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项羽为什么要将自己麾下唯一一个谋士赶走?

Posted 项羽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项羽为什么要将自己麾下唯一一个谋士赶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项羽为什么要将自己麾下唯一一个谋士赶走?

对于在战乱中的某一方首领来说,谋士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很多人比之首领自己来说,更加专注于研究如何用策略战胜对手,并且能在很多时候用计策与对手抗衡。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一方的谋圣张良自然不必说,项羽这边的范增却没有张良那么好的命,原本应该与项羽情同父子,最终却被项羽赶了出去,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项羽的谋士是范增,是个很厉害的角色,连司马迁都说: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既然此人见识不凡,肯定很有谋略,于是对项梁说:“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後也。”於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可见范增是很有本事的人,他认为陈胜吴广灭亡的原因,就在于对楚王不尊敬,他认为,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人们至今还怀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怀王,因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是有道理的。而陈胜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接着范增论证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认为项梁渡江以来,楚地将领纷纷前来依附,就是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以为他能复立楚国社稷。他建议应该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的后裔。

项梁等人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议,找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草创了楚国政权。这便是范增的高明之举,当然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韬略和抱负。从此在范增的运筹之下,项梁的队伍如火如荼。范增是个人物,项梁一路势如破竹,有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范增向项梁提意见,希望他沉着冷静,项梁不听,结果在定陶之战,被秦将章邯打得落花流水,项梁一败涂地,自己也丢了性命。后来权利渐渐转向项羽,尤其是巨鹿之战,项羽让当时人惊惧莫名。因此所有人都认为天下就是项羽的了,因为项羽太会打仗了。

这时候刘邦却拿下咸阳,按照约定,刘邦可做关中王,接着便是著名的《鸿门宴》,范增建议项羽杀死刘邦,可平时嗜血如命的项羽关键时刻掉链子,优柔寡断,这下好了,放走了刘邦,从此,刘邦成了项羽的死敌,而且最终战败了项羽。

一直不明白范增对项羽忠心耿耿,项羽为何赶走范增,这二人情同父子,项羽也称范增为亚父:

其一,项羽自负其勇。项羽是个会打仗的人,是个出色的战将,尤其是巨鹿之战,打出了威风,打出了豪气,史记上说: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此时的项羽志得意满,不再是昔日唯唯诺诺的愣头小子,而范增仍然对项羽还是当日旧模样,自然遭到项羽的冷面孔。

其二,范增一心想让项羽成就千古帝业,可项羽仅仅满足霸业,因此项羽对范增的意见不以为然。范增不时向项羽打眼色,举起自己的玉佩3次,示意项羽尽快行动。项羽不发一言,未有理会。范增于是传召项羽堂弟项庄,吩咐他在席上舞剑,乘机刺杀刘邦。项庄进入酒席之中,向项羽请求准许他舞剑为乐,并在项羽同意后立即拔剑起舞。范增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项羽却一点也不配合,搞得范增很被动,项羽不明就里,还把张良送的玉斗交给范增,让他相看。

其三,范增看清了刘邦一行人的目的,去和项羽商量,项羽却不接受意见或建议。刘邦被困荥阳,于是向项羽请和。项羽打算同意,范增说:“此时很容易就能击败汉军,如果现在把他们放走而去征服,以后一定会后悔的!”于是项羽与范增急攻荥阳。刘邦的谋臣陈平抓住了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羽同范增的君臣关系。

可怜范增为项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项羽未能理解范增的宏图大志,以致裹足不前,最后反被刘邦部将韩信所包围,逼得乌江自刎,让人感慨。不知道临死前是否后悔不听范增的话语。呜呼,哀哉!范增也可怜,读了一辈子的书,最后满指望能博得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没有想到中途遭项羽猜忌,死得不明不白,岂不遗憾得很啊!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刘邦麾下最厉害的谋士,光靠嘴巴就拿下70座城池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郦食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高祖刘邦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帝王,他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并最终在与西楚霸王项羽的较量中笑到了最后,成为了天下的新

历史人物 曹操麾下两大谋士,郭嘉和荀彧同样劳苦功高,为何曹操更欣赏前者

三国乱世时期群雄并起英才辈出,各方势力麾下都笼络到很多才华出众的奇人异士,尤其以曹魏阵营人才最多。曹操本身就是一个文可治国武可安邦的英雄人物,时逢纷争战乱的年代而又胸怀大志,他知道想要成功仅靠自己一个

关于韩信的经历 对韩信的评价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霸王项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用人,在刘邦的身边聚集了很多的谋士和将领,他们都对刘邦忠心耿耿,愿意为刘邦卖命。可是项羽身边却是人才稀少,唯一的可以上得了台面的谋士亚父范增最

曹操麾下六大谋士,谁才是第一谋主

曹操麾下人才济济,能力出众的谋士至少有十余人,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和司马懿六人,那么曹操麾下这六大谋士,谁才是第一谋主?不是郭嘉,司马懿也排不上号。先来看看何谓谋主?简单点说

三国中曹操麾下的主要谋士

三国时期,三位大将各据一方,曹操的地域最为广泛,他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广阔的领域,最重要的是身边的谋士较多。那么曹操身边的五大谋士是谁呢?曹操的五大谋士:荀、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荀——体大思精,总统

历史人物 关于韩信的经历 对韩信的评价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霸王项羽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用人,在刘邦的身边聚集了很多的谋士和将领,他们都对刘邦忠心耿耿,愿意为刘邦卖命。可是项羽身边却是人才稀少,唯一的可以上得了台面的谋士亚父范增最

范增是一个好的谋士吗?项羽对范增是什么态度?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君主身边若是有很多好的谋士,那么便是成功了一半,而这个君主也一定得具有吸引这些谋士的特点。但是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谋士呢?是必须要头脑很聪明吗?还是得懂得看人眼色行事,就像是秦始

刘邦麾下隐藏最深的人,与李斯是同学,最终活到了104岁

汉高祖刘邦昔时在沛县起义反秦,后又与项羽争霸,最后能反败为胜、金瓯无缺,离不开手下谋士与武将的匡助与支撑。而这些建国功臣,有的全身而退,有的却功高盖主被杀,终局不尽沟通。但有一位功臣,却能历经五朝成为

刘邦麾下隐藏最深的人,与李斯是同学,最终活到了104岁

汉高祖刘邦昔时在沛县起义反秦,后又与项羽争霸,最后能反败为胜、金瓯无缺,离不开手下谋士与武将的匡助与支撑。而这些建国功臣,有的全身而退,有的却功高盖主被杀,终局不尽沟通。但有一位功臣,却能历经五朝成为

历史人物 范增死后项羽帐下一谋士极力帮项羽策划,可惜项羽没发现

范增死后项羽帐下一谋士极力帮项羽策划,可惜项羽没发现!接下来跟着历史新知小编一起欣赏。>我们都知道项羽的谋士是范增,但是后来因为陈平的反间计,导致范增离开死在了半路,后来的事情项羽得到一个谋士。>>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