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画语谏言
Posted
篇首语:愁人苦夜长,志士惜日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伯温画语谏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伯温画语谏言
朱元璋在打拼天下时,刘伯温就给他当谋士。在战事顺风顺水时,刘伯温在帐下工作,从不多言。谁知,当战事让朱元璋连连失利时,许多官兵和谋士都纷纷逃出军营另谋高就了,刘伯温却一反常态地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朱元璋不解地问:“你怎么不走,难道你就不害怕?”刘伯温说:“我很害怕,但我不能因为害怕就自己逃命而放弃了忠诚。”刘伯温的言行让朱元璋感慨万分,也使他精神大振,随即重整旗鼓度过了危机。此后,朱元璋就把刘伯温当成最贴心的谋士。
朱元璋打下江山做了皇帝后,打算给有功之臣和自家的亲戚册封嘉奖,还想大赏那些功臣的亲戚和朋友。面对需要封奖的几百号亲朋好友,朱元璋很犯愁。封吧,无功受禄,群臣不服。不封吧,亲戚会骂他六亲不认。刘伯温知道朱元璋迟早要面临这个难题,只是进谏之良策还没有想周全。一番深思熟虑后,刘伯温决定用画来说话。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了一幅画,瞅着皇帝犯愁的时候送给皇帝,说是让皇帝解解闷儿也好放松一下心情。
朱元璋拿过画来一看,只见画面上有个仪表堂堂的壮士,头发凌乱如麻,被分成十几束胡乱地立着,每一束头发上都戴顶乌纱帽。转念一想,刘伯温这个时候送画给我,不能只为解闷儿,画里肯定有话。他就寻思这乌纱帽即官,发即法,意思是说官多了法就乱了。对,就是这个理!次日一早,朱元璋召见刘伯温,大声称赞道:“好你个刘爱卿,此画甚好!解了朕心头之大惑。”朱元璋根据刘伯温的画意拟旨:“只封功臣,不封亲朋。”
刘伯温借用画语进谏皇帝,既表明了自己的心里话,又留下了回旋的余地。我画(话)你说,相得益彰。
相关参考
刘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原名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因其字伯温,后世习惯称其为刘伯温。刘伯温是青田县南田乡
历史人物 刘伯温简介传奇 刘伯温炒饼歌预言的故事 刘伯温死因怎么死的 军师刘伯温的妻子儿子
中文名:刘伯温 国籍:大明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文成南田镇武阳村(旧属青田) 出生日期:1311年7月1日(辛亥年) 逝世日期:1375年5月16日 职业: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等
刘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原名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因其字伯温,后世习惯称其为刘伯温。刘伯温是青田县南田乡人,今属浙江省文成县,故
小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聪慧,对于各方面的知识都充满了好奇之心的刘伯温,是当时的一位大明星。武林军事带你来熟悉一下刘伯温传奇的一生经历,再通过刘伯温传奇电视剧的剧情介绍,看看影视中的刘伯温是什么样子
刘伯温是哪个朝代的刘伯温生于1311年7月1日,是元末明初人。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温,是今天的浙江省文成县南田乡人。由于以前的文成县是叫青田县,因此刘伯温又被称为刘青田。刘伯温石像照刘伯温是明朝开国皇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奇人。尽管刘伯温并不是朱元璋建国称帝最大的功臣,但是因为他的某些传奇事迹,因此与诸葛亮作比,并且隐隐让世人
刘伯温传奇不知为何,刘伯温和诸葛亮这两个传奇人物,两者相差了一千多年,依旧能够有所碰撞,下面由我为大家说一个传奇的故事。月观星象的刘伯温故事是在明朝开国前,朱元璋在攻打金华的战役中,在这沿路上势如破竹
刘伯温简介: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 刘伯温简介之刘伯温传说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
刘伯温简介: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 刘伯温简介之刘伯温传说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
说到刘伯温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一个人的,是明代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但是话说刘伯温的死好像十分的有话说,因为死亡原因成迷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刘伯温到底是怎么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