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了什么态度?
Posted 汉室
篇首语:从困难中战胜出来的人 才是真正的赢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了什么态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诸葛亮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了什么态度?
其实诸葛亮愿意跟着刘备一起干,就说明了两人是有共同理想的。诸葛亮不忍心看到汉室就这样毁在曹操手上,所以想和刘备一起克复中原匡扶汉室,这应该就是诸葛亮最大的理想了。虽然最后诸葛亮没能完成这番心愿,但是也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算是对得起自己和刘备了。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已经把自己的态度和想法都表述的非常清楚,有无奈的一面也有坚强的一面,诸葛亮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后人学习的。
如果说《隆中对》中:“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这是刘备的梦想的话,那么下面的《出师表》便是诸葛亮的毕生追求了吧!
《出师表》:“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诸葛亮的梦想,也是他自己追求刘备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自然是非常高的,否则也不可能自己开府办事,纵使身居高位,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跟随先主时的梦想,说梦想,更贴近的不如说是理想,梦想终归是实现不了的,但是理想还是有实现的可能的。至少诸葛亮辅助刘备登上了蜀汉政权的巅峰,虽然说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这里面有冲锋陷阵的士兵,也有出生入死的兄弟,但是诸葛亮终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陪伴了刘备16年的时间。
公元207年,刘备的三顾之礼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谋臣-孔明,孔明分析天下割据,看清天下形势,从此刘备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佛挡杀佛,神挡杀神,可是他还是失败了,夷陵之战刘备大败,他带着自己未尽的梦想在白帝城离开了。
时隔不久,诸葛亮开始了北伐大业,五次北伐,没有人会明白他为何要兴师动众,兴兵北伐,但是:“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他的初心,也许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那些曾经陪伴刘备的人大多都已经离开。可是初心却不能忘,倘若没有初心,苟活于这世界,又有何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孔明终于离开了这个战乱的世界了,那里也许没有战争和杀戮,也许那里的子民一篇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样的场景孔明不止想了多少遍,可是他仍然没能在有生之年实现。
我一直在想历史无论怎么去演绎,终究是遗憾的,终究不可能完美的,因为我们所希望的完美的孔明也好,完美的军师也罢,他是人,所以他不可能没有缺点,正史历史,让历史永远陪伴着我们前行!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12个字,句句诛心。
但是,他也是孔明的心声!
相关参考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字曹奔次唬是为明帝。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到来,遂于次年领兵进驻汉中,准备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章,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因为数年后他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
七擒孟获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让一个人心服口服。诸葛亮愿意陪一个人玩七次这样的游戏,可见这人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文中简述他自己的一生,向蜀国表明忠心,为幼主安排好所有
这个故事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让一个人心服口服。诸葛亮愿意陪一个人玩七次这样的游戏,可见这人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文中简述他自己的一生,向蜀国表明忠心,为幼主安排好所有的事情。在刘备去世...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白帝城托孤便是其中之一。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以白帝城托孤为由,南征孟获,北伐中原。一时传为美谈。今天我就想以白帝城托孤说一下自己的想法。首先,刘备不是一个真正的所
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向蜀后主刘禅呈递《出师表》时,并没有想到仅仅因为自己写的两个字,竟然导致后世争论了一千八百年,两个互为唇齿的兄弟城市开始没完没了地掐架。如果“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能预料到这事儿,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白帝城托孤便是其中之一。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以白帝城托孤为由,南征孟获,北伐中原。一时传为美谈。今天我就想以白帝城托孤说一下自己的想法。首先,刘备不是一个真正的所
这个故事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让一个人心服口服。诸葛亮愿意陪一个人玩七次这样的游戏,可见这人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文中简述他自己的一生,向蜀国表明忠心,为幼主安排好所有的事情。在刘备去世
千古名章《出师表》流传后世,让人感慨诸葛亮对蜀汉的忠心,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当是如此。 刘备和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贤君忠臣的代表,但是前些日子看《三国志》,有这么一段话让人
三国历史中有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白帝城托孤便是其中之一。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以白帝城托孤为由,南征孟获,北伐中原。一时传为美谈。今天我就想以白帝城托孤说一下自己的想法。首先,刘备不是一个真正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