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刘备携芙蓉女出逃巧遇张飞搭救

Posted 白马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刘备携芙蓉女出逃巧遇张飞搭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刘备携芙蓉女出逃巧遇张飞搭救

  这是一间石头砌的屋子,地上铺着砖,除了粗大的圆柱和窄小的窗户外一无所有。>  「喂,姓刘的,听说你想背着我逃跑啊!我看,你是官府的探子吧。肯定是的!肯定是县里官军的密探!听说今晚县军在前边十里的地方下了寨,你想溜出去给他们报信吗?!」>  马元义和李朱范轮番审问 。>  「难怪你长相奇特。不是县军的探子,就是直属洛阳的奸细。怎么说都是官家的人吧。赶快从实招来!不招,有你苦头吃的!」马、李二人猛踢 ,骂道。>  刘备什么也不说,一副决心事到如今听天由命的样子。>  「不动真格的你还不开口了!」>  李朱范觉得不好对付,就对马元义建议道:「反正我打算明天一大早开拔,去张角良师的总督府,献上那个茶叶罐儿,给良师请安。到时把这小子押去,交到大方军本部,送上军法会怎么样?说不定还能发笔意外之财呢。」>  马元义说「可以」,同意了。>  斋堂门扉紧闭。夜阑人寂,从唯一的高窗望去,今晚银河下的秋天还是那么的清澈,带着凉意。可是终究无法逃脱此地。>  外面传来一阵马的嘶鸣。要是官府的县军打过来就好了。刘备抱着一线希望。但好像是两三个望风回来的贼兵走过。然后万籁寂静,大地无声。>>刘备>  「拚命想给母亲尽孝,却落了个大不孝。我死不足惜,可让老母悲度余生,不孝之身横尸荒野,太可悲了!」>  刘备仰望星汉,嗟叹不已。他觉得后悔:就算尽孝道,想法与身份不符也是不对。>  他想,与其被拉进贼窝,受尽人生耻辱,再被杀死,不如干脆在这里一咬牙死掉。>  想死,可身上没剑。用头撞柱愤愤而死吧。要么咬掉舌头怒视星空诅咒而死。>  刘备闷闷地举棋不定。>  这时,一根绳索在他的眼前放下。绳子从高高的窗口沿着石墙嗖嗖垂下,有如神遣。>  「咦……」>  不见人影,只有一方星空。>  刘备站起身来,但马上明白过来,这样毫无用处。身子被五花大绑着,解不掉身上的绳子,就算援手伸到跟前,也脱逃无术。>  「哎,是谁呢……」>  有人到窗下救自己。有人在外面等自己。刘备挣扎得更厉害。>  外面的人大概会嫌他动作太慢而焦急,好像在催他快点。高高的窗口垂下的绳索左右晃动,下端系著一把匕首,咚咚地打在地上,像白鱼翻跳。>  刘备用脚尖把匕首拨过来,好不容易把它拿在手上。他割断捆绑自己的绳子,迅速来到窗下。>  「快!快!」绳索无言地晃动,传递著窗外的意思。>  刘备抓住绳子,脚蹬石墙,隔着窗户朝外张望。>  「哎,哎……」>  站在外面的是白天孤独一人坐在佛椅上的老僧。是他那皮包骨头的细细身影。>  「现在跑吧!」>  老僧向他招手。>  刘备迅速跳到地面上。等候他的老僧一声不吭,拥着他就跑。>  寺庙后边有片疏林。秋天的银河把林间小道照得微亮。>  「老师傅,老师傅,这是要往哪儿逃啊?」>  「还不能逃。」>  「那这是干什么?」>  「请到那座塔下。」老僧边跑边指。>  定睛一看,疏林深处果然耸立著一座古塔,比林子的树梢要高。老僧急急地打开古塔门扉,身影消失在门里。>  「怎么回事?」>  刘备惴惴不安起来,又担心贼兵追来,四下张望。>  「年轻人,年轻人!」>  不一会儿,老僧一边小声叫刘备,一边从塔中牵出一样东西。>  「霍!」>  刘备瞪大眼睛。>  老僧牵的是一匹马的缰绳。一匹白马被牵出来,毛色美得似银针一般。>  啊呀呀,白马毛色美丽,马鞍华贵,任何语言形容它都会逊色。白马后面跟着一位步态婀娜、身姿楚楚的美丽女子,流露出害怕世间风雨的神情。女子眉清目秀,皮肤白皙,眼里饱含忧愁与烦恼……在这种出人意料的场合,在这星夜的光照之下,这女子看上去宛若天仙。