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丧葬及生育习俗简介 阿昌族习俗

Posted 阿昌族 生育

篇首语: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阿昌族丧葬及生育习俗简介 阿昌族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阿昌族丧葬及生育习俗简介 阿昌族习俗

2、阿昌族葬礼习俗简介 阿昌族习俗

阿昌族丧葬及生育习俗简介 阿昌族习俗

阿昌族丧俗,行土葬俗。少数患恶病或妇女难产而亡者,须先行火葬再棺木土葬。死于寨外者,忌抬回寨内。人死后殓棺时尸体忌人、猫、狗等动物跨越。死者可带生前喜爱之物殉葬,但忌带金属物,故死者生前镶牙也得敲掉。阿昌族在举行丧礼时多由“活袍”主持,彻夜诵经,敲锋锣奏哀乐,高唱“孝歌”。出殡后,禁忌动效锣、抬丧棒等,否则认为寨中又会死人。

阿昌族生育观念中,生男生女皆受人敬重。孕妇忌拿别人家的生姜。有孕妇者,其夫不能去参加葬礼。忌孕妇跨越农具,忌在路上小便或乱丢头发。阿昌族接生时请多子妇女相助,忌请无子嗣之人接生。“月子”内忌产妇串门,忌外人闯入,百日后解忌。在此期间闯入者,户主抱出小孩,让首闯者抱一下,让其取个乳名,此种习俗叫“踩生”“闯生”或“闻名”。之后,婴儿便拜“闯名”者为“亲爹”或“亲妈”。如生产中无“踩生”或“闻名”现象,婴儿稍大些后,请“活袍”占卜择方位到村寨边搭小桥,遇到第一人时,请其抱婴儿过桥,并赐名。

如遇本乡本土人,彼此都高兴行此礼;若遇外地他乡人,尤其外族人也要请其入乡随俗。因此外来客人要尊重他们的习俗,不要拒绝。阿昌族生育中还有些婴儿体弱,既无“踩生”,又无“闯名”,只好请“活袍”占卜后,择国家公职人员、教师、工匠人家讨要饭菜吃一回,如婴儿康复,就认其做“亲爹”。

另一种特殊的古老习俗是,按占卜让婴儿拜大树、拜大石头为“亲爹”。拜时到选定的大树或大石头前摆献祭品,祭毕,取少许饭菜给婴儿吃,申言是他“亲爹”给的。然后,自家取名,名为树留、树德、树英或石留、石德、石英等。阿昌族生育中还有“开口”或“开荤”仪式,认为用豹子、猴子及野物肉给小孩“开口”,成年后会果敢聪明,忌猪肉“开口”,认为用猪肉及家禽肉开荤成年后愚笨无能。

阿昌族葬礼习俗简介 阿昌族习俗

阿昌族的丧葬一般分为土葬和火葬两种。对非正常死亡者,如传染病死、凶死、难产死,行火葬。对正常去世者的丧葬仪式由“报丧入殓”、“停尸发送”、“祭奠出殡”、“土葬接灵”等几个部分组成。

报丧入殓。老人去世后,马上向左邻右舍和居住在远方的亲戚报丧,闻讯赶来的人们用七粒大米、七粒银珠加少许清水,放入死者口里,然后用温水给死者洗尸,洗尸时一宁要使口、眼合上。洗完尸体后便为死者穿上丧服,稍停不久就准备入殓。入殓时,死者身上不能带金属饰物,同时不能给死者穿毛料衣物,否则认为不能转世变人。棺材选用质地坚硬的老树做成,形状与当地汉族的棺材相同,均为一头大一头小,上刷黑红漆,一般是事先做好的留着备用。入殓时,棺内放些稻草垫底,将尸体仰面放入后即刻盖上棺盖。之后,将灵柩置于正堂,头朝正门,然后在其两端点上长明灯,旁边放一碗饭,其上放一熟鸡蛋,当地称“倒头碗”,鸡蛋称为“倒头蛋”。如果谁敢吃“倒头蛋”,就会被人们认为是最胆大最活泼的人。潞西县高埂田一带的阿昌族等老人断气时,停尸地上,下铺草席,从颈项到脚跟盖上白布,并且小块白布遮脸,用泥巴做死者枕头,待尸体僵硬后才入殓。

停尸发送。人死后,一般停尸三个白天,第一天晚上,由亲戚来守灵,唱哭灵歌,即《打孝歌》。内容都是赞扬死者功德及后人的哀悼祈求。哭依次按辈分举行,并有哀乐伴奏。孝歌哀婉凄清,时泣时诉。开始一人独唱,之后是主宾对唱,一唱一合,有衰悼之言,也有劝慰之语,此起彼伏,直唱到天明。第二天晚上,举行“发送”仪式,即请经师“活袍”来念经,指引死者之魂到祖先住地。

