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死活不当官他被皇帝看中却是状元 大明奇才解缙
篇首语:引诱肉体的是金钱和奢望,吸引灵魂的是知识和理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爹死活不当官他被皇帝看中却是状元 大明奇才解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爹死活不当官他被皇帝看中却是状元 大明奇才解缙
两任皇帝是这样评价解缙的。朱元璋“缙以冗散自恣耶。”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朱元璋是怎么注意到解缙的呢?
主要是解缙的两个突出吸引了他的眼球。一是成绩突出。二是家境突出。特别重视这年科考的朱元璋听说,江西有个神童,乡试考了个全省第一,高中解元。接下来,参加全国统考,会试考了全国第七。这个才子不仅自己表现出色,而且他的哥哥解纶妹夫黄金华也表现优异,考到最后全部高中,“一门三进士”,这种情况在一般家庭中是罕见的。这个家庭确实不一般,而关于这个家庭开国皇帝是知晓的,甚至有过交集的。解缙出生江西吉水一个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他的爷爷解子元在元朝做过中级官员,解缙的母亲是大家闺秀,而解缙的父亲解开则是朱元璋想特招的、但是辞官不做的个性学者。朱元璋曾三番五次派人请解开出来做官,但全被解开婉言谢绝了。
解缙的父亲为什么坚决不做大明朝的官呢?说起来,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解缙爷爷解子元在元末天下大乱时,遭到乱军袭击,也不知这乱军是农民起义军还是地方军阀,总之解子元乱战战死,这也算是为元朝尽忠了,守义而死。而他的儿子谢开,曾为元朝国子监监生,元朝灭亡后,他也要以父亲为榜样,为元朝守义,不肯出来做明朝的官。
听到这里,也许熟悉历史的观众会问元朝不是蒙古统治者建立的嘛,对汉民族实行民族压迫,全国人分四等,南方汉人是最末等,那么身为南方汉人的解子元父子怎为这样一个朝廷尽忠节义,不肯为光复汉族政权的朱元璋效力呢?这就是涉及到更深层的问题中国儒家士大夫“国家与天下”的传统观念了。
简单解释。解子元父子为元朝尽忠,就像后来曾国藩打洪秀全的道理一样,清朝是满洲八旗子弟建立的,曾国藩与洪秀全均为汉人,但是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却去镇压,不帮同族帮外族?这是为什么?对于这一点,曾国藩在给朋友亡妻所写的悼词《陈岱云妻墓志铭》中,表露了心迹民各有天唯所治,焘我以生托其下,子道臣道妻道也。以义擎天譬广厦,其柱苟颓无完瓦。
在儒者曾国藩看来,民族战争,充其量是亡国,换了个君主统治而已,而教义之争,才是天大事,三纲五常是中国大厦的正义擎天支柱,这根柱子倒了,大厦也将片瓦不存,这叫“亡天下”。所以,传统儒家学者,已经养成了“忠君”习性,无论此君来自何方,只要他尊崇三纲五常,不变政教,尽忠就是。
解缙家族就是这样传统儒者世家,在父辈的熏陶下,无疑,神童解缙也深受儒家传统思想教育。但他却没有历史包袱,在他这,解家要推倒重来。这里还有一个现实原因,让解缙不想重复父亲的路。因为在古代中国,读书人不做官,不仅没有社会地位,而且还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解缙从小看到,不做官的父亲令解家生活窘迫,他不想受穷,一定要做官领俸禄。所以学业成就后,他积极进取仕进科考之路。
大明学子当官要三考,乡试之后是会试,会试之后是殿试。饱读诗书的才子如猛虎下山,乡试第一,会试第七。殿试前就吸引了最大主考官——皇帝的眼球。朱元璋殿试前调阅了一二甲策论,对解缙的文笔赞叹不已,接下来他要亲自给才子出题了。
那么,解缙在殿试上表现如何?会得到皇帝打高分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史料记载,朱元璋以“柳”与“春风”为题,让才子在皇宫大殿当场赋诗。
解缙脱口即出。柳御柳青青近绿池,迎来攫秀不违时。皇恩天地同生育,雨露无私亦共知。春风慢慢春风入舜韶,绿柳舒叶乱莺调。君王不肯误声色,何用辛勤学舞腰。这两首诗,一个是夸皇恩浩荡普照大地,另一个是夸皇帝勤政不好酒色。两首诗就像两把痒痒挠,把皇帝的点位寻得非常到位,挠得朱元璋舒服极了。朱元璋见解缙人小乖巧,又会写又会拍,智商和情商都很出众,便欲钦点其为状元。
但是,朱元璋的意见遭到其他考官的反对,最后才子与状元失之交臂。
解缙为什么没当上状元?其他考官反对解缙当状元的理由在哪里?