>  「年轻人,如果我救你还算是对你有恩,就请带上这位姑娘一起逃吧。从这里向北十多里,河边就有县军的营寨。你把她交给他们。就十里地,这白马抽两鞭就……」>  老僧的话刘备本该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但他却不禁犹豫起来,与其说是因为这个任务,倒不如说是要送的人太美。>  老僧又如何理解他的犹豫呢?>  「是啊,你是在疑虑这位素不相识的女子吧。别担心!她是此地长官的女儿。她父亲直到前不久还在掌管县城。黄巾贼作乱闯了进来,县城被烧,长官被杀,家丁四散,连这寺院都成了这个样子。姑娘在乱军中迷了路,我就把她悄悄藏在塔里。」>  老僧说著,眼睛忽地朝塔尖望去。这时,除了吹过林子的秋风,突然又响起人的脚步声和马的嘶鸣声。>  刘备刚要去看,老僧一把拽住他的袖子,道:「不,还是不动为好。暂时在这里待着不动,反倒……」>  危急关头,老僧继续说了下去。>  县城长官之女姓鸿名芙蓉。而且,今晚在附近河边扎寨的县军,定是长官先前四散的家丁集合残兵,想来找黄巾贼报仇的。>  所以,只要把芙蓉送到那里,以前的家丁们就会保护她。你们二人骑上马,一口气抄近道逃走吧。>  老僧说得像祈祷一般。>  刘备勇敢地答应了。>  「可是,老师傅,您怎么办哪?」>  「你说我啊……」>  「是的。要是贼人知道你让我们逃走的,师傅,他们可不会放过您的啊。」>  「不用担心。就算活着,以后还能活几年!?何况这十几天是吃草根、虫子勉强活下来的。那是靠著一颗想救鸿家小姐的心愿才活下来的。现在,鸿家小姐已经托付给可靠之人,而且我还为这世间发现了你,没有牵挂啦!」>  说完,老僧的身影风一样消失在塔里。>  芙蓉「啊」的一声,依依不舍地紧紧追去,塔口的门却从里面突然关上。>  「师傅!师傅!」>  芙蓉像失去慈父一样哭泣著捶打塔门。这时,高高的塔顶再次传来老僧的声音:>  「年轻人,看着我的手!看着我手指的方向!这片树林的西北方向啊!北斗星在闪耀。你们可以朝着这颗星的方向一直走。南面、东面、荷花池旁、寺庙附近、路上,统统挤满了贼兵的身影。只有西北面可以逃。而且要趁现在就逃。赶快骑上白马,快马加鞭吧。」>  「哎!」>  刘备一边答应,一边抬头仰望,老僧的身影站立在塔顶石栏上,一直用手指著一个方向。>  「小姐,赶快上马,现在不是哭的时候!」>  刘备抱着她的细腰,把她放到白马鞍上。>  芙蓉身体轻盈,散发著柔和高贵的馨香。她的胳膊环在刘备的肩上,黑发触到刘备的面颊。>  刘备不是草木。不曾有过的心跳让他热血沸腾。然而,那只是在把她从地上抱到马鞍上的那一瞬间。>  「对不起!」说著,刘备也骑上马来,跨坐在一个鞍上。然后一只手护着芙蓉,一只手扽住白马缰绳,把马头拨向老僧指引的方向。>  塔顶上,老僧俯视著这一切,觉得自己的事已了,便突然发出欣喜的声音:>  「看啊!看啊!凶云没,明星出。白马翔,黄尘灭。用不了几年啦!年轻人,快去吧!再见啦——」>  说完,老僧咬著舌头,纵身一跃,从塔顶石栏之上跳到百尺之下的大地之上,摔得粉身碎骨。>  四小卒张飞>  白马沿林间小道朝西北方向飞奔,树叶在秋风中飞舞,像箭一样掠过鞍上刘备和芙蓉的身影。>  很快他们便来到广阔的平原。>  这里,也有箭嗖嗖地从两人身旁掠过。这回可不是树叶,而是铁弓射出的装着锋利箭头的箭。>  「喂,朝那边跑啦!」>  「还载着个女人……」>  「那就不是刘备咯。」>  「不不,就是刘备!」>  「管他是谁,别让他跑了!也别让那女的跑了!」>  是贼兵的声音。>  刘备他们刚出树林,就被一队黄巾贼发现。>  这群兽类呐喊著朝白马影子追来。>  刘备回头一看,不由得脱口而出:「糟了!」>  骑在马上,把刘备和白马当做唯一依靠的芙蓉也禁不住害怕起来,道:「啊,已经……」>  她的声音颤抖,微弱得几乎听不到。>  刘备心想万一不行就真没救了,但还是鼓励她,道:「没事儿!没事儿!不过你一定要死死抓住马鬃和我的腰带,千万别掉下去了。」>  说著用鞭子猛抽白马。>  芙蓉再也不答,无力地把脸埋在马鬃里。