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简介,著有《北山楼诗词文集》之作
Posted 光绪
篇首语: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简介,著有《北山楼诗词文集》之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末四公子之一吴保初简介,著有《北山楼诗词文集》之作
曾任职位
光绪十年(1884),吴长庆患重病,保初驰往待疾,事闻于朝,特旨褒嘉,且授主事。服丧期满入都,分兵部学习。
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旋派充贵州司主稿、秋审处帮办,任职期间不畏权势,力平董裕氏冤狱。
人物历史
光绪二十三年(1897)鉴于甲午战败,保初乃上《陈时事疏》,直“以亡国之说,告之于皇上”。冀其“怵危亡”而“谋富强”,被刑部尚书刚毅压下未报,保初乃愤然引疾南归,然而他的奏疏在上海报纸登了出来,以致出了大名。他未去职以前早有变法维新思想,梁启超初入京才24岁,保初即视为“奇士”,并向文渊阁大学士孙家鼐力荐,梁因此得入自强书局。戊戌变法前后,他著文痛论阻挠新法之害。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就义,他时已南归,又写《哭六君子》诗并“为亡人讼冤”。辛丑以后他又入京上疏归政权给光绪皇帝,他同时写信给袁世凯劝其“行桓文之事”,主旨在于支持光绪皇帝实行变法。袁曾在长庆幕府,与保初有兄弟之交,袁显贵以后,保初勉以“君王神武丁多故,好建奇功答圣时”,但袁不采纳,赠以重金,保初亦斥而不受。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渡日本,舟过玄海滩时,有“舟人那识伤心地,遥指前程是马关”(《乙巳游日本绝句》)之句,赋诗寄慨,忧伤国事。他又在上海《苏报》案中,保护过入狱的章太炎,于是革命党也认为朋友。他既维新又革命,还和先维新后保皇的康、梁保持联系。等到党禁和缓,保初始悄然回津,不久即患中风,手足偏废,对于国事就少过问了。宣统三年春南归上海,卧床两载,于民国2年(1913)春病逝,葬沪静安寺侧。
著作贡献
保初年少入京,师事侍郎宝廷,与其子伯福为友,交游海内。善书法,其诗襟怀高旷,沉思渊旨,有王安石之风,熔铸古今,不拘一体,著有《北山楼诗词文集》。
相关参考
清末四公子是指晚清朝廷大官之子,朝廷重要官员后代:谭嗣同、陈三立、吴保初、丁惠康,合称“清末四公子”。为“清末四公子”最常见的人选(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小传稿》、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
吴长庆(1829-1884年),字筱轩,安徽省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父吴廷香,由优贡就选教职。其子吴保初,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被人称为"清末四公子"。>>八月,会合诸军攻克太平军要地桃溪镇
问二陈之事迹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人。光绪丙戌进士,官吏部主事,著有《散原精舍诗》,故湖南巡抚宝箴子也。少而文,有风概,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人称“四公子”。陈衍,字石遗。生六七岁,读《
冒辟疆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大家,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并称“四公子”,著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
丁惠康(1868-1909),清末藏书家。字叔雅,号惺庵,广东丰顺县汤坑镇金屋围人,福建巡抚、藏书大家丁日昌之子。"持静斋"所藏之书,他尽发所藏书读之,悉数被其继承。与谭嗣同、吴保初、陈三立并称"岭南
人物简介王昙,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会试不第。“为学无所不窥。好游侠,兼通兵家言。善弓矢,上马如飞。慷慨悲歌,不可一世”(钱泳《烟霞万古楼文集序》)。少时曾从喇嘛学法术,半涉游戏,传说能作“掌
邵齐焘[清](1718~1769),字荀慈,号叔山,江苏常熟人。生于清圣祖康熙57年,卒于高宗乾隆34年,年52岁。幼异敏,读书晓大义。乾隆7年(公元1742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居
历史人物 明末清初隐士、文学家彭任简介,著有《草亭文集》等作
人生经历江西省宁都县人。明诸生。文学家、隐士。有胆识,重义气。少时与温应搏交好,应搏为乱民所害,当时兵燹仓皇,人们不敢昼行,任独往收尸,痛哭殡殓。其人落穆高骞,为人恬淡,德量宽宏,望之俨然可畏,近之则
黄文莲是上海浦东高行人,嘉庆《松江府志》卷五十九《古今人物传十一》记载他的生平:文莲廉洁勤敏,尝让产于弟,樵苏不爨泊如也。著有《书传盐梅》、《道德经注》、《听雨楼诗稿》。妻曹亦工诗,有《玉映楼吟稿》。
历史人物 清朝状元、音韵学家龙启瑞简介,龙启瑞诗词作品有哪些
个人作品作有《寒松阁谈艺琐录、粤西先哲书画集序》。著有《经德堂诗文集》、《小学高注补正》、《经籍举要》等。《经籍举要》(袁昶增订,光绪癸巳仲冬重刊於中江讲院),为国学书目举要之先行者。史事逸闻龙启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