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要么去拼,要么等死
Posted 起义军
篇首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要么去拼,要么等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要么去拼,要么等死
朱元璋小时候是个混饭的和尚,每天肚子饿了就得念着歪经去讨饭。但他的大明王朝绝对不是讨来的。那时候他身无分文,只有要饭的一双手。后来兵荒马乱,谁都吃不上饭,谁还管他?他只好报名从军,压上自己的命,说是吃军饷是骗人的鬼话,谁都知道元朝国库的钱不会拔给叛军的财政局。所谓起义军,无非是仗着人多去抢掠老百姓,老百姓不想被敲骨吸髓,那就只有加入义军,从被抢的变成抢人的。朱元璋就是这么干的。
当兵后的朱元璋吃得上饭了,但吃得无滋味。毕竟经常和人干仗,真刀实枪,一不小心就挂了,命都活得不踏实,谁有心思吃?只有当官的才能坐镇中军帐,不用拼命,朱元璋于是奔着这条方针政策去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二十来岁的朱元璋终于在自己泥淖淤积的前半生里鲤鱼打挺,倏然翻身。他虽然只是小军官,却深得元帅郭子兴的欢心,所以大家都捧他。他也就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好不逍遥。只是好景不长,朱元璋还没过两天安生日子,魔障又来了。郭子兴元帅非要把自己的干闺女嫁给他。郭的闺女人称马大脚,那是出了名的丑,白送都没人要的。朱元璋为了保命,只好忍辱负重,“委身”于马大脚。
光阴已逝,转眼间义军已经三分天下。倒不是朱元璋有妄图霸业的雄心,是起义军的惊涛骇浪把他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真可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时候逐鹿中原的还有两张大牌,张士诚和陈友谅,哪一个不比他老朱肥三圈。所以彼时朱元璋很想议和,搞个民主联合政府什么的。但大家都杀红了眼,也就由不得你高擎橄榄枝。张士诚的千军万马顶着他的后背。朱元璋当然不愿意无私奉献,试问谁肯把自己的几亩地让给别人糟蹋?于是两人在战场竞技,朱元璋得了金牌,张士诚带着银牌去了阴曹地府。
直到这时朱元璋还是愿意当陈友谅的小弟,毕竞人家财大气粗,而且朱元璋是小农出身,老早就想过怀中抱子脚后蹬妻的安生日子,没逼到份儿上,傻子才去拼个你死我活。可偏偏陈友谅要赶尽杀绝,不让朱元璋睡个囫囵觉。既然这样,只好草草应付了。朱元璋是心不甘情不愿,打十场败九场。直到最后老陈把老朱逼得走投无路,两人在鄱阳湖光着膀子,裹挟千军万马,大干了一场。
天下终于尘埃落定,朱元璋死都想不到这辈子能当上皇帝。小时候他是个混饭的和尚,每天肚子饿了就得念着歪经去讨饭。那时候他身无分文,只有要饭的一双手。今天,他的这双手握着温润的玉玺,在历史的度牒上印下“朱明”两个字。朱,是他朱元璋的朱;明,也是他朱元璋的大明。
他这一辈子,都被命运逼着向前进。饥饿、死亡、丑妻、劲敌、疲惫、痛苦,这一切,为他吹响了苦难的冲锋号。要么去拼,要么等死。
没有人是永动机,总能秉持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理念,一辈子不断劝着自己去受苦受难,去自残去自戕,去大风大浪里呛水喝气儿。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你我概莫能外。回头看看朱元璋的路,又有几步是他心甘情愿迈出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历史把每个人推上了舞台,而你能做的却只有一件事:
迎难而上。
相关参考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卿大夫联合起来,灭掉了当时国内最有实力的卿族知氏,瓜分了知氏占有的土地,形成了三分晋国的局面。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共同逼迫周威烈王将他们列为诸侯。春秋时代
帝王中的劳模 标题即一悖论。按照一般的常识,励精图治的总是那些圣明的帝王,如唐宗宋祖、秦皇汉武、康熙干隆。而亡国之君,不用说,那自然要么昏庸,要么残暴,要么糊涂,要么是兼具三种特色的
说到职场,太多人都没有好话——要么工作压力太大,要么勾心斗角太多;要么利益争夺过凶,要么同事情如纸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有如是想法的小伙伴,多半是缺了一个自由自在地体会-观察-反思的过程。100
> 时期,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爱国之士纷纷奋起反抗。就是其中的一位爱国人士。可是,不同于一般人,一般人要么是学生,要么是商人,要么是党派人士,要么是农民、将士,
三国前期风云变幻,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乱局中涌现出了不少名将,他们要么有骄人的战绩,要么在某一方面有别人没有的专长堪称将才,当然大浪淘沙最终他们要么兵败被杀,要么被别人所杀,这其中有三人死得最为可惜,即
...是对那些指点江山的实权派皇帝来说的。这种实权派皇帝要么就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如唐宗宋祖那样的,要么就是继承祖宗江山后特别能干,开创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但是对于某些倒霉皇帝来说,坐在这个位置上要么天灾连连,...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神秘人物,人们称呼他叫鬼谷子。他的弟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享誉列国,名声远扬,人人敬畏的著名人物。要么就是出色的军事家,要么就是出色的纵横家,要么就是出色的改革家……总之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
位于北京的历代帝王庙,顾名思义,是明清朝廷官方祭祀历代帝王的地方。这“帝王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在明朝,供奉在历代帝王庙的,要么是三皇五帝那样的始祖级人物;要么是历代开国君王,如汉高祖刘邦;要么是
位于北京的历代帝王庙,顾名思义,是明清朝廷官方祭祀历代帝王的地方。这“帝王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在明朝,供奉在历代帝王庙的,要么是三皇五帝那样的始祖级人物;要么是历代开国君王,如汉高祖刘邦;要么是
封建社会皇帝的女人,历来都是要求比较高的,要么是容貌出众,要么是家世显赫,要么是机缘巧合,但不论是哪种情况,皇室一般都要求皇帝的女人,必须是处女或者至少是来历清楚的女人。但在西汉时,却有一位特别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