那张惨白的面庞活脱脱就是一朵战栗的白芙蓉花。>  「只要跑到河边!只要跑到河边,那里有县军!……」>  刘备用刚折的树枝编的鞭子不断抽打白马,现在树枝的皮已经剥落,露出白色的木质。>  越过起伏的低矮土坡,远处出现一条白练般的河流。太好啦!刘备重又鼓足勇气。可是来到河边,人影全无。夜里囤集于此的县军,大概惧怕贼兵势力,已经拔寨,不知去向。>  「慢著!」>  这时,一个精悍的身影跟五六个人,骑在马上,已经前后左右把他们包围起来。不消说,是黄巾贼的小方(小头目)们。>  没有马的徒步兵卒跟不上四条腿的马,还在半道拚命赶路。以李朱范为首的七八个骑马的小方很快追上刘备。他们喊道:>  「站住!」>  「放箭啦!」>  一支铁弓射出的利箭刺进白马的颈项。>  白马喉咙扎著一支箭,纵身一跃,身子直立,一声嘶鸣,轰然倒地。芙蓉和刘备的身体都被抛在地上。>  芙蓉的身体一动不动。刘备站起身,大吼一声:「来吧!」>  他不曾知道,自己的声音竟如此洪亮。这声大吼,下意识地从嘴里喊出,穿透旷野,百兽畏惧。>  贼兵一愣,被刘备巨眼的光芒所震慑,马也被吼声惊吓,迈不动四蹄,止步不前。>  可那只是一瞬间。>  「想造反吗,黄毛小儿!?」>  「想抵抗吗?!」>  贼兵跳下马来,有的扔开铁弓拔出长剑,有的挥舞长枪,一齐向刘备刺来。>  如此险恶的日子和凶险的路途,刘备是怎样过来的啊?!>  从黄河岸边到这里,刘备不知多少次在生死线上徘徊。就是这样,考验他的千难万险好像还是一次又一次变着法儿地等着他。>  「到头了!」>  刘备已经断念。他无法逃脱贼兵的包围,准备自刎而死。>  可是手无寸铁。父亲遗留下来的宝剑孩提时代就一刻不离地带在身上。可宝剑刚才已被贼将马元义抢走。>  尽管如此,刘备忖道:「不能白死!」>  他猛地抓起石块,向靠近前来的贼兵脸上砸去。一个对刘备不屑一顾的贼兵冷不防挨了一击,「啊」的一声摀住鼻梁。>  刘备扑上去夺过他的长枪,大声道:「祸害百姓的害人虫!我已经忍无可忍啦!让你们看看涿县刘玄德的本事!」>  说着便抵死相拼。>  贼兵小方李朱范笑道:「这个乡巴佬!」>  说著舞著半月枪冲过来。>  刘备原来就不是习武之人。在乡下楼桑村多少练过一点武,但功夫有限。与其说习武立身,不如说编蓆子赡养老母才是他经常遇到的当务之急。>  由于跟七个贼兵拚死搏斗,这条命一下子还丢不了。但打了一会儿,长枪被打落,一个趔趄摔倒在地,被李朱范骑在身上,摁在地上,长剑抵在胸口。>  「喂——」>  这时……不,刚才这个声音就大老远地传来,但剑戟铿锵,没人听见。>  「喂——等等——」原野尽头传来呼喊声,由远及近。>  洪亮的声音让贼兵们不由得回过头去。>  一个人影边挥手边朝这里飞奔而来,简直就是飞毛腿。那速度,简直就像疾风中飞舞的一片树叶。>  「哎,不是小卒 吗?」>  「是的,就是最近入伙儿的 小卒。」>  贼兵莫名其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议论起来。因为来人是他们自己部下里一个叫张飞的小卒。其他众多步卒跟不上马跑,纷纷中途掉队,偏偏这个小卒,慢是慢了,却只差这么一点点就赶了上来。如此脚力令贼将惊愕不已。>  「这不是张飞小卒吗?」李朱范把刘备的身体压在膝下,右手拿长剑抵在刘备胸口上,回头道。>  「小方,小方!不能杀呀!把这个人交给我吧!」>  「说啥?……你这么说,有谁的命令?」>  「小卒张飞的命令!」>  「混蛋!张飞不就是你自己吗?一个小卒……」>  话音未落,破口大骂的李朱范身子就飞到两丈多高的空中去了。>  「啊呀呀,这家伙……」因为小卒张飞一把抓起李朱范扔到天上,贼兵的小方们丢下刘备,冲他就来。>  「喂,张飞,你为什么要摔自己人小方李首领,跟我们捣乱?!」>  「你胡闹,决饶不了你!」>  「军法从事!给我拿下!」>  他们一窝蜂地扑向张飞。>  「哈哈哈哈……叫吧,叫吧!一群吓破胆的野狗!」张飞道。>  「什么,你敢骂我们是野狗?!」>  「骂了。你们就没有一个像人样儿的!」