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朝大礼议事件是什么 大礼议结果为何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明朝大礼议事件是什么 大礼议结果为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明朝大礼议事件是什么 大礼议结果为何
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社会,皇帝的权利至高无上,不容挑衅。不过虽然君权独一,但若是做错了事情,臣子也可以进行规劝。想要留下一个好名声的皇帝,难免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历史上有一位皇帝,想要追尊自己的父亲为皇考。大臣们不同意,于是就纷纷上奏劝谏,宁死不屈。
有人就说了,这追封父亲为皇考,怎么说也是一件孝事儿啊。中国古代将“孝”看的那么重要,怎么还会遭到反对呢?主要是这事儿比较特别。
这位皇帝是明世宗朱厚,也就是咱们后来的嘉靖帝。追封皇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
封建皇位的传递,一直以来都是遵从“父死子继”的规矩。也就是说父亲死了,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朱厚不是明朝开国皇帝,那么为何他父亲不是皇帝呢?
朱厚的父亲是兴献王朱,朱厚的皇位是从堂兄明武宗朱厚照那儿继承来的。朱厚照就是正德帝,正德帝去世之后,因为没有留下儿子,朱厚被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扶立上位。
朱厚上位之后,想要追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考。但是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武宗旧臣,却认为朱厚既然是继承正德帝的帝位,那么就应该认正德帝的父亲明孝宗为父亲。
历史上如定陶恭王刘康和宋朝濮安懿王赵允让这种小宗入继大宗的先例,都是尊奉正统。所以朱厚想要追封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自然就受到了杨廷和等人的阻止。
你说皇帝认自己的父亲有什么问题,这怎么也算是家事吧!所谓皇家无小事,更何况朱厚认谁为自己宗法上的父亲,关系到的是太庙祭祀的问题。
对于朱厚自己而言,当然也不愿意抛去自己的生父生母,而另外认明孝宗为父亲。所以因为这个问题,从正德十六年朱厚继位开始,就形成了新帝与旧臣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
这场新旧势力的交锋,一直持续了三年半,以朱厚的胜利而告终。其生父兴献王追封为明睿宗,太庙祭祀列明武宗之上,王陵规模也升级成后来的明显陵。
为了让自己的生父成为皇帝,朱厚先是表示优待杨廷和,又赠给礼部尚书毛澄重金,希望他们能改变主意。
谁知道杨廷和等人却始终坚持,朱厚一怒之下,下令杖责反对大臣。以杨廷和为首,当时有100多位大臣受到杖责,其中还打死了16位。
而经过三年半的争斗,杨廷和始终宁死不屈,最终也落得个罢职回乡的结局。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嘉靖帝时期,内阁首辅更换频繁。在大礼议期间,就有不少的内阁大臣因此事遭贬,内阁洗牌。
嘉靖帝时期的内阁首辅张璁是如何上位的?正是因为他在大礼议期间支持嘉靖帝,成为新帝派大臣,与杨廷和等旧臣抗争,因此功而上位。
大礼议是明朝历史上一场非常重要的政治事件,不仅仅是嘉靖帝认不认爹的问题,更多的是以嘉靖帝为首的新势力与明武宗旧臣之间的一场争斗。
别看嘉靖帝当时年纪轻,却凭此成功执掌权利,成为一个说一不二的实权皇帝!
相关参考
大礼议大礼议事件发生在明正德十六年(1521)到嘉靖三年(1524)间,以杨廷和为首的旧阁权集团同张璁等新进士大夫之间围绕着当时“继统”与“继嗣”的礼仪形式所...大礼集议古籍简介《大礼集议》·五卷(
突然想到前两天上模块一外国宪法课时,老师跟我们说的大礼议事件。当时老师说的模糊不清,恰好我还知道一点,所以就捋一捋这是怎么一回事……要了解大礼议事件,首先介绍几个人,第一个人是明孝宗朱祐樘,第二个人是
大礼议,是明朝嘉靖年间因明世宗生父称号问题引起的一场政治斗争,发生于明世宗登基不久之时。当时,世宗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世宗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
大礼议,是明朝嘉靖年间因明世宗朱厚熜生父称号问题引起的一场政治斗争,发生于明世宗登基不久之时。当时,世宗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正德旧臣们之间,群臣认为世宗继承了明武宗的帝位,理应以武宗之父孝宗为尊,故要
伯父?父亲?叔叔?即位后的第三天,嘉靖皇帝立即向大臣提出希望能迎接自己的母亲来北京母子团聚。明代以孝为所有品德之首,大臣们自然没什么反对的,只能派人前去迎接,不过当时已经尽量去忽略一个问题,就是这位皇
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后,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始而争考﹑争帝﹑争皇,继而争庙及路,终而争庙谒及乐舞。”斗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祐杬的尊号。实质是世宗通过议礼之争,打击杨廷和等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到1524年(嘉靖三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原因是明朝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为其改换父母的问题所引起。明世宗登基不久之时。当时,世宗与杨廷和、毛
2011年2月,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既有研究不同的观点。笔者以大量一手史料为基础,指出武宗猝崩后,威名素著的张太后奉武宗遗命干预朝政。在空位期间,她选立世宗、收捕江彬、革除弊政,成功地避免
作者:胡一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明代廷争的激烈想必不用再多做描绘和渲染了,国初南北分榜之争、都燕论开廷争之滥觞,中期谏武宗南巡,大礼议,后期争三王并立,以致崇祯朝危机之时,还要议迁都并争论“君王死社
明代后期的党争张居正死后改革废弃,社会矛盾加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纷繁复杂的党派纷争,就是其突出表现。嘉靖朝有“大礼议”之争,最后以杨廷和的去职暂时告终。万历以后,类似的问题时有发生,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