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元朝医学家罗天益简介,《卫生宝鉴》作者罗天益的治病轶事

Posted 理论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元朝医学家罗天益简介,《卫生宝鉴》作者罗天益的治病轶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元朝医学家罗天益简介,《卫生宝鉴》作者罗天益的治病轶事

人物生平

他幼承父训,有志经史,攻读诗书。长大后,逢乱世,弃儒习医。

名医李杲晚年(1244年以后),罗天益向他学医数年,尽得其术。李杲身后,他整理刊出了多部李杲的医学著作,对传播“东垣之学”起到了重要作用。1251年后,他自师门回乡行医,以善治疗疮而显名,为元太医,元兵南下。罗天益一再随军征战,他在军中,还四处访师问贤,以提高医术。

晚年诊务之余,他以《内经》理论及洁古、东垣之说为宗,旁搜博采众家,结合自己的体会,于1281年撰写了《卫生宝鉴》二十四卷。

个人成就

罗天益生活于金末元初,他的学术思想遥承于洁古,授受于东垣,又突出脏腑辨证、脾胃理论、药性药理的运用的“易水学派”特色,成为易水学派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医家。

他将医学知识分经论证而以方类之,历三年三易其稿而成《内经类编》,今佚。至元三年(1266年),以所录东垣效方类编为《东垣试效方》九卷。又撰集《卫生宝鉴》二十四卷(1283年),讨论方、药及药理,附列验案。另著《药象图》、《经验方》、《医经辨惑》(见刘因《静修文集》)等书,均佚。经过整理的张元素的著作有《洁古注难经》。

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反映在《卫生宝鉴》一书中。

罗天益用灸法以温补中焦,不仅能治中焦不足的虚寒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气阴两伤的虚热证,罗氏能补其师之不足,并发展了刘河间热证用灸,李杲甘温除热的理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金元四大家的针灸学术思想。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元朝音韵学家周德清简介,是曲韵专著《中原音韵》的作者

人物简介周德清(1277-1365)元代文学家。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高安市杨圩镇L塘周家)人。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代。工乐府,善音律。终身不仕。著有音韵学名著《中原音韵》,为我国古代有名的音

历史人物 元朝地理学家周达观简介,是《真腊风土记》的作者

人物生平元灭南宋后,曾伐占城和安南,并入侵真腊,即今之柬埔寨,但因受地理及气候所阻,并未成功。因此,元廷改用威迫方法。元德元年,元成宗遣使说服真腊及邻近小国自动归附,所以周达观便成为使节团团员。但其能

历史人物 元朝经学家、教育家吴澄简介,《书纂言》作者吴澄生平介绍

人物生平早年生活吴澄出身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据危素《吴文正公年谱》和虞集《吴公行状》记载,其祖父吴择为人宽厚,不屑细务,擅长于诗赋写作,又粗通天文星历之学。父亲吴枢性格温纯,对人诚实谦让,与世无争

历史人物 元朝史学家陶宗仪简介,《辍耕录》作者陶宗仪是个怎样的人

基本信息陶宗仪(1329年~约1412年),入赘松江都漕运粮万户费雄家,与妻元珍客居泗泾南村,筑草堂以居,开馆授课。从此弃科举,谢绝浙帅泰不华、南台御史丑闾、太尉张士诚荐举。课余垦田躬耕,被誉为“立身

历史人物 文益的主要事迹 文益的人物生平 文益的人物简介

  本名:文益  字号:号无相  所处时代:唐末五代  出生地:浙江余杭www.cha138.com  主要作品:《宗门十规论》  主要成就:“法眼宗”创始人  文益(885年~958年),俗姓鲁。七

历史人物 元朝人物陈仲仁简介

元朝人物中文名:陈仲仁出生地:江苏职业:阳城主簿(历史lishixinzhi.com)代表作品:《图绘宝鉴》陈仲仁画家陈仲仁[元]江右(今江苏)人。官至阳城主簿。善山水、人物、花鸟。尝与赵孟頫论画法,

朝鲜族《东医宝鉴》因何而来 朝鲜族文化

《东医宝鉴》:《东医宝鉴》是朝鲜医学家许浚所着。公元1596年(李王朝宣祖二十九年),宣祖王命许浚编纂一本医书,许浚与太医杨寿礼、金应铎、李命源、郑礼男等一同设编辑局,着手编辑医书,不幸于翌年遇上“丁

朝鲜族《东医宝鉴》因何而来 朝鲜族文化

《东医宝鉴》:《东医宝鉴》是朝鲜医学家许浚所着。公元1596年(李王朝宣祖二十九年),宣祖王命许浚编纂一本医书,许浚与太医杨寿礼、金应铎、李命源、郑礼男等一同设编辑局,着手编辑医书,不幸于翌年遇上“丁

人物志 文益的生平简介_历史评价

文益(885—958),唐末余杭人。五代佛教法眼宗始祖。俗姓鲁,7岁出家,20岁于温州开元寺受戒。后至贸山阿育王寺(今宁波市鄞县东)从希觉攻习律学,同时探研儒家经典。善撰文,捷应对,深得希觉赞赏。后投

知名人物 顾学箕人物简介

·顾学箕顾学箕,预防医学家,劳动卫生学家。他一贯注意边疆、农村基层的卫生服务和人才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重视实际,勇于实践,创造性地总结出“服务——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现场医学卫生教学模式,推动了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