异于驾车时看到的河山。  牢骚可不同于离骚。牢骚是一种私人叙事,直接指向个人待遇;离骚是一种宏大叙事,因为*被放逐之后而产生的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最为雄辩的证据是:牢骚人人可发,离骚却只有屈原一人发得出来。   毫无疑问,不管是牢骚还是离骚,都是对国君的身体的媚术。正如不管是他阉还是自阉,都是对国君的身体的媚术一样。御者和自宫者,都是自愿的取媚者,只不过,御者是赶马然后歌颂,自宫者是羡慕于歌颂然后自我阉割。御者先于自宫者,就像国君的宠幸导致了自宫者。   自我阉割的第一刀,被一个古怪的人―竖貂,大曝于天下。从此之后,所有挥刀自宫的人,所有精神自阉的人,再也逃脱不了亦显亦隐的春秋笔法,再也逃脱不了儒家的吃人礼教所笼罩的透明屏风。阉割,要么变本加厉为锦衣卫,要么成为精神上自我阉割的通行证,在号称五千年文明史惟一剩余的文明古国里,上演了一出出悲剧喜剧闹剧滑稽剧。   呜呼!竖着进来,横着出去。即使是竖貂,也变成了本站网的横貂。

相关参考

巷伯”孟子“,才是历史上惨遭宫刑的第一位文人

中国夏商时制定的五刑:墨(刺脸)、劓(割鼻)、宫(阉割)、膑(去膝盖骨)、大辟(斩首),以宫刑最让人接受不了,士可杀不可辱嘛!故太史公司马迁被汉武帝施以宫刑时,痛不欲生,生不如死。但司马迁并非史上第一

三、顺治“罪己诏”―自我批评的皇帝

  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以皇帝之尊,极其刻苦地学习汉族文化,天未亮就起床读书,汲取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不断完善他的统治方法和手段。当时的福临,只有十几岁,以我们今天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不过是个

每天一节历史课

1.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第一节课: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一.自我介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课,对于各位同学来说,我是你们的新老师.按照惯例,我首先应该作一个自我介绍.(尽量风趣.

历史人物 刘邦失言第一刀砍向功臣韩信

  谋权之道:灭人欲,存利益  “灭人欲,存利益”是所有谋权者必须经历的一个痛苦过程,不管白道黑道。如果你做不到“利益压倒一切”,那么最终倒下的肯定只能是你自己。  刘邦能成就帝业,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他

《风云第一刀》的兵器谱前五名,其实正代表 ”为将五德”

《孙子兵法》: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上面是兵圣孙子(孙武)总结过的作为将领的最重要的五条「”智,信,仁,勇,严”——后世也被称为「”为将五德”,乃是评

《风云第一刀》的兵器谱前五名,其实正代表 ”为将五德”

《孙子兵法》: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上面是兵圣孙子(孙武)总结过的作为将领的最重要的五条「”智,信,仁,勇,严”——后世也被称为「”为将五德”,乃是评

高二历史必修三课本第六课课后自我测评第一题怎么写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自我测评]“六经”包括哪些典籍?答案提示:《诗》、《书》、《礼》、《乐》、《易》、《春秋》二儒学的兴起[自我测评]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

乾隆仅排第二,第一活出自我

咱们都晓得,古达皇帝乃天下老大,再牛的文臣武将见到皇帝都要下跪,其他人更不必说了,却有一个人不需要跪拜,即皇帝的老爸,也被称为太上皇。两千多年来,历史上有过不少太上皇,其中很多是在死后被儿子追封的,没

自我约束和自我放纵究竟有什么区别

自我约束和自我放纵,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二者的相同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点?第一,二者都是自我管理行为,第二,二者都会产生必然的结果,第三,二者的结果都必然有自己来承担...二者的不同点,包括但不限

历史秘闻 曾以一敌十七人,被刺十一刀却大难不死

在1950年的全国斗争英雄代表大会上,排名三军英模榜第一位的是来自西北野战军的一名兵士,名叫刘四虎。他是三军著名的拼刺特等斗争英雄,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疆场勇士,曾在一次斗争中以一敌十七,被刺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