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韩信介绍 历史上与韩信相关的故事

Posted 刘邦

篇首语: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韩信介绍 历史上与韩信相关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韩信介绍 历史上与韩信相关的故事

   历史上关于的: (?—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 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见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元年,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平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1.高地葬母>  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餬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韩信将母亲安葬在这块高地上,似乎在向人们传递著某种信息:韩信虽然是一个穷苦孩子,但是将来一定会发达的,待有朝一日成功之时,一定会为母亲安排风光的守冢。>  2.怒绝亭长>  韩信在下乡亭长家吃闲饭,几个月后,引起亭长妻子的不满,前一大早就烧好饭,在床上就把饭吃了。等到吃饭时间韩信去了,就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看出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  3.漂母之恩>  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许多老妇在冲洗丝絮,其中一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意思是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  4.胯下之辱>  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5.项羽事楚>  命运多舛秦末,项梁起兵反秦,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6.离楚归汉>  韩信离开楚军,投奔刘邦,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己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日仰视,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7.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骑上马去追韩信。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萧何说:「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去。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  8.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刘邦又间:"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韩信的自信。>  9.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与韩信议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师东征。当时出征的栈道已被烧毁,不能行军。问韩信该如何进兵,韩信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于是派了兵士几百人,装作去修建栈道,自己却率领三军,悄悄地从南郑出发,偷渡陈仓。>  10.断水塞流,大破联军>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与齐楚联军对峙于潍水。韩信连夜秘密派人装满一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这样下游河水变浅了。次日上午。当齐楚联军刚刚走到河心,韩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汉军扒开沙袋,飞泻而下的大水将正在渡河的齐楚联军截为两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不计其数。韩信回兵追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齐楚联军主帅)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就这样,汉军一举占领了齐国全境。>  11.四面楚歌>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该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一下子完成了合围。人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己去,自剔于乌江边。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12兔死狗烹>  韩信是刘邦夺取天下的第一功臣。然而韩信的智谋和才能又深深为刘邦所嫉妒。当项羽的军队被打败后,齐王韩信的军队就被刘邦夺取了。不久后,刘邦又设计抓捕了韩信,韩信就说了,果然像有人说的那样,"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帝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了,我当然也该被烹杀啦。虽然这次刘邦没有杀韩信,但把韩信贬为淮阴侯。>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韩信的简介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历史名人

  韩信的人物生平简介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

历史秘闻 萧何后不后悔害死韩信

萧何后不后悔害死韩信?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汉初三杰分别为萧何、韩信、张良,后勤、将军、谋士战争三大件帮助刘邦夺得天下。韩信由萧何“举荐”给刘邦的,如此说来萧何在刘邦功臣中排第一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汉初三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为何只有韩信死于非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整个汉王朝最开始的三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飞张良、萧何、韩信,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刘邦想要打败项羽,单纯的凭借自己的肉身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谁对刘邦的帮助最大

汉初三杰谁对刘邦的帮助最大?张良作出了哪些贡献?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初三杰可以说都是功不可没,毕竟汉朝的建立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而在刘邦看来,萧何、韩信、张良这三

汉朝历史 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究竟孰高孰低

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究竟孰高孰低?  众所周知,张良、萧何、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汉高祖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三杰中,萧何年龄最长,张良次之,韩信最小。  张良,生于公元前

汉朝历史 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究竟孰高孰低

汉初三杰的张良和萧何,究竟孰高孰低?  众所周知,张良、萧何、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被汉高祖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三杰中,萧何年龄最长,张良次之,韩信最小。  张良,生于公元前

历史人物 汉初三大名将分别是谁?汉初三大名将和汉初三杰是同一批人么?

汉初三大名将和汉初三杰并不是同样的三个人,其中只有韩信是两边都占了一个名额,其余两人都不一样。可能我们更加熟悉的是韩信、萧何跟张良这三人,但这次要说的汉初三大名将可能知名度就要小一些了。汉初三大名将中

韩信被杀只是吕雉自作主张吗

吕雉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从刘邦举起反秦大旗到奠定大汉基业,张良为刘邦谋划的地方很多,如鸿门宴脱险,如韩信要齐王之权,再如暗渡陈仓等等,汉初三杰的作用

历史人物 韩信是死于功高震主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他和萧何、张良是西汉最为主要的三位开国功臣。韩信用兵出神入化,他多次以少胜多创造了军事史上许多奇迹。然而韩信最终却没有落得个好下场,他也是“汉初三杰”里唯一一个被杀的功臣。>>

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的后代们,为什么有的富贵余生,有的世代为奴

汉初三杰的后代们,为什么有的富贵余生,有的世代为奴?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汉争霸时,刘邦依靠手下的三位顶级人才张良、萧何、韩信,得以击败项羽,获得最后的胜利,开创荣耀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