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考”为何大多安排在春秋两季而不是夏季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大考”为何大多安排在春秋两季而不是夏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大考”为何大多安排在春秋两季而不是夏季
古代"大考"大多安排在春秋两季而不是夏季,除了与古代学制有关,还受到五行和农时、气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古人对时令和五行相当在意,二十四节气和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出现,就是具体体现,四季八节的意义和安排不能混乱。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有经世之志的栋梁之材,考试日期当然要有讲究。
何谓"栋梁"?挑大梁的木材,喻为贤能之人。五行中与"栋梁"对应的就是"木",与木对应的则为"春"。明高濂《养生八笺·四时调摄笺·春卷》即称,正月立春的时令属性是木,到了春分时木开始旺盛,立夏时节就停止生长了,到了夏至时节树木开始凋零,此即所谓:"正月立春,木相;春分,木旺。立夏,木休;夏至,木废。"春天生机勃发,《尚书大传》称:"东方为春,春者,出也,万物之所出也。"可见,依此来看,古人将科举日期安排在"出"人才的春季便很好理解了。
将考试日期安排在秋天,同样也有一番道理。大家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用汉扬雄《太元经》(又名《太玄经》)的话说,"秋者,物皆成象而聚也。"对考生而言,考试是收获成绩的时候,将"大考"放在秋季不仅顺应了考生的心愿,更体现了朝廷借科举收获人才的期盼。上述观点即所谓"春花秋实",其中当然有唯心的地方,但也不乏科学、合理之处。春季与秋季是一年中最美最好的季节,不冷不热,最利于考生发挥。如果放在夏季,由于科举考试天数长,高温对考生的体能也是威胁。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请改试期"条所记,便间接反映出古人安排科举日期时考虑到了气温原因。对"二月会试"的制度,万历年间有人提出应推迟一个月,"请改三月"。但其理由是"举子重裘以进,便于怀挟",改在三月考试,"用单夹衣,则宿弊可清"。万历十一年殿试榜眼、东阁大学士李九我就此反驳道:"如此,则四月十五殿试,傥日暖,如何操笔?又其甚者,不暴杀举子耶!"其意思是:天热怎么答卷,如果更热是不是要晒死考生。
" 大考"在春秋两季就一定合理吗?
《宋会要辑考》:"缘福建去京师地远,遂先期用七月"
事实上,"大考"放在春秋两季有时也不一定就比夏季好。早春和晚秋天气多变,气温低,温差亦大。可能是吸取了《涌幢小品》中的明朝考生那类意见,清朝对会试的日期安排进行了调整,春试往后推迟。清初是二月会试,四月殿试,后改为三月会试,五月初殿试,此时间已接近眼下的高考了。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又稍向前提,改在四月二十六殿试,以后遂成定制。
那么,古代有没有在六七月大考的现象?也有。在南宋绍兴二十四年之前,各地举行解试的日期便不一样,有的离京师比较远的地方,为了保证不误后面在京师举行的会试,解试也可以提前进行。据徐松《宋会要辑考·选举十六》:"缘福建去京师地远,遂先期用七月;川广尤远,遂用六月。"有的考生利用这种地区上的时间差钻空子,一年内赶赴两个地方参与解试。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实行全国统考,解试时间统一放在秋八月初五至八月十五间,才将这一漏洞堵死。
历史上还曾出现"六月七日"开考的现象,只不过是阴历。《宋史·选举志二》记载,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殿试拟五月五日举行,当时成都已被元军占领(宋史误为"归附我朝"),四川考生来得极少,最后"展(延期)作六月七日"。臣僚认为此时为酷暑天,建议改在立秋后择日殿试。结果因为当年七月八日宋度宗驾崩,这次罕见的延期殿试并未进行。
遇到恩科时,考试不仅可能安排在夏季,冬天也有可能。如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恩科殿试,便安排在冬十月二十七日。清朝时,殿试也都在室外广场上进行,清初在天安门外,后改在故宫太和殿前。"冬十月"末的北京已很冷,"恐砚池冰结,难以书写,着在太和殿内两旁对策。"
相关参考
今天是2017年高考的第二天,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多都安排在夏天。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考试无疑是科举考试,古代的科举考试为什么不是"一年一考"而是每三年举行一
导读:若是能穿越回古代,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想做皇帝,这也极为符合人的本性。古代的皇帝,只要不是傀儡,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且不说权倾天下,光后宫三千佳丽,就足以让人口垂涎三尺,甚至愿意折寿10年以换取皇帝
导读:若是能穿越回古代,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想做皇帝,这也极为符合人的本性。古代的皇帝,只要不是傀儡,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且不说权倾天下,光后宫三千佳丽,就足以让人口垂涎三尺,甚至愿意折寿10年以换取皇帝
酷热,太阳伞、霜可以让面部,但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也需要。那么如何做好,如何保养眼睛呢?下面为您介绍夏季如何做好眼睛,看看吧。对眼睛有什么伤害?对眼睛的伤害是从前到后、由外至内的,眼睛最表面的角膜和结膜最
为什么古代皇帝有那么多女人,大多香火不旺,甚至还有很多都是一直独苗?生活条件在古代绝对是最好的,但是大多都死的早,这是为什么呢?今天笔者就以明朝为例说道说道。明朝有十几个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和第三位皇帝
古代的刑法多种多样,被抓的犯人很多都被抓进牢狱,而也有一些人则会直接被发配到边疆荒漠的地方。相信这一幕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水浒传中也最为常见,那么为什么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朝廷还要浪费大
古代的刑法多种多样,被抓的犯人很多都被抓进牢狱,而也有一些人则会直接被发配到边疆荒漠的地方。相信这一幕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水浒传中也最为常见,那么为什么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朝廷还要浪费大
经历了这初三的第一次的大考,我知道了自己的缺点,也掌握了一些知识。以下为我对自己未来数月的学习的一些计划和安排。首先是语文。在语文考试中,尽管这次的考试比往常的测验多了半个小时,但时间还是有些紧迫。做
丹书铁券,是古代皇帝跟臣子订的一份契约,具有刑罚豁免权,俗称免死金牌。然而这个豁免权仅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历朝历代中,拥有免死金牌的大有人在,可惜他们当中许多人却死于非命。在汉代,刘邦带领一群所谓
中国古代刺客很多,但大都是单干户。中国的政府历来很强大,不会容许黑社会过分坐大,因为那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所以专门以暗杀为职业的民间团体,在中国很难生存。既然刺客没有统一的组织,那么也就没有统一的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