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隋朝刺史、太常少卿裴蕴简介,裴蕴和裴矩是什么关系

Posted 刺史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隋朝刺史、太常少卿裴蕴简介,裴蕴和裴矩是什么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隋朝刺史、太常少卿裴蕴简介,裴蕴和裴矩是什么关系

人物生平

初仕陈,以父在北,密请为隋内应。入隋,位开府仪同三司,历为刺史,有干练之称。炀帝初,召为太常少卿,善伺帝意,广增乐人达三万余,迁民部侍郎,奏请设峻法核实户口,得丁二十余万,为御史大夫,参朝政。断狱以帝意为准。治杨玄感余党,杀数万人。法纪大坏。增御史百余人,耳目偏于郡国,大为公私祸害。预知宇文化及将起事,欲先发制化及,虞世基阻其行事。遂被化及杀死。

史籍记载

裴蕴,河东闻喜人也。祖之平,梁卫将军。父忌,陈都官尚书,与吴明彻同没于周,赐爵江夏郡公,在隋十余年而卒。蕴性明辩,有吏干。在陈仕历直阁将军、兴宁令。蕴以其父在北,阴奉表于高祖,请为内应。及陈平,上悉阅江南衣冠之士,次至蕴,上以为夙有向化之心,超授仪同。左仆射高G不悟上旨,进谏曰:“裴蕴无功于国,宠逾伦辈,臣未见其可。”上又加蕴上仪同,G复进谏,上曰:“可加开府。”G乃不敢复言,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历洋、直、隶三州刺史,俱有能名。大业初,考绩连最。炀帝闻其善政,征为太常少卿。

初,高祖不好声技,遣牛弘定乐,非正声清商及九部四之色,皆罢遣从民。

至是,蕴揣知帝意,奏括天下周、齐、梁、陈乐家子弟,皆为乐户。其六品已下,至于民庶,有善音乐及倡优百戏者,皆直太常。是后异技淫声咸萃乐府,皆置博士弟子,递相教传,增益乐人至三万余。帝大悦,迁民部侍郎。

于时犹承高祖和平之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蕴历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阅。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是岁大业五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帝临朝览状,谓百官曰:“前代无好人,致此罔冒。今进民户口皆从实者,全由裴蕴一人用心。古语云,得贤而治,验之信矣。”由是渐见亲委,拜京兆赞治,发`纤毫,吏民慑惮。

未几,擢授御史大夫,与裴矩、虞世基参掌机密。蕴善候伺人主微意,若欲罪者,则曲法顺情,锻成其罪。所欲宥者,则附从轻典,因而释之。是后大小之狱皆以付蕴,宪部大理莫敢与夺,必禀承进止,然后决断。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杨玄感之反也,帝遣蕴推其党与,谓蕴曰:“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不尽加诛,则后无以劝。”蕴由是乃峻法治之,所戮者数万人,皆籍没其家。帝大称善,赐奴婢十五口。司隶大夫薛道衡以忤意获谴,蕴知帝恶之,乃奏曰:“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见诏书每下,便腹非私议,推恶于国,妄造祸端。论其罪名,似如隐昧,源其情意,深为悖逆。”帝曰:“然。我少时与此人相随行役,轻我童稚,共高G、贺若弼等外擅威权,自知罪当诬肌<拔壹次唬怀不自安,赖天下无事,未得反耳。公论其逆,妙体本心。”于是诛道衡。

又帝问苏威以讨辽之策,威不愿帝复行,且欲令帝知天下多贼,乃诡答曰:“今者之役,不愿发兵,但诏赦群盗,自可得数十万。遣关内奴贼及山东历山飞、张金称等头别为一军,出辽西道,诸河南贼王薄、孟让等十余头并给舟楫,浮沧海道,必喜于免罪,竞务立功,一岁之间,可灭高丽矣。”帝不怿曰:“我去尚犹未克,鼠窃安能济乎?”威出后,蕴奏曰:“此大不逊,天下何处有许多贼!”

帝悟曰:“老革多奸,将贼胁我。欲搭其口,但隐忍之,诚极难耐。”蕴知上意,遣张行本奏威罪恶,帝付蕴推鞫之,乃处其死。帝曰:“未忍便杀。”遂父子及孙三世并除名。蕴又欲重己权势,令虞世基奏罢司隶刺史以下官属,增置御史百余人。于是引致奸黠,共为朋党,郡县有不附者,阴中之。于时军国多务,凡是兴师动众,京都留守,及与诸蕃互市,皆令御史监之。宾客附隶,遍于郡国,侵扰百姓,帝弗之知也。以渡辽之役,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及司马德戡将为乱,江阳长张惠绍夜驰告之。蕴共惠绍谋,欲矫诏发郭下兵民,尽取荣公来护儿节度,收在外逆党宇文化及等,仍发羽林殿脚,遣范富娄等入自西苑,取梁公萧钜及燕王处分,扣门援帝。谋议已定,遣报虞世基。世基疑反者不实,抑其计。须臾,难作,蕴叹曰:“谋及播郎,竟误人事。”遂见害。子治尚辇直长,亦同日死。

相关事件

“请为内应”被加官

裴蕴出身于官宦人家,祖父裴之平,在南朝时期的梁朝当过卫将军,父亲裴忌,在南朝时期有陈朝当过官尚书,后来又跑到北朝的北周做官,被北周王朝赐爵为江夏公。隋朝于公元581年灭北周后,裴蕴的父亲仍然在北方居住了十多年之久。

