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宰相,为什么刘伯温一直拒绝?
Posted 宰相
篇首语: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宰相,为什么刘伯温一直拒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宰相,为什么刘伯温一直拒绝?
宰相,在古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为官者能够做到这个份上,就真的是光宗耀祖了。可以说,这是很多人想要,求都求不来的,但是明朝时期,当朱元璋有意让刘伯温做宰相的时候,刘伯温却一直推辞拒绝,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刘伯温真的没有能力,还是他自己淡泊名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真实的原因。
朱元璋不是没任命刘伯温当宰相,他是有过这样的想法的,而且还两次亲口给刘伯温说过。可为什么最后刘伯温没有当成宰相呢?
《明史·刘基传》上写得很清楚。第一次,刚建国不久,朱元璋就说:“……吾行相君矣。”就是说,我想改任你为宰相。后来,等到李善长被罢相时,朱元璋又对刘伯温说:“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就是说,我的宰相,除了你,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既然朱元璋两次让刘伯温当宰相,为什么刘伯温都不答应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朱元璋让刘伯温当宰相的背景。
1.第一次任命
第一次,朱元璋对刘伯温说,左丞相李善长做事让朱元璋不满意,给刘伯温发牢骚,想废了李善长。刘伯温说,李善长还是可以的,功高望重,而且善于调和诸将诸大臣矛盾。朱元璋说,你这个人了不起,李善长经常说你的坏话,你却还说他的好话。我要用你代替他当丞相(“吾行相君矣”)。
刘伯温赶紧推辞,说我的才能小,小才不能大用啊。
2.第二次任命
第二次,朱元璋把李善长罢免了(后来又把他给杀了),然后征求刘伯温的意见,谁适合当丞相。朱元璋问杨宪行吗?刘伯温说,不行,杨宪这个人,有丞相的才能,没有丞相的气量。朱元璋又问汪广洋行吗?刘伯温说,不行,他的气量比杨宪还狭窄。朱元璋再问胡惟庸行吗?刘伯温说,不行,当丞相如同驾车,胡惟庸当丞相,要把车开翻。朱元璋说,那就只有你合适了,你来当丞相吧。
这时刘伯温再一次推辞,说我也不行啊,我的性格比较急躁,又嫉恶如仇,得罪了不少人,不适合。
大家可以看看,朱元璋虽然说两次要任命刘伯温为宰相,都是在一种很特殊情况下说的话。比如第一次,刘伯温刚劝朱元璋不要废黜李善长,如果朱元璋说我想换给你,刘伯温马上就答应的话,这成什么事啊?再说第二次,朱元璋说了一通人。刘伯温呢,老老实实指出这些人的缺点(这些人确实有这些毛病,后来这些人都因为这些矛盾被杀头被处分),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才说想任命刘伯温为宰相。刘伯温要是答应了,那不是相当于说别人都不行,只有我一个人行吗?
由此可见,朱元璋虽然两次要任命刘伯温为宰相,但都不是直截了当对他说要任命。他对刘伯温说的话,更像是下的一个套。刘伯温除了推辞,他不可能有别的回答。
3.刘伯温不当宰相的原因
有些人可能会说,刘伯温为什么不厚着脸皮,把这件事应承下来呢?归纳起来,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其一,朱元璋并不信任刘伯温。从朱元璋两次任命刘伯温的过程,其实我们已经很清楚,朱元璋并不信任刘伯温。朱元璋要信任刘伯温,绝对不会那样对他说话。既然朱元璋不信任刘伯温,刘伯温也不可能把这个宰相当好。其二,当朱元璋的宰相是个危险的职业。从草莽起家的朱元璋,一直不怎么自信,对身边的大臣不信任,总是觉得这些大臣要造他的反。所以,当他的宰相,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当朱元璋把宰相都杀光后,他甚至废除了宰相职位。刘伯温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不愿意自讨苦吃。
其三,刘伯温的性格不适合当宰相。刘伯温虽然一生谋略,被朱元璋以及很多人认为是张良、诸葛亮一类的人物。但是他只是谋略上和他们相似,在性格上则截然相反。刘伯温太正义,性烈如火,不能包容人,这确实是他自身存在的问题。刘伯温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识。
由此可见,就算朱元璋正儿八经让他当宰相,他也是不会答应的。
后来,刘伯温很快退隐。但是,就算是退隐了,他也没有逃过朱元璋的怀疑。有一次他生病,朱元璋让胡惟庸找医生给他治病。他吃了胡惟庸的医生给的药后,感觉自己被下了毒。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只轻描淡写安慰了他几句。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其实很可能也是巴不得刘伯温死的。如果他真的当了朱元璋的宰相,可能会死得更早,死得更惨。
(参考资料:《明史》)
相关参考
朱元璋经过多年打拼,顺利当上了明朝开国皇帝。为了进一步巩固政权,他对辅助自己打拼江山的有功之臣常常乱加怀疑,甚至给予压制和打击。刘伯温为建立明朝,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成为开国元老,但由于宰相李善
本站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真实的刘伯温,一直被朱元璋看不起,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代正德九年追赠刘伯温为太师,诰文“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刘伯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急剧抬
打江山难,守江山也不容易,古代的那些开国皇帝,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大多都勤于政事,想为子孙后代多积累一点。每个朝代刚建立的时候,皇帝都想着能一直延续下去,千世万世而为君,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会想
朱元璋在打拼天下时,刘伯温就给他当谋士。在战事顺风顺水时,刘伯温在帐下工作,从不多言。谁知,当战事让朱元璋连连失利时,许多官兵和谋士都纷纷逃出军营另谋高就了,刘伯温却一反常态地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朱元璋
在历史长河中,刘伯温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刘伯温是明朝初年的重要谋臣,他帮助朱元璋平定了天下,在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刘伯温为明朝的发展也提出了很多建议,一个曾
1360年,朱元璋招揽了刘伯温,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随后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战略,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1360年之时,天下形势并不明朗,朱元璋还没有脱离「”小明
刘伯温,朱元璋夺天下的“第一谋士”,早年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后来为何失去信任,最后究竟怎么死的?刘伯温一直被认为是很有能力的人,可惜下场实在太惨。淮西派与浙东派相互争斗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致力于发展民
导读:在古代的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意思很明显,诸葛亮只能辅佐刘备三分天下,而刘伯温却能帮助朱元璋一统天下,即刘伯温比诸葛亮要厉害一些。很多人并不认同此观点,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替朱元璋出了不少奇谋,让对方得以建立明朝,有如此功绩,让他一直以为自己比诸葛亮厉害,某次路过诸葛武侯庙时,就在墙上写了14个字,证明自己比诸葛亮有才能,甚至派人把武侯庙上「天下第一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民间一直被视为智慧的化身,被誉为“千古人龙”、“智圣”。几千年历史中,能与诸葛亮的才干品德相提并论的,可谓屈指可数,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算是其中一个。历史上的刘伯温,虽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