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荀彧是曹操的张良,那曹操的萧何是谁?
Posted 太守
篇首语: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荀彧是曹操的张良,那曹操的萧何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荀彧是曹操的张良,那曹操的萧何是谁?
三国时期,曹操身边有非常多的人才,他对待人才的态度,其他很多人可能也想学,但是始终学不来,因为他是发自真心的,别人只是照葫芦画瓢,怎么可能找到其中的精髓?他对于人才们的夸赞也是毫不吝啬,比如,他曾经说荀彧对他来说就像是西汉时期的谋圣张良,这一句话可想而知吧荀彧提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那么,有了张良,谁又是曹操的萧何呢?
曹操不仅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他还是一个十分有成就的文学家。由于他熟知历史,所以手下的人很多都会被他夸赞成历史上有成就的名人,像荀彧被他称之为“张良”、程昱被他称之为“孟贲”、徐晃被称之为“司马穰苴”等等。魏国还有一个人,当时官职不过是一郡太守,却被曹操称之为“萧何”,也就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
是谁有这样的功绩能被曹操称之为自己的萧何呢?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二十岁时担任郡的功曹,代理郑县县令。后被举荐为孝廉,担任汉中的府丞。由于当时正逢天下大乱,杜畿就弃官客居到了荆州,直到建安年间才返回故里。因为荀彧的举荐,曹操用杜畿作了司空司直,并升迁他作了护羌校尉,让他持符节,任西平太守。
曹操平定了河北以后,高幹却在并州反叛,并联络河东郡掾卫固、中郎将范先等人,准备进攻并夺取河东。河东这地方依山靠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曹操担心的是,如果加兵征讨,潼关以西的诸侯有可能依仗险要的地势乘机兴兵作乱;河东的四邻已经反叛的不少,如果还继续让他们留任,又担心他们和骰山、渑池一带作乱的张晟以及南面的刘表联手,造成更深的危害。
曹操请荀彧替他举荐一个萧何一样的人用来镇守河东。荀彧说:“杜畿就正是这样的人。”得到了曹操的认可。河东郡原来的太守叫做王邑,虽然在河东有一定的政绩和民望,但他不是曹操的人,于是曹操就要把他调开,换上自己信得过的人。杜畿就这样在上任的路上被重新任命为河东太守。
汉朝的郡守权力很大,王邑不愿意离职,得知这个消息后就预派了士兵数千人封锁、切断了陕津黄河渡口。王邑同时派出卫固等人向司隶校尉钟繇陈情,想以民意逼迫曹操收回成命。但钟繇不为所动,王邑就带着印绶跑到汉献帝那儿去了。杜畿到陕津,不能渡过黄河。曹操派遣征讨卫固的夏侯惇的大军又没有到达,有人劝杜畿不要急于前去,应当等到大兵来了再说。杜畿认为,河东有民三万户,正处于无组织状态,大军逼迫太急,他们必然因惧怕而听命于卫固。
如果卫固拼死抵抗,一旦讨伐不能取胜,四邻再与叛军呼应,天下的变乱就难以平息了;如果讨伐他们能取胜,这样做的结果,河东郡的百姓必将遭到残害。此前卫固等人曾经要求前任太守留任,这说明他们还没有公开拒绝朝廷的命令,就必定不会杀害新的太守。所以,当前该做的就是要出其不意地驾单车直接前往河东郡。卫固为人计谋虽多,但没有决断,他料想不到这种情况出现,必然会伪装接受新太守。杜畿还认为,只要能到郡中居住上一个多月,用计策拖住他们,就会有办法。于是杜畿就暗中绕道过了黄河。
就私人关系来说,卫固和范先对待杜畿还是有所区别的。范先斩杀了郡主簿以下的官吏三十余人,想依此来震慑民众和观察杜畿,但杜畿不动声色,举动自如。卫固认为,杜畿只是一人前来,杀了他只会留下一个杀太守恶名,对敌人没有什么损失,于是就善待杜畿。杜畿对卫固、范先说,你们两家是河东的豪门望族,我只能仰仗二位才能成事立业。并希望两人有大事和他共同商量。杜畿还任命卫固为都督,代行副太守和功曹的职责;而范先则统领郡中所有的三千将校吏兵。卫固、范先等人见杜畿这么倚重,心中暗喜。
但是,他们虽然表面上听命于杜畿,却不把他放在心中。卫固想要大举征发士卒,杜畿很害怕他这样做,就装着劝告卫固说:“凡是要作非常大事的人,不可动摇众人的心。现今若大举征发军兵民众必定惊扰,我看不如慢慢地拿钱财来招募新兵。”卫固认为他说得很对,就听从了他,便决定用钱来招募调发新兵,搞了数十天这事才定下来。
诸将贪求钱财,往往名义上应募的很多而实际遣送上来的兵员却很少。杜畿又去劝喻卫固等人说:“顾家是人之常情,诸将掾吏这些人,可以分别遣散他们回家休息,紧急有事时再召集他们也不难。”卫固等人怕不听他的会违背大众的心意又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原先卫固军中有心向善的人都去了郡外,暗中成了杜畿的外援;而那些原先就一心为恶的人也分散,各自回到了自己家中,卫固的兵众就这样被杜畿拆散了。等到高幹反叛来攻,四周各郡县响应,卫固想秘密调集兵众,匆忙之间却难以集合起来。