>  「哼哼,一个新来的小卒……」>  有人号叫着,挺著长枪扑过来。张飞用蒲扇样的大手一巴掌扇在他的脸上,旋即一把拽过长枪,照着他踉踉跄跄的屁股使劲打去。>  枪柄折断,挨打的贼人腰骨粉碎,「哇」的一声,栽倒在地。>  冷不丁冒出个叛徒,贼人很狼狈。但是,平日里他们把张飞当成一个傻大汉,没有放在眼里,这时就是亲眼见了这般神力,也无法相信他的真正价值。>  张飞挺了挺石壁一样的胸膛,道:「还上吗?白白送命不如乖乖逃回去,老老实实地报告。就说鸿家小姐和刘备交给了一个叫张飞的小卒了,这小子是县城被烧、鸿家被灭时诈降黄巾军的。」>  「啊?!这么说你是鸿家旧臣咯?」>  「现在知道了?我乃鸿家武士,县城南门卫少督,名叫张飞,字翼德。让人恨哪!我到外县公干不在时,黄巾贼鼠辈烧了县城,杀了主公,害苦百姓,城池一夜之间变成焦土。让人恨哪,这个仇一定要报!我伪装自己,假扮败兵,一时混入你们贼兵之中,隐藏下来。告诉大方马元义,告诉主帅凶贼张角:总有一天会让他们知道我张翼德的厉害!」>  张飞声如炸雷。>  张飞豹头圆眼,说完把眼一瞪,怒视贼兵。小方们吓得两腿直哆嗦,但还仗着人多,道:「这么说你是鸿家残兵了?那就更不能让你活了!」>  说著,再次冲了上来。>  张飞没有去拔腰里的剑,而是上来一个摔一个。被摔的个个儿脑骨迸裂,眼球飞溅,眨眼工夫,血流满地,惨不忍睹,没有一个人能再爬起来。>  刘备茫然地望着张飞一举一动。正所谓燕飞龙鬓,脚下生云,呼号生风。>  「好一个真豪杰!」>  剩下的两三个人跳上马一溜烟逃得不见踪影。张飞大笑,并不追赶。他返回身,朝刘备大步走来,一脸若无其事的表情,招呼道:「哎呀,出门在外,难为你啦。」>  然后从腰间挂著的两把剑中解下一把,又从怀里取出一个眼熟的小茶叶罐儿,递到刘备手上,道:「都是你的吧,是你被贼人抢走的剑和茶叶罐儿。快拿着。」>  「对,是我的。」>  刘备像得到失而复得的珠宝一样,从张飞手中接过剑和茶叶两样东西,感激再三,道:「生命不保时承蒙相救,又找回这两样重要物件,心里感觉做梦一样。刚才已经听说大人名讳,我会铭记在心,终生不忘。」>  张飞摇摇头,解释道:「不不,德不孤嘛。公子救出在下旧主鸿家的小姐。在下只是以义报答了公子的这份仁义之心。巧得很,刚才听哨兵说,古塔附近有人骑着白马逃走了。就踩好点儿,趁今晚黄巾贼投宿的寺庙突然陷入混乱,在马元义和李朱范睡觉的正殿佛坛上夺回了公子的两样东西。实在是上天看到了公子的孝心,让东西自然回到公子手上的。」>  张飞谈吐之中并不夸耀自己的骁勇,让刘备大为感动。他拿出两样东西中的宝剑,再次递到张飞手上,道:「大人,失敬!这是谢礼,送给你吧。茶叶,是送给家乡老母的,不能分享。但这口宝剑,只有拿在你这样侠肝义胆的豪杰手上,才是它的最好去处。」>  张飞瞪圆双眼,道:「什么?你是说要把这把宝剑送给我吗?」>  「是刘备的一点心意。请笑纳!」>  「在下压根儿就是个武人,说实话,知道这把宝剑是口稀世名剑,很想要的。可是,听公子说了这把剑的来历,在下不能有非分之想啊。」>  「不,就算是这口剑,也不足以报答恩人的救命之恩。而且,恩人既然如此了解这口宝剑的真正价值,那送给恩人就很值得,在下自己也就心满意足了。」>  「是吗?既然如此,这件宝贝,我就收下了。」>  张飞马上解下自己身上佩带的剑,扔在一旁,佩上渴望已久的名剑,喜形于色。>  「快,贼兵一定还会返回来的。在下想拥立鸿家小姐,召集旧主残兵谋事。公子也是一刻都不要耽搁,赶快回老家去吧。」>  听了张飞的话,刘备道:「噢,那就赶紧的……」>  说著扶起芙蓉的身子,托付给张飞,自己捡了头贼兵丢弃的马,翻身上马。>  张飞把刚才自己解下的剑挂在刘备腰上,道:「就这剑也得带上。去涿县还有好几百里地呢。」>  然后,张飞自己抱起芙蓉,移身上马,依依惜别道:「后会有期,保重!」>  「好,盼著再见的那一天。祝你武运齐天,重振鸿家!」>  「谢了!再会!」>  「再见!」>  刘备骑在马上,张飞抱着芙蓉骑着白马。两人一步一回头,各奔东西。>

