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介之推为何宁死不肯见晋文公 介之推最后是怎么死的
Posted 介子
篇首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介之推为何宁死不肯见晋文公 介之推最后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介之推为何宁死不肯见晋文公 介之推最后是怎么死的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对于高官厚禄,有的人视作过眼云烟,金钱酒色在其眼里也不过就是粪土。这些人将功名与人生追求放在最高的位置,作为自己的一生的最高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这种人注定会谱写不凡的篇章的。
介子推,出生年月不详,又名介之推,后人又称其为介子,关于他的名字,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36年。县志云,文公返国,介子推“不言禄”,隐于绵山。晋文公求介之推不得,便放火焚山,介之推宁死不肯出山,最终他抱树而死。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他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关于他的出身、地位等相关的信息,史书上并不多见,也对其生平记载得特别少,但是他的一些事迹却一直流传到今天。
介之推因为“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得到了世人的怀念。在中国只有两个是由于某个人而设立的。其中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国大诗人屈原,因为屈原投江而有了端午节。还有另一个就是这个介子推,这个失传的节日叫“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后,后来两个节日逐渐重合变成了一个节日。其实在唐朝以前,寒食节和清明节是分开的,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传说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设定的节日。
根据《史记》晋世家的记载:“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晋公子的出走,与晋国的骊姬之难有关。骊姬是晋献公的宠妃,此时的晋国太子还是申生,由于骊姬一心想立自己儿子为太子,所以她不得不施计让申生被晋献公怀疑,甚至让其背负弑君的罪名。
公元前655年,晋国发生内乱,长公子申生被晋献公宠妃骊姬陷害而死,公子重耳、夷吾被迫逃亡。介之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跟随重耳的,在逃亡途中的重耳,因为所带的财物并不多,后来就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有一次差点饿晕过去,还好跟随他的都是一些贤者,就在随行者都束手无策的时候,介之推却将自己的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重耳苏醒后,十分感激介之推。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十九年,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返回晋国称王。
重耳归国即位后,大赏群臣,特别是当初追随自己人,这个时候连一些不相干的人都跑来邀功,只有介之推没有露面主动邀功,而是一个人隐居起来,介之推看到大臣们献媚邀功,自己不愿与他们为伍,便到了绵山这个地方隐居起来。后来,晋文公忽然想起了介之推对自己有恩,想要加封他,却发现他早已悄无声息地离去了。
派人打探才知道他带着老母亲在绵山隐居,于是派人去请他出山,请了很多次无果后,晋文公亲自去邀请,也无功而返。后来晋文公便放火烧山,希望逼迫介之推出来,没想到这场大火没有将介之推逼出来,反倒使介之推母子葬身火海。晋文公懊悔不已,便将介之推葬身的山改名为“介山”,而那一天也被晋文公命名为“寒食节”,并在这一天昭告天下,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相关参考
重耳并不是春秋时期最优秀的人,因为比他优秀的人太多太多了。为何他最后却能够笑到最后?在未登基之前,他所拥有的不过就是一个皇子的名号,被自己的亲生父亲追杀,流亡异国他乡19年,流浪各国受尽冷嘲热讽,
历史人物 晋文公与介之推是什么关系 晋文公的妻子和儿子又是谁
重耳并不是春秋时期最优秀的人,因为比他优秀的人太多太多了。为何他最后却能够笑到最后?在未登基之前,他所拥有的不过就是一个皇子的名号,被自己的亲生父亲追杀,流亡异国他乡19年,流浪各国受尽冷嘲热讽,
春秋战国 介之推 什么人 有关晋文公的故事有哪些 晋文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春秋又是一个群雄逐鹿时代,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的名字由此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成为千百年来世人嘴里的一个传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铸造了不一样的传奇春秋。晋文公是个雄心勃勃的人,他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
【作品介绍】《介之推不言禄》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最后而死的故事。【注释】介之推:
...,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欲废...
介子推: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
...,长在夏县裴介村,死后葬于介休绵山(又作介山)。一作介之推(介推),亦称介子。另有姓王名光之说。生年不详,卒于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欲废...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
晋文公的名字叫重耳,是春秋时期的另一位霸王。可是在他做国家元首之前,经历了许多坎坷,曾因受鲡姬的迫害而在外面流浪了十九年之久。他流浪时有很多人跟随他,介之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耳登基当了晋文公之后,大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