阿昌族认为,人死后有三个魂灵,一个要送到祖先居住地,一个要送到家族坟地,一个要供在家里保佑子孙。送魂灵到祖先居住地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到城隍庙鬼王处,一条沿着最早祖先迁徙路线送往腾冲。认为只有经过望乡台,吃了迷湖汤,过了奈河桥,亡灵才能到鬼王那里报到,然后才能回到祖先那里。

“发送”仪式上的祭品有猪头、猪的四脚和尾巴等。仪式开始,鞭炮齐鸣,“活袍”口念诵词,另外一人把一端包有纸钱的竹片点燃。然后从丧家大门插到村口,意为给死者照引路,为女死者插双行,男死者插单行,数量由死者的年龄决定。接着由“活袍”或佛爷敲着木鱼,孝子孝孙们绕棺三圈。之后孝子孝孙在棺旁哭灵,“活袍”便在棺前立两棵金竹,挂起一块竹笆,在上面放些纸钱,开始念经“发送”。送词大意是:有海的路是傈僳族的路,有文章纸墨的路是汉族的,有红口水的路是傣族的路,有箭和弩的路是景颇族的路,要往阿昌祖先的路向前走,祖先的路上开满着鲜花。

唱完发送词,“活袍”又对全体听众讲,人死了就像灯里的油干了,不要悲痛,虽然离开了活人,但他回到了祖宗那里。只有知道祖先过去的事,活人才对得起死人。然后就给众人唱祖先开天辟地的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直到次日清晨。

祭奠出殡。停尸到第三天,就要举行祭奠出殡仪式。届时远近的亲戚都带着祭品参加,一般亲戚的祭品是一升米,一只鸡,近亲祭品是一只羊和一些钱。

均抬一面用白纸做的“秉帐”(幡旗),“秉帐”正文书写死者生平、经历和祭者的悼词,落上全部前来祭悼者的姓名。死者的外家(其妻子后家)还要扛一幅白布“秉帐”·(幡旗)来,内容款式与其他亲戚的相同。

相关参考

阿昌族葬礼习俗简介 阿昌族习俗

阿昌族的丧葬一般分为土葬和火葬两种。对非正常死亡者,如传染病死、凶死、难产死,行火葬。对正常去世者的丧葬仪式由“报丧入殓”、“停尸发送”、“祭奠出殡”、“土葬接灵”等几个部分组成。报丧入殓。老人去世后

阿昌族葬礼习俗简介 阿昌族习俗

阿昌族的丧葬一般分为土葬和火葬两种。对非正常死亡者,如传染病死、凶死、难产死,行火葬。对正常去世者的丧葬仪式由“报丧入殓”、“停尸发送”、“祭奠出殡”、“土葬接灵”等几个部分组成。报丧入殓。老人去世后

阿昌族日常礼节和禁忌 阿昌族习俗

阿昌族的居住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一正两厢。正房中堂设火塘,会客、议事、日常多在此。中堂正墙上设家堂摆神龛、设“天地君亲师位”,用于祭祖;有“活袍”(经师)之家,旁边另设祭师处,供奉木马、雉尾扇等神物。家

阿昌族日常礼节和禁忌 阿昌族习俗

阿昌族的居住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一正两厢。正房中堂设火塘,会客、议事、日常多在此。中堂正墙上设家堂摆神龛、设“天地君亲师位”,用于祭祖;有“活袍”(经师)之家,旁边另设祭师处,供奉木马、雉尾扇等神物。家堂上...

阿昌族男女是怎样恋爱的 阿昌族婚俗

阿昌族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忌烧毁相片、头发,否则认为照片及头发烧毁后,人会大病乃至会疯。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婚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阿昌族婚礼举行3天。在婚礼中新娘、新

阿昌族男女是怎样恋爱的 阿昌族婚俗

阿昌族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忌烧毁相片、头发,否则认为照片及头发烧毁后,人会大病乃至会疯。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婚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阿昌族婚礼举行3天。在婚礼中新娘、新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阿昌族礼仪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  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

瑶族丧葬习俗简介 瑶族传统的丧葬习俗都是啥

砍馆下葬。黔桂交界的白裤瑶,老人去世,要为其梳理洗身,并用白布绕住下额绑头,把两只小腿捆绑起来。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灵魂乱说乱跑。送丧时,由十六个青壮年举手托棺,缓缓前行,丧家的女婿及堂兄弟们提着酒坛跟随

景颇族丧葬习俗简介 景颇族习俗

老人去世,来送葬的人,男的扛着火药枪,走到死者寨子边先鸣一枪,到死者家门口又一个接一个地放一枪。女的用背箩背着米酒、大米及一只小鸡送给死者家。人死后,停尸在死者的房间。在堂屋里杀只小鸡,不拔毛就烧。到

景颇族丧葬习俗简介 景颇族习俗

老人去世,来送葬的人,男的扛着火药枪,走到死者寨子边先鸣一枪,到死者家门口又一个接一个地放一枪。女的用背箩背着米酒、大米及一只小鸡送给死者家。人死后,停尸在死者的房间。在堂屋里杀只小鸡,不拔毛就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