相关参考

刘备为何不让三弟张飞保护自己的家眷

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义结金兰的好兄弟,刘备对关羽张飞情同骨肉,关羽张飞对刘备奉若神明,不敢造次,敬为兄长。不过刘备出逃,往往把自己家眷交给关羽和赵云,为何保护自己家眷的事不交给张飞呢?要知道

三国历史 刘备为何不让三弟张飞保护自己的家眷

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义结金兰的好兄弟,刘备对关羽张飞情同骨肉,关羽张飞对刘备奉若神明,不敢造次,敬为兄长。不过刘备出逃,往往把自己家眷交给关羽和赵云,为何保护自己家眷的事不交给张飞呢?要知道

刘备携民渡江是在把老百姓当肉盾吗

赤壁之战前,刘备从樊城南撤,沿途大批荆州百姓跟随刘备南下,《三国志》记载: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刘备携民渡江。现在有一种观点,说刘备携民渡江的原

刘备携民渡江是将百姓当抵挡曹操攻击的肉盾吗

:剑眉枉凝著《刘备不是传说》万卷出版公司出版阅读提示:人民选择逃离,必然与曹操的残暴有关。曹操屠城的往事,也许他自己已经淡忘,但人民不会忘记。荆州是逃难者的乐园,来自徐州的难民对曹操的暴行更是没齿难忘

历史人物 张飞之女真的很丑吗 为何刘禅娶了两人之后还想扩大后宫呢

刘禅娶了张飞之女后为何还想要扩大后宫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逝世以后,刘禅成为了蜀汉的新任国主,并提出“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意义是说,

真实的长坂坡之战,不止有赵云七进七出?

真实的长坂坡之战,不止有赵云七进七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安十三年,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溃,携民众逃走。此战,刘备辎重军队损失惨重,两个女儿被曹纯俘虏,刘备因张飞据水断桥赢得逃亡时间

诸葛亮携民渡江或是一个大“阴谋”

刘备之所以长期被冠以爱民如子的封号,多半跟一场轰轰烈烈的“携民渡江”有关。广泛流传的版本是,刘备不忍治下荆州百姓被曹操杀戮,在撤退的时候带领百姓一起行动,日行十里,置危险于不顾,最终致使家小陷于敌人重

慈禧太后逃难吃什么

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一路向西,直至西部腹地西安,这一跑就是一年多。  那是庚子年的一个夏日,八国联军进了城,子弹呼啸着飞越在紫禁城上空,宫女们还以

刘备为什么不让张飞做侍卫

张飞是刘备手下的大将,此人和许褚马超都有对手戏。武艺高强,号称五虎上将之一。不过刘备并不让做侍卫,而是让赵云做了自己的侍卫长。那么刘备为何不让张飞做侍卫?其一,张飞有大将之才。张飞绝对不是演义中的人物

刘备一场阴谋害死关羽张飞 张飞死因不简单

张飞和关羽一样都是三国刘备手下的一名武将,对于他的死并不像他二哥关羽一样,被世人津津乐道。那么,张飞是怎么死的呢?是否和关羽一样都是死在一场阴谋之下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