裴蕴开始在陈朝做官,任过直阁将军、兴宁令,但他却始终思念着北方的故土和亲人。同时他估计北方的杨坚可能会统一全国,曾暗中派人送信给杨坚,表示“请为内应”。陈朝被隋灭掉后,隋文帝杨坚接见曾在陈朝做过官的所有“江南衣冠之士”。当接见到裴蕴时,杨坚想起了他曾奉表“请为内应”之事,便破格提拔裴蕴时,超授为仪同之职。左仆射高迥进谏说:“裴蕴无功于国,所受的恩宠却超过了同辈,我认为此举是不妥当的。”隋文帝杨坚听后不以为然,反而又给裴蕴加官为上仪同。高迥仍然不解,再次进谏。文帝又给裴蕴加官,授以开府之职。高迥这才不敢说话了。以后,裴蕴又历任洋、直、棣等州刺史。

裴蕴改户制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任裴蕴为太常少卿(专掌宗教礼仪,兼掌试选博士的九卿之一),后任民部侍郎。当时,户口脱漏现象很严重,年龄不实“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于老,已免租赋”,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隋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利于发展生产,成为当时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因为裴蕴曾经做过几任刺史,对其中的内情比较清楚。于是他上疏,提出了一整套核实户口的措施。他奏请采取的“貌阅法”,也就是说,每个户口均由官司检阅,与本人核实,这样,不但性别、年龄能够落实,人数也比较可靠。为了贯彻这些措施,他还规定:“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规定了奖励告发的办法:凡有户口漏报者,告发者只要“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这些措施付诸实施后,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结果“计账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采取按人查对户口的“貌阅法”,确是一项有利于核实人口、促进生产的政策。尽管裴蕴提出这项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隋朝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客观上对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家的实力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对此,隋炀帝很满意,他向大臣们说:“前代无好人,致此罔冒。今进民户口皆从实者,全由裴蕴一人用心。古语云,得贤而治,验之信也。”

祸国之事

但是,裴蕴迎合隋炀帝,投其所好,干了不少祸国殃民之事。他大规模扩充乐府,一改文帝旧制,将乐府扩充至三万余人,专供炀帝一人享用。他升任御史大夫后,参掌机密,破坏法制,以言定罪,以言释罪,生杀予夺,一人独断,促成和加深了隋炀帝的独裁统治,致使引奸作黠,共为朋党,冤狱遍地,怨声载道。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与司马德戡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发动兵变,裴蕴在这次兵变中被杀。

相关参考

貌阅

  貌阅(汉语拼音:màoyuè),隋唐时地方官亲自检查百姓年貌形状,以便核实户籍的制度。隋大业五年(609),民部侍郎裴蕴建议推行“大索貌阅”。大索的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而貌阅目的则在于责令官员亲

历史秘闻 貌阅

  貌阅(汉语拼音:màoyuè),隋唐时地方官亲自检查百姓年貌形状,以便核实户籍的制度。隋大业五年(609),民部侍郎裴蕴建议推行“大索貌阅”。大索的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而貌阅目的则在于责令官员亲

历史人物 裴仁基女儿 裴仁基儿子 裴仁基和裴元庆是什么关系

裴仁基裴仁基是隋朝时期的将领,是北周大将裴伯凤之孙,上仪同裴定之子,官至光禄大夫、上柱国、礼部尚书等职,封爵河东郡公。裴仁基也是出现在小说《说唐》里的人物,小说里他的儿子裴元庆骁勇善战,那么历史上裴元

隋朝历史 隋朝佞臣裴矩为何会在唐­朝变成了能臣良臣

有的时候,同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君王的手中,往往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昏君手下,他是一个佞臣,而在明君手下,他则是一个良臣。隋末唐初,就有这么一个奇特的人物,他既有文才,又有干

唐朝 柳奭生平简介?柳奭历史评价?

柳奭一蒲州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乃历史名邑,赫赫名将关羽便是此县人氏。解县的柳氏也为名门望族,世代书香。柳家的柳庆,曾任魏尚书左仆射。子柳旦,任隋朝太常少卿,封新城县(今浙江富阳西南)公爵位。柳旦子柳

裴矩

  裴矩(?~627),中国隋及唐初政治家。约生于梁太清元年(547)或更早。原名世矩,因避唐太宗讳而去世字。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杨坚代周,建立隋朝,矩为近臣,参与平陈之役,继而经略

历史人物 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简介,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

人物生平官拜左相龙凤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于和州,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吴元年(1367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1370

历史人物 杨约简介 杨素杨约关系

杨约出身弘农杨氏,是隋朝官员,权臣杨素同父异母的弟弟,与兄长感情甚好,因杨素有功而被封为安成县公,后又担任长秋卿、大理少卿、内史令、淅阳郡太守等职。杨约简介杨约,生卒年不详,南北朝后期至隋朝时期官员,

裴仁基是怎么死的呢? 隋朝末年的著名将领

裴仁基是隋朝末年的将领,字德本,河东郡人(今天在山西)是北周汾州刺史裴伯风的孙子,父亲是裴定。裴元庆是《说唐》中的人物,在历史中的人物原型是裴行俨,是裴仁基的儿子。裴元庆在《说唐》、《兴唐传》等书中,是...

隋朝末年的著名将领裴仁基是怎么死的?

裴仁基是隋朝末年的将领,字德本,河东郡人(今天在山西)是北周汾州刺史裴伯风的孙子,父亲是裴定。裴元庆是《说唐》中的人物,在历史中的人物原型是裴行俨,是裴仁基的儿子。裴元庆在《说唐》、《兴唐传》等书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