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春秋晋国家臣、刺客豫让简介,豫让击衣是怎么一回事

Posted 家臣

篇首语:既然认准一条路,就别去打听要走多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春秋晋国家臣、刺客豫让简介,豫让击衣是怎么一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春秋晋国家臣、刺客豫让简介,豫让击衣是怎么一回事

人物生平

知遇之恩

豫让最初是范氏家臣,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智伯对他很尊重。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智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智伯灭掉了,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就是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公元前475年,执晋国国政二十年的赵简子驾崩,其子赵襄子嗣立。

立志复仇

豫让逃到山里,思念智伯的好处,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

漫画《忠义侠客之豫让》(作者:张煤画)了酒浆,发誓要为智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被赵襄子逮捕。被审问时,他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漆身吞炭

过了不久,豫让为便于行事,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

赤桥伏击

晋哀公四年(前453年),智伯被韩、赵、魏三家攻灭,赵襄子把智伯的头盖骨涂漆后做成了酒杯。豫让万分悲愤,立誓要为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他先是改换姓名,混入罪犯之中,怀揣匕首到赵襄子宫中做杂活,因行迹暴露而被逮捕。审问时他直言:“欲为智伯报仇。”赵襄子觉得他忠勇可嘉,将他释放。豫让获释后仍不甘心,他将漆涂在身上,使皮肤肿烂,剃掉胡子眉毛,同时吞吃炭块,使嗓子变哑,使人认不出他的本来面目。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提前埋伏于一座桥(即豫让桥,据传有两处,其一在河北邢台市邢台县内;其二在晋祠北一里处.因邻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意思是: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

死为知己

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豫让的事迹传开,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的死而悲泣。

相关成语

谋刺赵襄子未遂,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形成成语“斩衣三跃”。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豫让所说。

历史评价

江淹:“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血相视。”

胡曾:”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周昙:“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终期国士酬。”

徐钧:“君侯待我异中行,宗祀何期遽覆亡。一死谁言无所为,主知深处自难忘。”

张孟兼:“豫让桥边杨柳树,春至年年青一度。行人但见柳青青,不问当时豫让名。斯人已往竟千载,遗事不随尘世改。断碑零落野苔深,谁识孤臣不二心。豫让桥,路千里,桥下滔滔东逝水。君看世上二心人,遇此多应羞愧死。”

殷峄:“卧波虹影欲惊鸥,此地曾闻手椹愁。山雨往来时涨涸,岸花开落自春秋。智家鼎已三分裂,志士恩凭一剑酬。返照石栏如有字,二心臣子莫径由。”

李孚青:“女为悦己容,士为知己死。壮哉一豫让,乃能达斯旨。吞炭复漆身,忠烈忘妻子。国士与众人,岂曰可方比。斩衣志未成,报智亦足矣。荒桥旧址空,流水只如此。至今太行云,犹作剑锋气。”

姚庆恩:“一望旌旗杂戍谯,寒沙莽莽路迢迢。长虹贯日荆轲水,满马悲风豫让桥。台上黄金能买士,樽前红粉可怜宵。感今抚昔苍凉甚,惟有诗情未寂寥。”

计东:“秋尽蓬山惨不骄,流泉夹岸夕阳遥。伤心国士酬恩地,瘦马单衫豫让桥。”

王葆谦:“侠肠烈胆矢精诚,只为报仇不为生。今日试听桥畔水,淙淙犹似剁袍声。”

八九先生:“飒飒西风起,伫立悼豫让。再寻三跃处,犹闻侠骨香。壮士死知己,青史留华章。不见后继者 ,惆怅复惆怅。”

方孝孺:“扶危于未乱,而捐躯于既败者,不足以当国士”。

赵翼:“自战国豫让、聂政、荆轲、侯嬴之徒,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能为人所不敢为,世竞慕之。”

