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朝著名历史学家章学诚简介 章学诚是怎么死的
Posted 章学诚
篇首语: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朝著名历史学家章学诚简介 章学诚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朝著名历史学家章学诚简介 章学诚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章学诚
外文名:zhangxuecheng
字:实斋
号:少岩
别名:章实斋、章文、章文镳、少岩先生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清朝
出生地:中国浙江绍兴
出生时间:公元1738年
去世时间:公元1801年
职业:史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文史通义》
主要成就:“六经皆史”之论
章学诚生于公元1738年,去世于公元1801年,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方志学家以及文学家,提出了“六经皆史”的理论。
章学诚原来不叫“学诚”,而叫章文、章文镳,字实斋,号少岩,为浙江会稽人氏。章学诚自小就表现出了对历史文学的浓厚兴趣,从小勤奋好学,立志追求学问。肄业国子监两年后,章学诚二十八岁,随后跟随京师大学士朱筠学习。朱筠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不仅自身学识丰富,而且家中藏书众多,章学诚在这儿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他遍览朱筠家中藏书,时常与来朱门的名流学者研讨学术源流及异同,学识增长非常迅速。可以说这段时间,是章学诚学问增长的高峰时期。
乾隆四十二年,章学诚参加乡试中举人,第二年便进士及第。初为国子监典籍,在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教学,随后入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
章学诚虽然为进士出身,按理可以为官,但是章学诚自己却并不愿意进入仕途,反而沉醉在编书之中。
从他二十七岁的时候,与自己的父亲一起编撰《天门县志》开始,他在乾隆三十八年到五十八年的二十年间,一共纂修或参修了和州志》、《永清县志》、《大名县志》、《亳州志》、《湖北通志》等。这还是只是一部分,还有许多预修的地方志。
在长期的实践中,章学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想。他自己对数十年的编撰历史进行总结,对方志渊源、性质、体例、功用及编纂方法的悉心研讨,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方志理论,对近代方志学研究影响颇大。
人都说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正是在持续不断的纂修史志的过程中,他开始系统的总结和完善自己的史学思想。他一生主修、参修各类地方史志十余部,并撰写了大量的志评著作。毫不夸张的说,纂修史志的过程,便是他成长成熟的过程。
章学诚那种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理论思想,对后世史学研究影响重大。
公元1801年,也就是嘉庆六年,章学诚安然去世,享年63岁。
相关参考
清朝人物中文名:章学诚外文名:zhangxuecheng别名:章实斋、章文酕、章文镳、少岩先生国籍:中国(清朝)民族:汉族出生地: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出生日期:1738年逝世日期:1801年职业:史
章学诚与《文史通义》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他少年多病,23岁后应顺天乡试,两试不中,后三上京师又三不中,从学于朱筠。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才中顺天乡
章学诚(1738年—1801年),原名文镳、文酕,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杰出史学家和思想家,中国古典史学的终结者、方志学奠基人,有“浙东史学殿军”之誉。因学问不合时好,屡试不第,迟
章学诚(1738年—1801年),原名文镳、文酕,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杰出史学家和思想家,中国古典史学的终结者、方志学奠基人,有“浙东史学殿军”之誉。因学问不合时好,屡试不第,迟
章学诚 (1738~1801)清代史学家。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实斋。早年博涉史书,中年入京,遍览群籍。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国子监典籍。后去职,历主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讲席
章学诚章学诚《文史通义》、《校雠通义》等作品,其中《文史通义》与《史通》一同被称作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章学诚继承发扬了黄宗羲的浙东史学学派。章学诚作品>曾先后主修《和州志》、《永清县志》、《亳
章学诚章学诚,字实斋,浙江会稽(绍兴)人。虽在41岁时中进士,但一直没做官,靠替人修书做幕客或主讲书院过活。曾先后主修《和州志》、《水清县志》、《亳州志》、《湖北通志》,并参加了《常德府志》、《荆州府
章学诚像 章学诚(汉语拼音:ZhangXuecheng;1738~1801),清代史学家、文学理论家。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字实斋,号少岩。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曾任国子监典籍。历主定州定武
司马相如列传 【说明】此文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传记。作者采用“以文传人”(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下》)的写法,简练地记述了相如一生游粱、娶文君、通西南夷等
司马相如列传 【说明】此文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传记。作者采用“以文传人”(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下》)的写法,简练地记述了相如一生游粱、娶文君、通西南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