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元代政治家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是怎么死的
Posted 中书省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元代政治家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元代政治家张养浩简介 张养浩是怎么死的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历任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英宗、泰定帝和元文宗,一共六朝。六朝重臣,可想而知张养浩在元朝政治中说占据的位置有多么的重要。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世人以齐东野人称之,汉族人,生于公元1270年的济南,去世于公元1329年。
元世祖至元七年,张养浩在济南一个富裕的平民家庭出生。祖辈上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只知道在祖父张山之时曾经参过军。到了张养浩父亲父张郁这一辈的时候,他放弃了读书改而从商。也是因为张郁积累了一部分的家产,所以才使得张养浩幼年之时能有银钱支持他读书,而不用像大多数百姓的子嗣一样,小小年纪就要想办法贴补家用。
当然张郁的努力没有白费,尽管他放弃了读书,但是最终却养了一个好儿子。等到张养浩后来起势之后,父凭子贵,张郁被追封为通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济南郡侯。而张养浩的母亲,也被追封为济南郡夫人。
至元十六年,张养浩十岁,这个时候的他尽管年纪幼小,但是也能看见勤奋读书,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中的景象。据说当时他经常彻夜读书,勤学刻苦,让他的父母非常担心。一般的父母都会督促孩子读书,但是到了张养浩这儿,父母劝他适当读书,就是因为害怕他太努力反而累坏了身体。
尽管父母下了禁令,但仍然无法阻止张养浩读书的热情。他白天勤学刻苦,到了晚上的时候,关上房门还要偷偷将白天学习的复习一遍。
至元二十五年,十九岁的张养浩在游济南白云楼的时候,留下《白云楼赋》。这篇赋,后来被山东按察使焦遂看见,因为欣赏张养浩的才学,焦遂破例接见张养浩,还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
至元二十九年,张养浩二十三岁听从父亲离开东平,到京城大都求仕。因为文章受平章政事不忽木欣赏,被推举为礼部令史,后进御史台。御史台任满,回家闲居,元贞三年为中书省掾属。
大德九年,张养浩由中书省掾,选授堂邑县尹,留下了许多政绩,两年后权理博平县事。
元武宗继位后,张养浩被东宫召至司经,未至,又改为太子文学,随即拜监察御史。武宗驾崩,仁宗继位,因为爱其才,召张养浩出任中书省右司都事,随后为翰林待制。张养浩在仁宗一朝,尽职尽责,多次主持元朝科举考试,声誉极高。
延佑五年,张养浩被擢为陕西行台制书侍御史,后为礼部尚书,两年后任参议中书省事。
仁宗去世,元英宗继位。这一年张养浩的父亲和儿子先后去世,丁忧回家。这一闲居,就一直到了泰定帝一朝。
泰定帝继位之后,任命张养浩为太子詹事丞,兼经筵说书,还没有赴任就因为生病给耽搁了。至治元年到天历二年,张养浩一直闲居在家,朝廷七召不起。也因为他未曾就任,躲过了后来的朝廷政变。
元文宗,元明宗天历二年正月,陕西大旱,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当即赴任,沿途资助灾民。到了任上之后,也一直兢兢业业的处理赠灾事宜。因为情况紧急,张养浩一直都住在官府是上。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公务,连休息的时间都很少。
张养浩的努力没有白费,灾后情况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但是他自己却因此而劳死任上。同年七月,张养浩“得疾不起”,享年60岁。张养浩去世后,当地百姓悲痛万分,朝廷追赠其为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简介,《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
人物生平幼学勤奋张养浩张养浩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平民家庭,其曾祖以上的事迹已无可考。所可知者就是其祖父张山曾经从戎,其父张郁弃儒从商,所以积攒了一定的资产,为幼年张养浩的就学创造了经济基础。后因子贵,追封
”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白叟,元代有名散曲家、政治家。他是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自幼勤学,诗赋、文章无所不克,尤长于散曲。张养浩为官
”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白叟,元代有名散曲家、政治家。他是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自幼勤学,诗赋、文章无所不克,尤长于散曲。张养浩为官
”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白叟,元代有名散曲家、政治家。他是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自幼勤学,诗赋、文章无所不克,尤长于散曲。张养浩为官
张养浩张养浩别名张文忠公,号云庄、齐东野人,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元明善、曹元用并称“三俊”。文学上,他除了散曲,诗歌、词、散文等都颇有建树。张养浩的词>张养浩曾有一部词集《江湖长短句》,可惜今
张养浩张养浩是元代名臣,一生历经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曾任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职。元朝廷曾七聘其不出,后关中大旱才肯再次出山。张养浩是个怎样的人对张养浩的评价>政治方面>苏天
张可久张可久别名张小山、张伯远,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张养浩并称“二张”,与乔吉合称“双壁”,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那么,张可久的代表作都有哪些呢?张可久简介>张可久(约1270~约135
作者:黎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
作者:黎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
张养浩元曲选(附:小令)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