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伽倻琴:朝鲜族最传统的乐器
Posted 朝鲜族
篇首语:荣誉和财富,若没有聪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财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伽倻琴:朝鲜族最传统的乐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秘伽倻琴:朝鲜族最传统的乐器
伽倻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伽倻琴,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伽倻琴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正乐伽倻琴”、“散调伽倻琴”、现代用的“21弦伽倻琴”等三种。
古代的伽倻琴,琴体是用独木刳成槽,琴尾呈羊角状,不加底板,因而音量较小又缺乏表现力;现在朝鲜族人民使用的伽倻琴,是经过很多世纪的流传改进并吸收其他民族乐器的优点而制成的。由于有底板而形成共鸣箱,显着增强了音量和丰富了音色。伽倻琴由琴框、面板、底板、琴柱和琴弦构成。琴身长约152厘米、宽17~21厘米。
琴框是长方形的边框,右为琴首,左为琴尾,上西蒙以呈拱形的薄水面板,采用长白山生长的纹细质松、易于振动的鱼鳞松或梧桐木制作,琴底有底板和琴脚,底板用栗木、琴框和琴柱使用红木或花梨木等质地较硬的木料制作琴首一端有凸起的岳山支弦,张有13条琴弦。琴柱安置在面板中部,排列呈雁行。每张一柱,可移动以调节育高。
新中国成立后,伽倻琴得到不断改革,已制成五声音阶18弦伽倻琴及七声音阶21弦伽倻琴。后者加大了共鸣箱,采用尼龙弦和尼龙钢丝弦,音响洪亮,音色优美动听。
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拔乐器。它的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民间乐器。因此,伽倻琴弹唱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相关参考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长鼓:打击乐器,亦称“扙鼓”。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朝鲜族地区。长约70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
朝鲜民族传统乐器有伽倻琴、玄鹤琴、奚琴、唢呐、筒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长鼓:打击乐器,亦称“扙鼓”。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朝鲜族地区。长约70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鼓的两端粗
朝鲜民族传统乐器有伽倻琴、玄鹤琴、奚琴、唢呐、筒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长鼓:打击乐器,亦称“扙鼓”。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朝鲜族地区。长约70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鼓的两端粗
细筚篥是在朝鲜族中广为流传的民间乐器,主要流行在中国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及其它朝鲜族聚居地区。细筚篥的发音宏亮,音色高亢雄健,具有浓郁的朝鲜族特色。细筚篥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的鼻祖是古代筚篥。细筚
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族乐器的演奏和制作方法随着朝鲜民族的迁入传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得到继承和发展。目前,常用的朝鲜族传统乐器有30多种,均以竹木管乐
蜂鼓,因其鼓身形似蜂而得名,是毛南族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每当庆祝丰收和欢度节日之际,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便身着盛装,在蜂鼓的伴奏下欢歌畅舞。蜂鼓历史悠久,它和朝鲜族的长鼓同出一源。在古代
斯伯孜柯乐器是哈萨克民族远古时代的乐器。民族民间乐器的物质材料的获得是比较容易的。根据考古资料,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的乐器是骨笛。这是从事狩猎活动的游牧民族(当然也包括哈萨克民族)在狩猎之余,还可
斯伯孜柯乐器是哈萨克民族远古时代的乐器。民族民间乐器的物质材料的获得是比较容易的。根据考古资料,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的乐器是骨笛。这是从事狩猎活动的游牧民族(当然也包括哈萨克民族)在狩猎之余,还可
库布孜,是哈萨克族诸多乐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属弓拉弦鸣乐器,其琴身是木制的,由琴箱、弦轴和弓子三部分组成。琴身全长为60-70厘米,音箱上宽15厘米,下宽10厘米,长24厘米。音箱腹面张开,背面下部蒙有
冬不拉冬不拉是哈萨克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大豆油是松木和桦木凿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冬不拉的形式,一种音箱是三角形,哈萨克以近代大诗人阿拜命名,叫“阿拜冬不拉”,一种音箱是椭圆形,以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