杜畿知道各县都会归附自己,因而就闯出郡城,仅仅率领了数十骑兵到了一个县城拒守。河东的官吏兵民大多数都举城救助杜畿。就这样过了数十日,杜畿就得到了士兵四千余人,卫固与高幹、张晟共同攻击杜畿,也未能攻下。叛军又去劫略各县,也没有获得什么东西。恰逢朝廷派来平叛的大军赶到,高幹、张晟兵败,卫固等人被杀,其余的党羽赦免,让他们恢复各自所执的生业。
那时,天下各郡县都残破了,唯有河东最先获得安定,人口、财产损失也都不大。杜畿全面行使了太守的权利,省刑减负,鼓励生产,开办教育,河东郡很快就富裕起来。
韩遂、马超叛乱的时候,隔黄河相邻的关中弘农、冯翊两郡很多县城来响应他们。河东虽然与叛乱占领区接近,但民众却没有异心。曹操西征韩遂、马超的大军到达蒲阪,与叛军夹渭河列为军阵,军中的粮草全都仰仗河东供给。到平叛获胜,河东郡还有余粮二十余万斛,被曹操下令表彰,特地增加他的俸禄为中二千石。曹操征伐汉中时,杜畿派遣五千人为大军运粮。这些运粮的人都自动相互劝勉说:“人生总有一死,可不能有负我们的府君啊!”他们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逃亡。
魏国建立以后,杜畿被任命为尚书。建国诸事理顺以后,曹操又下了一道命令说:“昔日萧何安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杜卿您也有这样的功劳。我曾想授予杜卿您谏官纳言的要职;可是顾念到河东是我的股肱要郡,是国库军食赖以充实的地方,那里的治乱兴衰,足以牵制天下,故而暂且还要烦劳杜卿您留在那里镇守。”杜畿于是又到河东任职太守,直到曹丕即魏王位,才征召他入京为尚书,这太守一干就是十六年。曹丕当皇帝,杜畿被任命为守司隶校尉之职。后在曹丕亲征孙吴时,让杜畿担任了尚书仆射,统管留守诸事。此后,曹丕巡幸许昌,杜畿又在洛阳居留守之职。曹丕诏令杜畿监造御用的楼船,在陶河试船时,他亲自登船,不幸遭遇大风沉没淹死。魏文帝曹丕为他痛哭流涕,并追赠为太仆。
杜畿单车赴任,胆大智广,勤劳用事,亲力亲为,也难怪在太守任上就被曹操称之为自己的萧何。杜畿大多时候都是任职太守,为此还影响到了升迁,看来,封建社会也有不少任劳任怨的官,而对于这样的官,当政者和民众的看法往往是一致的,就是不但会得到当政者的赞许,也会得到民众的赞扬。
相关参考
何颙曾经评价荀彧是“王佐才也”,而曹操说荀彧是自己的子房,即将荀彧比喻为张良。张良大家都知道,他是刘邦手下的智多星,屡次将陷于僵局和不利境地的刘邦解救出来,而荀彧比张良有过
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二和他有足够多能力强的文臣武将是分不开的,武的有张辽、张郃、夏侯渊、徐晃、曹仁等一流将领,文的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刘晔等一流谋士。荀彧是曹操的股肱,在曹操
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二和他有足够多能力强的文臣武将是分不开的,武的有张辽、张郃、夏侯渊、徐晃、曹仁等一流将领,文的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刘晔等一流谋士。荀彧是曹操的股肱,在曹操
三国时期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却因为曹操称霸天下的野心而选择了背弃他,最终被赐死。很多人在惋惜这样一位名士的陨落的同时,也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荀彧的目的不是曹操的目的,他想要保护汉室,那么为什么
荀彧是曹操前期最大的帮手,但是从一开始荀彧和曹操的理念就是相冲突的。荀彧一生只忠于汉室,而曹操是想废汉自己称帝的,那为什么荀彧还要跟着曹操一起帮他做事呢,难道荀彧不知道曹操的真实想法?当然这不太可能,
荀彧是自杀而死的。先前荀彧反对曹操受九锡,已经引起了曹操的忌恨。曹操征吴时,命令荀彧去劳军,却把他中途留在寿春。以荀之聪明,当可意识到自己死期将至。据历史记载,曹操送去的是一个食盒。看到空食盒,荀彧这
众所周知,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从他后来的作为来看,的确是无愧其名啊。荀彧所学和曹操可谓是相得益彰,他帮助曹操制定了一统北方的蓝图和战略思想,而“迎奉天子”就是其中之一,让曹操
荀彧是曹操的部下,更是大汉少有的忠良。他一生辛劳辅佐曹操,就是为了曹操能有一天统一全国,恢复大汉的荣耀。可是后来却发现,以前那个处处为了大汉考虑的曹孟德,已经在权势、利益上越走越远,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本
历史人物 荀彧想恢复汉室为什么不跟着刘备?荀彧是因为怕曹操才不走么?
荀彧的毕生志愿就是恢复汉室,只可惜曹操还是想自己称王,所以荀彧从一开始理念就和曹操不同。不过要是这样的话,刘备打的旗号就是要匡扶汉室,为什么荀彧不去跟着刘备呢。难道是怕曹操会报复?按照曹操的性格,自己
曹操的第一谋士是荀彧。荀彧字文若,本来是袁绍的属下,他觉得袁绍不能够成就大事,所以就离开了袁绍跟从了曹操。这时候曹操的职务是奋武将军,荀彧被任命为司马,时间是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兴平元年(公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