田中芳树:豫让这个人,也是刺客的一种典型,不为自己个人的利益,只是单纯地为了报恩,也算是一种独特的悲壮美学。

史书记载

《资治通鉴第一卷》

《史记·刺客列传》

《吕氏春秋·不侵》

《吕氏春秋·王道》

后世纪念

邢台豫让桥

邢台市邢台县翟村西南角,地势下洼,泉水潺潺,在那芦苇和垂柳的深处,有一

座石板桥,名叫豫让桥(又名为“赤桥”)。据传这里是战国时期义士豫让刺赵襄子的地方。后人感佩豫让一片忠心,就把这座桥称为“豫让桥”。《邢台县志》详细记载了豫让的事迹,豫让桥也就成为邢台名胜而闻名四方。

豫让大义凛然,以死报主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成为"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邢台县志》详细记裁了豫让的事迹。豫让桥也就成为邢台的名胜而闻名四方。万历十八年,邢台县知事朱诰修建了豫让祠,把豫让作为乡贤,四时祭祀,文人墨客经常吟诵豫让的故事。清代诗人陈维崧路经邢州时写了一首《南乡子》道:“秋色冷并刀, 一派朔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可惜的是,“豫让桥”在抗日战争其间被破坏,桥边记载豫让事迹的石碑,也在重修京广公路时做了桥洞基石。

邢台豫让公园

邢台原有一座豫让桥,是豫让刺杀赵襄子的旧址,历代建有豫让祠纪念,后来被拆毁,如今在原豫让桥处近建有一处豫让公园,以纪念豫让的忠义。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豫让为谁报仇 豫让的故事

豫让豫让是战国时期晋国家臣、武士、刺客,被誉为东周四大刺客之一,主公是晋国正卿智伯瑶。智伯瑶兵败身亡后,他化妆毁容,发誓要为其报仇,虽然最终没有成功,却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 豫让简介

  侠客行-豫让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记载着这一段故事:  豫让是春秋晋国人,公元前453年,当时晋国有六大家族争夺政权,豫让曾经在范氏、中行氏手下工作,并没有受到重视;后来投靠智伯

春秋战国 春秋四大刺客豫让简介 豫让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常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气节,三国时期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将他视作知己,便毅然出山为其谋夺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世有许多英雄豪杰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

春秋四大刺客豫让简介 豫让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常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气节,三国时期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将他视作知己,便毅然出山为其谋夺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世有许多英雄豪杰

爆笑鬼谷|知遇之恩,以命相报的豫让

晋国贤士毕阳的孙子名叫豫让。刚开始的时候,他给范氏和中行氏打工,总不被看重。后来他辞职不干了,跑到智伯那里充当家臣,智伯很宠信他。后来智伯被赵、韩、魏三家灭了之后,由于赵襄子特别怨恨智伯,就把智伯的头

政治谋略 资治通鉴:急报仇豫让勇自刎

急报仇豫让勇自刎赵、韩、魏三家瓜分智家的土地后,赵襄子犹不解恨,他割下智伯的头颅,剥皮除肉,以漆涂之,做成酒器。豫让听说后,跪地泣血,对天起誓要为智伯报仇雪恨。豫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人,曾在范氏、中

历史人物 赵襄子为何放了想杀他的豫让

历史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处处会有意外。>春秋末期,晋国公室的权柄已经被六位卿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六氏)瓜分,六卿之间相互倾轧,晋国的分裂已经成为了历史中的必然。>但,六卿中究竟谁具备资格,又有

史上最让人敬仰的刺客竟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

...。豫让留名青史,是因为他长时间免费从事了一个职业:刺客。提到刺客,大家可能首先想到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挺悲壮的。豫让的名气可能

历史人物 赵襄子和豫让

  本名:赵毋恤  别称:赵无恤、赵襄子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出生时间:约公元前505年  去世时间:公元前425年  主要成就:联合魏、韩攻灭智伯赵襄子的人物简介  赵襄子(?―公元前425年)

历史人物 “士为知己者死”他还为知己者毁容 这也是一种悲壮的美

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个典故尤其是“士为知己者死”深为后世知识分子所敬仰,它出自东周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豫让为了给主公报仇,漆身吞炭、毁容失声,尽管他最终没能成功,却留给后人太多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