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商鞅简介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但终被车裂而死
Posted 公孙
篇首语: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商鞅简介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但终被车裂而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商鞅简介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但终被车裂而死
导读: (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东周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公孙鞅,不叫姬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 。 通过 改革将 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 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公元前338年,公子虔等告发其欲反,鞅出逃未果,回封地聚封地守军攻郑,秦出兵攻鞅,杀之于黾池。秦 其尸,灭其家。>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 图强。孝公 后,被贵族诬害, 而 。在位执政十年, 大治,史称 。但最后还是 于自己的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魏惠王对公叔痤嘱托不以为然,也就没有照做了。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欲收复秦之失地,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商鞅三见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种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王的赞许,并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 ,后升大良造。>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秦国贵族多怨。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 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商鞅第一次变法在公元前356年,而不是公元前359年,杨宽《战国史》185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史记秦本纪》说:秦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为左庶长。』据此,秦孝公三年已『用鞅法』,六年因『百姓便之』,提升卫鞅为左庶长。但是《史记商君列传》说: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据此则下令变法,应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卫鞅任左庶长之后。两说相较,当以后说为是。《战国策秦策》一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孝公行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韩非子和氏篇》又说: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王先谦《集解》认为『八』上脱『十』字,是对的。从秦孝公六年(即公元前356年)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以后,到二十四年孝公去世,首尾19年,以整年来计,正是18年。」据此,商鞅第一次变法应在公元前356年。> 公元前340年,卫鞅奉秦孝公命令攻打魏国,魏将公子昂原是卫鞅在魏国时的朋友,卫鞅就请公子昂和谈,公子昂顾及友情毫不怀疑,结果卫鞅在会谈后生擒魏将公子昂,趁机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过去夺走的西河地。魏惠王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此大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15个邑,号为商君。>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举兵抵抗,结果失败战亡,而后被下令车裂其尸。>相关参考
众所周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可以说商鞅的贡献对秦王朝的崛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就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在风烛残年之际却
商鞅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商鞅是卫国人,又称卫鞅和公孙鞅,后来因为秦孝公封商地,改名为商鞅。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受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商鞅也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抱负。早年间,商鞅从卫国来
商鞅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商鞅是卫国人,又称卫鞅和公孙鞅,后来因为秦孝公封商地,改名为商鞅。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受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商鞅也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抱负。早年间,商鞅从卫国来...
历史秘闻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却遭到秦惠王的极刑,其中的原因让人深思
商鞅变法,是秦国逐渐走向了富强,这是不争的事实。秦孝公能够重视商鞅变法,因为秦孝公时而以秦国的富强而己任,时时磨砺前行。商鞅也没有辜负秦孝公的齐王,在秦孝公实行的变法的八年内,秦国治理的一派井然,就是
商鞅的改革是战国最彻底的一次成功改革,使秦国完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未来秦统一的基础,这和商鞅个人的能力密不可分,但应该看到,商鞅变法成功根本是因为秦国有最适合变法的政治土壤,那么这么一位功臣为什...
中国历史上,商鞅是个人物,是个力主改革的功臣。而且在他的改革下,秦国的进步日新月异,进步很大。不过这样的人,却又没有太好的下场,就是被人车裂而死,那么曾经做过秦国国相的商鞅为何落得如此地步,是谁要对商
中国历史上,商鞅是个人物,是个力主改革的功臣。而且在他的改革下,秦国的进步日新月异,进步很大。不过这样的人,却又没有太好的下场,就是被人车裂而死,那么曾经做过秦国国相的商鞅为何落得如此地步,是谁要对商
秦孝公嬴渠梁(前381-前338) 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他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开始富强起来.商鞅变法是先秦最彻底的一场变革,它取消世袭的特权,规定按军公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使秦国国富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播种后人收,说什么龙争虎斗。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而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商鞅
喜好刑名之学的商鞅,在"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的秦国,推行了破除奴隶制度的地主阶级的改革,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商鞅虽被"车裂"而死,而"秦法未败","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变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