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为什么刘邦和刘备对待巴蜀之地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Posted 刘邦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为什么刘邦和刘备对待巴蜀之地的态度完全不一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为什么刘邦和刘备对待巴蜀之地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巴蜀之地,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时期一直都是一个近乎独立的存在,虽然受惠于都江堰,还算是富足,但即便是在唐朝想要前往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数百年前的秦汉。然而对待这一个地方,同时刘家的刘邦和刘备却是两种全然不同的态度,一个死活不愿意去,另一个却拼命也要拿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公元前206年十月,在经历了有惊无险的鸿门宴的风波后,项羽刘邦达成和解。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区及一带,这也是汉朝国号的由来。

刘邦心里十分不忿,甚至表示要与项羽拼命。最后在萧何曹参的苦苦劝说下才勉强接受。在蜀地韬光养晦,最后启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方才冲出蜀地,进而逐鹿中原。

那为什么刘邦不愿前往蜀地呢?原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易守难攻的的态势使得巴蜀是一个理想的独立王国。外界想要通过蜀道是难若登天,唐朝的时候李白尚且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喟叹,在那个时候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秦国收服巴蜀时,秦国的虎狼之师也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再者巴蜀地区之外项羽还贴心的为刘邦设置了章邯、司马欣、董贀三位秦朝降将,就像是在保险箱的外面再加上了三把锁,尤其章邯可谓是秦朝后期能打的猛将之一(打败过项羽的叔父)。

还有一点就是,虽然李冰修建了伟大的都江堰,巴蜀地区粮食富足,但民风彪悍尚武,加之刘邦的士兵都是外乡人,就更不好管理了。无怪乎刘邦知道了消息气的要拼命了。

反观刘备那边,刘备夺巴蜀之前只有荆州一块根据地,还时常被盟友东吴讨要。因此刘备对外急需寻求对外扩张,曹操惹不起,盟友不能动,就只有巴蜀汉中这个方向了。

而且伟大的都江堰长时间的灌溉使得巴蜀地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土,秦朝时的兵粮多来于此处。诸葛亮早在其对刘备的简历介绍时即说“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因此刘备必须要达成这个目标。且刘备整体实力最弱,前期需要采取战略守势,而蜀地的易守难攻无疑是最佳位置。

况且蜀地多才俊,法正,马氏兄弟(马良、马谡等),李严等皆当世之才,李严更是与诸葛亮一样是刘备托孤大臣,可见其受宠之深。所以以上三点造就了刘备冒着同族相残的不良名声取巴蜀的理由。刘邦与刘备都是当时的英雄,而不同的态势也造就了不同的战略方法,战略目的。

相关参考

同样是占据巴蜀 为什么刘备最后还是失败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论起“千古一帝”,除了剪灭六国,建立秦朝的秦始皇,开创大汉天下的汉高祖刘邦,也被认为是中国排名靠前的皇帝。在刘邦的起家过程中,巴蜀之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其打败项羽的资本之一。值得注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在面对历史错误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1、德国被深刻清算德国的战争发源地——东普鲁士被苏联、波兰瓜分。德国600万普鲁士人被赶出家园德国在东普鲁士的历史被完全消灭,甚至普鲁士历史名人坟墓都被推平。而日本没有被清算。2、侵略国家不同德国侵略

历史人物 袁术和曹丕都先后称帝 众人为什么对两人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对袁术和曹丕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二年(197年),汉末群雄之一的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设立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后,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设公卿朝臣,还在

刘邦对待儒生(读书人)的态度为什么前后变化很大

首先,刘邦是读过书的。年少的时候,曾与自己的发小卢绾,拜马维为师、在马公书院读书。第二,刘邦读书应该不是特别差。因为他曾千里赴大梁、要投到信陵君门下做门客。但是,信陵君早死了。所以,刘邦只能跟着信陵君

圆明园被毁我们应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

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看你自己的了赞成者相信,圆明园虽然承载了中国人记忆深处的隐秘,但是重造一座“万园之园”,让众多仰慕古代高超建筑艺术,也未尝不妥。反对者认为,当满目疮痍的圆明园在异地被还原为光彩夺目的

历史秘闻 圆明园被毁我们应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

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看你自己的了赞成者相信,圆明园虽然承载了中国人记忆深处的隐秘,但是重造一座“万园之园”,让众多仰慕古代高超建筑艺术,也未尝不妥。反对者认为,当满目疮痍的圆明园在异地被还原为光彩夺目的

圆明园祭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历史

吸取这段血的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好好学习,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要为国家的进步出一份力。要说让中国人不恨日本人,无论是从历史和现实日本人对待历史的态度,至少目前都是不现实的,但

历史人物 曹操托孤的人有哪些?从曹操托孤看他对待人才的态度

说到“托孤”,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非常有名的刘备白帝城托孤,把儿子刘禅交给了诸葛亮,甚至告诉他如果刘禅做皇帝不够,可以自己取而代之。其实,托孤并不是刘备的专属,三国时期其他人也都有过托孤。今天就一起

历史人物 对待人才的态度与决定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其中吴国一直据守江南发展内部,,则是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只有刘备的蜀国开始时期一直在东奔西跑,左右投奔,却是在最后发展成功能

历史人物 对待人才的态度与决定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其中吴国一直据守江南发展内部,,则是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只有刘备的蜀国开始时期一直在东奔西跑,左右投奔,却是在最后发展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