这里就有古代点状元的玄机了。中国古代选拔状元,当然首先学习要好,科举考试成绩突出,但是,光学习好不够,还有形象和名字的玄机。也就是说,你形象英俊,名字吉利,也是被点为状元的必要条件。而解缙呢,长相还行,但身材矮小,后被人戏称“解矮子”“解矬子”,所以形象难道雄武英俊,最要命的是他的名字,“解”与“凋谢”的“谢”,“泄气”的“泄”发音相通,解缙名缙字大绅,缙古代是指官人,绅是指绅士,一个国家,官人和绅士都凋谢了,泄了劲儿,这个国家还有好吗?
所以有大臣们就劝皇帝不要点解缙为状元,史书记载,这些大臣对皇帝说了这样一番话“首开科甲,为国抡元,当取吉祥以顺民心。解缙字大绅,点为状元,‘缙’、‘绅’俱‘解’,于国不吉。”
这番话和我上述所讲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同样道理。朱元璋虽然是个很固执说一不二的皇帝,但也很迷信,为了江山社稷未来讨个吉利,所以忍痛割爱舍却解缙,又选了一个形象和名字都很像样的考生,做了状元,这个状元是谁?史料记载,此人名唤“任亨泰”,大明王朝人人亨通康泰,这名字多吉祥喜气。然而,喜幸归喜幸,好名不代表好能力,这个任亨泰除了名字,再没有在历史留下一笔记录,想必也是平平庸庸,一事无成。
神童与状元擦肩而过,只定了“三甲进士”。之后被加官翰林庶吉士。这是个“预备干部”,没有实际职务,相当于皇帝的备用秘书。但解缙这个备用秘书不一般,一进翰林院就得到太祖恩宠,不久升为翰林学士,转正秘书。朱元璋经常招才子进宫,带在身边,不离左右……
相关参考
两任皇帝是这样评价解缙的。朱元璋“缙以冗散自恣耶。”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朱元璋是怎么注意到解缙的呢?主要是解缙的两个突出吸引了他的眼球。一是成绩突出。二是家境突出。特别重视这
两任皇帝是这样评价解缙的。朱元璋“缙以冗散自恣耶。”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朱元璋是怎么注意到解缙的呢?主要是解缙的两个突出吸引了他的眼球。一是成绩突出。二是家境突出。特别重视这
两任皇帝是这样评价解缙的。朱元璋:“缙以冗散自恣耶。”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朱元璋是怎么注意到解缙的呢?主要是解缙的两个突出吸引了他的眼球。一是成绩突出。二是家境突出。特别重
两任皇帝是这样评价解缙的。朱元璋:“缙以冗散自恣耶。”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朱元璋是怎么注意到解缙的呢?主要是解缙的两个突出吸引了他的眼球。一是成绩突出。二是家境突出。特别重
大明奇才解缙解密 解缙(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育水鉴湖(今吉水县文峰镇)的一个
明代状元不当官回家种田,邻居笑他傻他写下首奇诗,句句发人深省
如果有一个词来形容各朝的文人们,那唐代可以用一个「”狂”字,宋代可以用一个「”痴”字,到了明朝则是「”有个性”。在后世评选的明十大才子中,王阳明、徐渭、汤显祖、解缙、冯梦龙等人无一不是个性张扬之辈。而
中国历史上状元不计其数,其中也不乏文武双全、英名盖世的天下奇才,然而,最为后世钦敬的却是南宋(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被后人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我却说,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状元。文
中国历史上状元不计其数,其中也不乏文武双全、英名盖世的天下奇才,然而,最为后世钦敬的却是南宋(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被后人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我却说,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状元。文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胡广与解缙应该算是名人,尤其是解缙号称“大明奇才”。他们二位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可谓同庚、同乡、同学、同僚、儿女亲家,演绎了许许多多是是非非的故事,至今为故乡人津津乐道。>>明朝洪
号称“大明第一才子”的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江西吉水县人,明初学者、文学家。解缙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襁褓中教之,一见不忘,六七岁就能即席吟诗作对,一时传为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